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群泰國和尚,他們正在沉迷泡泡瑪特扭蛋無法自拔,排著隊抽盲盒。
在越南,年輕人們為了搶購公仔提前一天就開始排隊扎營,甚至因為插隊而大打出手。
泡泡瑪特,這個發軔于河南新鄉的神奇中國品牌,卻早已已火出亞洲,割向世界。
今年7月,泡泡瑪特首個LABUBU IP主題店在曼谷商場開業,首日營業額就突破1000萬人民幣。
泡泡瑪特旗下IP“LABUBU”在泰國更是成為了皇家臻選,玩偶落地都是旅游部長親自接機,甚至在民間還有人把它當做幸運圖案紋在身上。
咦,咱河南老鄉,是如何靠著賣時尚小垃圾特征服國際大舞臺的?
草臺班子大學生創業團隊起家的泡泡瑪特,有多少次命懸一線,差點倒閉?
最終又是怎么沖出亞洲,割向世界的?
讓天下沒有好割的韭菜,我是你的破產姐妹牛頓,今天要破產的是:
全世界割韭菜的泡泡瑪特。
1
泡泡瑪特的故事還要超級都市new york,河南新鄉開始講起。
1987年,王寧出生在一個經商家庭,家里親戚也都是經商居多,從小他就跟著爹媽賣唱片、賣磁帶、賣鐘表漁具,屬于先天百貨圣體。
05年高考后,他也是不負眾望,以驕人的財富考進了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
當年也算是頂流網紅民辦三本。
在大學期間,王寧的創業想法就開始瘋狂閃爍,他試過幫新生拍入學視頻,1000份光盤很快被搶購一空。
后來他又迷上了零售批發的生意,去市場上尋找新產品,然后再售之一空,爽。
大三時他在學校對面的購物中心開了一家格子鋪,不僅有他們自己的選品,還支持個人寄售二手,類似于實體淘寶+咸魚的模式,生意很好,但很快問題也暴露出來,品質不可控、陳列混亂、毛利低等等。
最重要的是,這行幾乎沒有門檻,一家店火起來,學校周邊馬上開出了十多家格子店,卷麻了。
在畢業后,王寧和大家一樣當起了滬漂北漂,先后入職了一家教育機構,又跑到新浪。
但最終他發現,千篇一律的牛馬生活不是他想要的。
媽媽,人生是狂野。
辭職后王寧去香港散心,偶然間他逛到了一家精品連鎖店:
LOG-ON
這玩意不就是高級加強版格子鋪嗎?
23歲的王寧,悟道了。
當年,他就用自己的第一桶金,在北京中關村開了一家線下零售店。
名字就叫泡泡瑪特。
據說,最初店里上的貨都是他自己蹬三輪拉過來的。
而他的創業團隊更是彪悍,基本都是他大學創業時的原班人馬,搞了這么多年雜貨店,竟然沒一個人知道啥叫SKU。
草臺班子就這么光腳跑了兩年,店里是品類齊全啥都有,但就是沒人買。
眼瞅著生意馬上干黃了,王寧最終下定決心厚起臉皮,沒想到卻 親手創造了中國投資史上最大的慘案:
化緣,找風投。
為什么說是慘案呢?
當年那段時間大家應該都還記得,互聯網大廠們成天打仗。
什么單車大戰、打車大戰、外賣大戰,恨不得燒每天它個幾十幾百億。
市場上的投資人們也手握彈藥,看見幾頁PPT,就能砸個幾百萬過去,有棗沒棗先氪點金的超級創投泡沫時代,資本市場可謂大水漫灌,可在無人在意的角落里,泡泡瑪特卻差點旱死。
前后接見了幾十號VC,愣是沒有人傻錢多的VC們為這個大學生夢想窒息。
賣娃娃,這是個什么舊時代的買賣?一點也不因特耐神腦啊。
而最終,看懂這個生意,愿意為之撒幣的,是國內著名天使投資人麥剛。
他從一封三個月前的郵件里,看到了王寧的求救信號。
倆人見面一聊,麥剛感覺大方向沒錯,氣場也挺合,就拿出200萬支持他創業,成為了泡泡瑪特的第一位投資人。
王寧當時就飽含熱淚,說“麥哥,你今天投資我,如果我是周杰倫,你就是吳宗憲。”
剛到中年的麥剛也很感動,說“老弟,他倆啥關系啊?”
投資人們不看好的原因也很簡單,當年最火的投資標的是京東、是唯品會、是各路電商,你一個做線下賣百貨的小店,能有啥出息?
沒有人看好泡泡瑪特。
王寧回憶說,當時的每筆投資幾乎都是救命錢,連工資都發不出來了。
很快,泡泡瑪特就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他們確實沒出息。
銷量下降,毛利下降,環境愈發惡劣,泡泡瑪特再次躺進了ICU。
差點,就提前上了咱們破產姐妹的頻道。
但這時,一款商品改變了王寧和泡泡瑪特的命運。
SonnyAngel。
這個小不大點的擺件,上架即爆火,甚至還第一次出現了排隊搶購的粉絲。
王寧發現這玩意好像不一般,它不同于市場上已經流行起來的二次元手辦,這類更偏藝術和個性化的IP,還沒有形成完整的產業鏈,也不會受到忠實原著的掣肘。
泡泡瑪特,開始轉型了。
當年王寧就跑到日本代理了SonnyAngel的IP,并且借鑒了扭蛋的靈感,開發出盲盒玩法。
這一改變直接點燃藍海。
年輕人還是得先抽卡,才會猛氪。
當年這一款產品就占據了泡泡瑪特30%的營收。
但日方看到自己的IP賣的這么好,很快就打算踢開泡泡瑪特自己干,最后直接停了代理,逼著王寧找到了新的財富密碼:
Molly
還是大佐心善啊。
為了避免被IP拿捏,泡泡瑪特開始大規模整合國內外的玩具藝術家和玩具工廠.
王寧說,改革開放四十年給他們積攢了兩個“核武器”,一個是中國制造,一個是中國市場。
很多海外藝術家有著奇思妙想的設計,但是沒法商品化,當地市場連工廠的最小訂單量都兜不住。
但是泡泡瑪特發現了這個市場,給全球的藝術家們提供了一個機遇,,讓他們的設計與地表最強的生產力結合,打造出了一個超百億規模的市場。
成為標桿之后,像迪士尼、Hello Kitty、小黃人等等頭部IP,也要來找泡泡瑪特尋求合作。
近幾年,泡泡瑪特在海外收割了超過百萬的注冊會員,9月份,海外業務的營收占比已經超過了45%。
在16年,王寧在節目里說,希望他們的品牌能夠成為外國人來中國必逛的一家店。
而這個夢想,已經成為了現實,很多外國游客已經把泡泡瑪特當做了旅游特產。
而經歷了連年下滑之后,泡泡瑪特的股價也在今年重回千億市值。
日本知名手辦公司,海洋堂的社長曾經問過王寧一個問題:
為什么他們這么多年專心把動畫片里的形象做成手辦,卻生意越來越差?
而泡泡瑪特卻能用一張沒有任何內容的臉,讓年輕人如此瘋狂?
他發現海洋堂客群的平均年齡,是40歲。
無論是日本的年輕人,還是海外的年輕人,似乎都更喜歡Molly,而非動畫片里的形象。
為什么?
很多人沒意識到,在碎片化時代里,越來越多的人失去了時間和精力,去追完一部長篇劇集。
曾經我能連續看完一百多集的電視劇,追完幾十幾百個小時的美劇,一口氣看完好幾部電影。
但現在,雙城之戰第二季我都追不動了。
依靠故事、劇情、深度內容建立起來的形象,接觸的門檻變高了,為了喜歡,你要做很多功課。
而Molly放在那里,你看三秒就能知道喜不喜歡它。
就像短視頻一樣,對大多數人來說這就是最簡單直接的刺激。
而在另一方面,泡泡瑪特還有著收藏和社交屬性。
它足夠小,不占地方,還能送人、賣錢、升值,屬于是玩具茅臺。
觸手可及的情緒價值,就是泡泡瑪特的殺手锏。
王寧經常說,他們始于A,嘗試了B,但因為C的加持而取得成功,最后可能在D上變得偉大。
生長于河南新鄉的王寧,最終成為了真正的弄潮兒,這或許就是大國工業這片沃土上生長出的又一朵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