如果一件事情讓你感到非常吃力,就說明這件事情超出了你的能力范疇或并非你的興趣所在。如果一個人讓你感到非常壓抑,就說明這個人對你有敵意或是相互排斥的。
超出能力范疇或根本不感興趣的事情,就應該停止進行,否則只會白費精力而一無所獲。而對你有敵意或相互排斥的人,就應該停止交往或保持適當距離。一味與對方糾纏,只會消耗自己的能量。
形形色色的人,總是會交織于我們的日常生活。有時候,遇見某個人會有莫名的好感,彼此相見如故,有說不完的話題,可以輕松愉快地交流??梢矔谀承﹫龊夏硞€時段,與某個人產生爭執,話題不合,言論沖突。彼此好似前世宿敵,恨不得兵刃相對。其實,這就是所謂的緣分。
緣分可以視為兩個人在認知、情感、意志以及行為習慣等方面是否彼此兼容。彼此吸引或相合,就像不同的應用軟件,在同一個設備上能夠兼容。如果彼此排斥敵對,就類似應用軟件在同一個設備上無法兼容。
因此,在同一個圈子里,我們總能看到有些人相處融洽、和睦且有默契。而有些人之間則話不投機,小則爭吵,大則動武,可以說是水火不相容。
相互排斥的人,在班級里,彼此沒有交集,也玩不到一起,哪怕一個學期下來都說不上幾句話。在職場中,則明爭暗斗,誰也見不得誰好。在親戚圈中,不是冷眼相待,就是背后非議。
相互吸引的人,若是同學,哪怕一個坐在第一排,一個坐在最后排,課余間總能夠一起玩鬧。若是同事,則彼此趣味相投,合作共贏。若是親戚,彼此抱團互助,利害與共。
仔細想來,人生來就有辨識敵友的能力,像其它任何生物一樣,誰是同類,誰又是異類,可以在三言兩語中,舉手投足間了然于目。親善的舉動必定來自欣賞與喜歡的態度,而敵意和排斥的本能,在雙方交集中無不充滿了攻擊性。
正因如此,我們總能一眼就察覺到哪些是一路人,哪些又是陌路人。哪些可以一起共事合作,發展成無話不說的朋友,而哪些又是除工作之外,連寒暄都顯得多余的人。
在親友中,我們會加以選擇,有所喜惡。在擇偶時,我們同樣會選擇性地交往。
在和異性相處的過程中,除去外貌這一條件以外,我們總是會對一些人的性格氣質產生反感,跟對方多說一句話都覺得遭罪。而對另一些人的談吐舉止,則顯得十分接納,像是酒逢知己千杯少那種情愫。
于是,作為男性的你,一定會去追求那個讓你無法抗拒的女性。而作為女性的你,也必定會把心目中的位置,留給一個滿是欣賞的男性。
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相容的事物才能合并聚集,共性高的人才會走到一起。有些人雖然低頭不見抬頭見,可就是動不了情。而有些人千里迢迢,偶然相見,也能剎那傾心。
我時常把兩個人的感情比作是兩塊磁石之間的互動。相互吸引的人,就像一塊磁石的正極遇見另一塊磁石的負極,一旦交集就不可抗拒。而彼此排斥的人,則是兩塊磁石的同極相逢,還未靠近就已疏離。這種感情包括但不限于親情、愛情、友情。
作者|蔡銀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