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大家都有一個誤區,那就是好像整個武漢只有光谷有高科技產業,其他地方沒有產業,甚至有些人誤以為只有光谷才有高薪工作。
不可否認,光谷目前確實是武漢的科技中心,也確實有很多人因為高薪來光谷工作,但是武漢除了光谷還有經開和臨空港,除了科技產業還有金融業、商貿業、以及其他產業,武漢每個區都有自己重點發展的產業方向。
這不,前段時間武漢發布了最新版的產業地圖,明確了各個區的重點產業,也明確了各個產業重點區域以及其他布局區域,為武漢的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
其實,這不是武漢第一次發布產業地圖,早在2021年武漢就發布了首版產業地圖,不過隨著地區產業的升級以及企業的入駐,產業地圖也隨之更新,相較前一版,新版在空間布局、資源點位、產業細分等方面做得更細致。
那么,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每個區都有哪些重點產業,你所關注的產業都在哪些區域吧?為方便大家閱讀,小編按照產業地圖的定位,把武漢各個片區分為功能區、中心城區和郊區幾個板塊。(ps:東西湖為行政區,但是因為產業地圖將臨空港歸為功能區,后面都以臨空港為主)
功能區
目前武漢有3個國家開發區和一個省級新區,3個國家級開發區分別是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光谷)、武漢經濟技術開放區(經開)、以及武漢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省級新區就是長江新區。
其中長江新區才起步,基本沒有什么特色產業。根據產業布局,長江新區未來的重點會是樞紐經濟、低碳產業、健康產業、智造產業、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目前唯一的發展比較好的,應該就是樞紐經濟,主要是陽邏那邊的港口經濟,智能制造產業也得努力。
不過隨著武大創新園區的建設,后期通過科教融合應該會把低碳產業和健康產業作為重點支撐產業,助力長江新區產業升級。
說完長江新區我們再來說三大國家級開發區!雖然目前表面上光谷依舊是武漢乃至整個湖北的產業龍頭老大,但是經開和臨空港也不賴,在重點產業布局上,不能說是完全的三足鼎立,但至少江北江南開始平衡。
首先,比如光谷重點產業“光芯屏端網”,并非光谷一家獨大,而是一核兩翼多區的布局,而經開和臨空港就是兩翼。
再比如在超級計算和人工智能產業方面,也是三區并駕齊驅!
而在軟件和網絡安全方面,臨空港則變成了重要核心區,光谷和經開則是兩翼。當然,在汽車制造方面也不是經開一家獨大,光谷和臨空港那邊也有分一杯羹。
另外光谷的重點產業除了光芯屏端網,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空天信息等,其中大健康和生物技術以及電磁能和量子科技方面屬于王者,經開和臨空港基本沒涉及。
而在航空航天、高端裝備、深地深海方面,雖然光谷不是絕對的主導地位,但是在這些產業方面也有不小的權重。
可以說三個開發區都有各自的重點產業,雖然光谷目前在各個高端產業方面都頗有建樹是領頭羊,但是經開和臨空港的產業面也在拓寬,未來產業劃分也更明確,逐步形成兩岸均衡的局面。
四大郊區
說完功能區我們再來說說四大郊區,雖然在產業布局上比不了國家級開發區,但是也是未來武漢產業升級的重要支撐點,畢竟郊區地方大,只要合理布局,外加功能區資源外溢,未來郊區的產業也能發展很好。
先說江夏,雖然比起三大國開區江夏看上去沒什么重點核心產業,但是論產業體量那絕對是郊區里的王者,不僅有光電信息產業,還有大健康和汽車產業,在高端裝備、量子科技、智能建造等方面也有布局。
其中高端裝備產業還和光谷、黃陂、新洲并列屬于“四核”,大健康產業是僅次于光谷的“一園”,汽車產業也是僅次于經開之后,與光谷并列的“兩翼”。
可以說江夏的高端產業還比較多,且產量體量都不小,只要繼續穩步發展,做好與經開和光谷的對接,未來肯定能重回“楚天首縣”的寶座。
黃陂這邊高端產業是比較匱乏的,雖然產業地圖上說的是有新能源、珠寶時尚、信息技術、裝備制造、文化旅游等多個產業,但其實真正處于核心的并不多,有且僅有高端裝備是四核中的一核。
此外汽車零配件、空天信息和商貿物流黃陂也有涉及,但是都不是核心區,整體的產業面還不是很寬,就看后面武漢臨空經濟示范區獲批后,黃陂產業能否進一步迭代升級。
接下來說蔡甸,雖然蔡甸GDP少,但是涉及的產業面并不少。有汽車及零部件、電子信息、智能家居及智能制造、文化旅游等重點產業。然后還布局了新能源、新數字、新健康、新材料等產業。
常福和中法生態新城是蔡甸的兩大重點產業區,后面只要和經開、漢陽做好對接,產業體量也會進一步升級。
再來說新洲,很多人總說沒了陽邏后,新洲就沒啥產業了,其實不然,因為新洲還有一張王牌——雙柳,這才是新洲未來的產業發展高地。而這里不僅是整個武漢市唯一一個航空產業核心區,更是四個郊區里唯一一個擁有國家級產業基地的地方。
未來新洲雙柳重點布局航運物流、智能建造、智能制造、航空航天等多個產業,只要新洲把握機會,能大力發展雙柳,即使后面沒了陽邏,也能靠雙柳支撐起一片天。
中心城區
中心城區這邊主要是金融商貿物流以及數字經濟、文旅等產業,同時也涉及信息技術、大健康、汽車制造、生態環保等多個產業。
其中江漢區這邊主要是現代金融、商貿物流、商務服務、通信信息等產業,其中金融業和商業在武漢是top級別的存在,和江岸、武昌并列成為武漢金融三大核心區。
江岸區這邊重點產業是金融保險、商貿物流、創意設計、文化旅游、生態環保,還涉及生命健康、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等產業,在智能建造這一塊也是核心區。
武昌區這邊的重點產業是金融服務、工程設計、商業商務、文化旅游,其中金融和工程設計都是產業核心區,今年武昌區商業也開始全面崛起,與漢口看齊,不愧是武漢經濟體量最大且未來發展前景最大的中心城區。
相較前面3個區,漢陽這邊的金融業和商貿業就不是很突出了,主要是大健康、工程設計與建造、汽車后市場、會展產業。其中智能建造方面和江岸、武昌并列為武漢三大核心區,其他產業都不是產業核心區,未來產業還需繼續迭代升級。
青山作為老工業區,主要的產業支柱還是鋼鐵及深加工、石化化工、智能建造。不過近年來青山也積極發展高端裝備、商貿物流、數字信息服務等特色產業,積極尋求新的發展之路。
接下來說下硚口,主要產業是現代商貿、健康服務、科技服務,同時也在探索數字經濟。硚口目前的尷尬就是金融商貿比不了江漢江漢和武昌,也不像青山和漢陽有工業底子作支撐,未來還需努力,找到一個發展的突破口。
最后再來說洪山區,雖然洪山區的GDP不是主城區里最少的,但是產業布局方面是所有中心城區里最尷尬的,因為洪山區不僅被光谷托管了一部分,也被青山區托管了一部分,而早期洪山區和光谷并沒有分的那么清,導致扣除光谷后,洪山剩下能打的且有利支撐的產業并不是很多。
目前主要產業是科技服務、文化創意、商務服務,基本集中在與光谷插花的地方以及街道口、南湖以及徐東等地,白沙洲、青菱以及歡樂谷大道那塊屬于產業匱乏區,未來洪山區不僅需要進行產業升級,同時也需要在這些空白區布局新的產業,助力全區經濟發展。
綜上,目前武漢高新產業雖然大部分集中在光谷,但是臨空港和經開也不賴,整體上看長江南北兩岸是均衡的。長江新區屬于產業空白區,未來還需要進一步進行產業布局。
郊區這邊,江夏產業最多,且已經形成產業集群,黃陂這邊高端產業較少,后續需要不斷進行產業升級。蔡甸需要繼續和經開和漢陽對接,爭取擴大重點產業覆蓋面,新洲這邊重點是要先把雙柳發展好。
中心城區這邊,江漢、武昌、江岸三區的金融和商貿都發展的不多,不過整體而言武昌區這邊的發展最迅速,產業布局更廣,洪山、漢陽、青山、硚口幾個中心城區則需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
總之,每個區都有各自的特色產業,只要明確了自己的發展方向,積極發展產業,每個區都能在未來得到不小的發展。
編輯:筱攸
圖片: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