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佘宗明
開年第一“崩”,來了?
- 極越之后,是它?
- 哪吒,還能再“鬧海”嗎?
在哪吒汽車官網崩了后,太多人都急著給它寫悼詞。
不少網友也準備在“我開的是高合,媳婦極越,老爸眾泰,他們都笑我,本是一家人,相煎合泰極”的段子里,加入那位“魔童”的名字。
但哪吒汽車顯然不打算接受許多人為它寫好的劇本。
1月6日下午,哪吒汽車官方表示,官網已恢復正常,對于網絡上的倒閉謠言,已截圖取證。
“辟謠”亦是自證:我還活著。
對很多媒體來說,把標題從判死刑式表述改為“留給××的時間不多了”式斷言,很容易。
但對哪吒汽車而言,要從困境中突圍,沒哪吒的逆天抗命體質不行。
01
“哪吒汽車再被凍結10億股權”
“哪吒汽車門店已無人接待”
在哪吒汽車官網一度無法打開后,跟哪吒汽車相關的熱搜畫風全帶著灰霾色。
好消息總是踽僂而行,壞消息總是結伴而至。
未必是人們不憚以最壞的惡意給哪吒汽車卜卦,實在是哪吒汽車太契合那種“瀕危模型”了。
都知道,當下新能源汽車的淘汰賽正酣。
當淘汰賽以大眾談資的方式打開時,必然會開啟“誰是下一個”的猜謎游戲。
大眾判斷的依據往往是:企業有沒有大裁員,員工有沒有被拖欠工資停繳社保,供應商有沒有撕破臉討債……
畢竟,車企出局前奏往往很固定:資金鏈崩斷危機-員工工資發放困難-供應商集中討債-倒閉傳言愈演愈烈-官網打不開服務爛了尾……
哪吒汽車幾乎全中。
從去年2月到現在,哪吒汽車經常被交付困難、延遲發放年終獎、沒及時發工資、被多家供應商催債等負面消息圍困。
紅衣大叔化身白馬騎士救場,用流量澆灌救濟,確實為哪吒汽車續了些命。
但IPO之路遇波折、原CEO張勇下課,都昭示了一點:周鴻祎遞過來的創可貼,也很難堵住哪吒汽車的血窟窿。
哪吒汽車創始人方運舟要開啟“二次創業”征程,本已吟鞭東指。
但極越汽車用閃崩展示了“新能源車企從活著到進ICU能有多快”的同時,無形中也在給哪吒汽車通往重生之路添堵。
許多人本想再信哪吒汽車一次,結果“閃崩預警”在耳畔響起。
而“不合時宜”的官網異常,又給那些負面想象喂了料。
02
創業本就免不了試錯。
時至今日,甭管成功或失敗,幾乎每個新能源車企都攢下了厚厚一本錯題集。
但輿論總是會沿襲“成王敗寇”式史觀。
你成了,所有問題都不是問題,是墊腳石。
你敗了,許多人就會拿著經驗主義后視鏡,打量你此前的各個細節。
哪吒汽車也沒有豁免牌。
陷入危局后,不少人會復盤哪吒汽車的種種問題。
比如,哪吒汽車沒能建立差異化心智。
明明跟蔚小理差不多同時起步,卻沒留下什么獨特心智:提到蔚來,許多人會想到它的服務(包括換電);提到小鵬,許多人會想到它的智駕(何小鵬曾多次把小鵬與特斯拉放在一起對比);提到理想,許多人會想到它的增程路線……就連提到零跑,許多人都會想到“半價理想”。
可提到哪吒汽車,你能想到啥?想到周鴻祎?
比如,哪吒汽車市場定位不合理。
走“農村包圍城市”的下沉路線,起步階段又是靠B端出行平臺和網約車行業打開市場,掩蓋了品牌定位問題。
高端品牌俯沖,容易;低端品牌仰沖,很難。等到比亞迪們殺入10萬級區間,哪吒汽車過去的舒適區變成價格戰的絞肉場,它會被打得沒有回手之力。
比如,哪吒汽車產品線規劃混亂。
純電,有,增程,也有;轎車,有,SUV,也有,跑車,還有……但有哪款成為該品類的代表嗎?沒有。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5月,哪吒L在上市1個月后,累計訂單突破3萬臺,可哪吒汽車沒有趁熱打鐵將其賣爆,而是轉而推出另一款中大型SUV新車型哪吒S獵裝,分散了火力,結果兩款車都成了延遲交付重災區,引發交了定金的準車主們聲討。
長板很短,短板很多,能不遭遇危機嗎?
比如,哪吒汽車營銷聲量不太夠。
去年3月,張勇把周鴻祎帶到建設工地做直播時,周鴻祎還痛批哪吒汽車從營銷到產品策劃都有問題,什么都不明白,“老是自嗨”。
諸如此類,不一而足。
03
這些問題真的存在嗎?
有些的確存在。
就連張勇去年初也曾反思,“新老產品切換時沒有銜接好,節奏亂;新產品上市定價過高,下半年雖然調整到位,但喪失了先機;虧損的產品線大幅度調低產量;傳播方式老舊,有好的東西說不出去,營銷總部集權且管理力度軟弱。”
車企陷入困境,基本上都能從產品、技術、營銷、資金鏈各個方面找到問題。
哪吒汽車也不例外。回頭看,它是問題連著問題。
但你要是說其管理層沒意識到這些問題,也難言妥當。
仔細看會發現,哪吒汽車也曾想解決其困境。
只不過,正如學者王東岳說的,人類解決問題的每一個過程,同時也是更大問題的積累步驟。
拿定位問題來說,哪吒汽車去年7月推轎跑哪吒S(售價19.98-33.88萬元),就是為了“沖高”,意在敲開高端市場大門,避免被卷死在“五環外”市場。
但“沖高”這事,很難很難。
成了,你就是小米。
輸了,就會成為笑柄。
哪吒汽車沖高,最終沒能成為九死一生里的“一生”。
再就營銷問題看,張勇也曾試圖做企業家IP。
但,他跟營銷之神雷軍之間,還差了很多個周鴻祎。
這里面,有太多問題不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而是“當局者也清,但力有不逮”。
力有不逮的原因有很多。
有實力不支持,也有條件不允許。
04
有問題本身不是問題。有問題后要失敗了,才是最大的問題。
哪吒汽車要是成功了,那些bug也是勛章。
但現實容不下那么多“如果”。
細究起來,哪吒汽車踩的坑,有些其他的新能源車企也踩過。
但在什么時候踩坑,很關鍵。
這些年,新能源車企從來都不缺“至暗時刻”,強如特斯拉跟蔚小理,也不例外。
蔚來在2019,小鵬在2023,都曾命懸一線。
但它們最終都穿越了生死線。
倒不是說站在懸崖邊上的哪吒汽車的實力能跟蔚小理并論,只是說如果將時間推至前幾年,哪吒可能會有更多的轉圜空間。
前幾年,新能源汽車還沒到資格賽最殘酷的階段。
哪吒汽車就算犯了錯,也能重頭來過。
那時候,重要的不是不犯錯,而是糾錯效率、改錯能力。多些向內求索、保持戰略聚焦,沒準就能絕處逢生。
前幾年,新能源汽車融資環境也不像現在。
彼時新能源汽車作為新興賽道,總能吸引VC來紓解資金荒。
“錢不是問題,沒錢才是問題”,但總有熱錢愿意來幫新能源車企解決問題。
但時過境遷,“黃金期”終究是過去了。
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大環境對新能源車企的容錯空間變小了。
以往你犯十次錯,可能還能留在牌桌上。現在你犯一兩次錯,興許就得出局了。
何小鵬之前就說:“2024年是中國汽車品牌進入‘血海’競爭的第一年,也就是淘汰賽的第一年。未來十年,中國汽車品牌只剩7家。”
在汽車行業的大逃殺疊加“時不利兮”的外部環境因素的背景下,以往未必能構成車企致命傷的缺錢之類的問題,現在可能讓車企猝死。
據媒體統計,2018年,國內新能源車企已經超過了487家。但到了2023年底,能正常經營的新能源車企僅剩下40多家。
能活到2024年的新能源車企,已是企中龍鳳。
但,大逃殺終究沒有喊“咔”。
在2020年4月的某場飯局上,時任哪吒CEO張勇曾對李斌半開玩笑地說,“蔚來很慘,好歹也有名氣,我們一路慘過來沒人知道。”
哪吒汽車慘,但好歹也曾躋身于蔚小理之后的第二三梯隊,終究曾摘下過2022年新勢力銷冠的頭銜(即便當時哪吒汽車為了沖銷量提前上牌形成大量庫存,為后來埋下隱患)。那些從頭到尾都沒啥存在感的車企呢?
從汽車行業發展史角度看,腥風血雨的大逃殺是產能出清的必然。
可從沒能逃脫的車企的視角看,這游戲終歸太殘酷了。
“行業洗牌”四個字說來簡單,但伴隨而至的變局終究得有人去買單,其中就包括車企的員工和供應商等。
他們很容易成為被沙塵暴覆沒的那群人。
想想也挺唏噓。起碼我很難幸災樂禍,輕佻地來上一句“我就說嘛”。
05
眼下,哪吒汽車已經沒了“風火輪”。
有些人正等著將它作為“時代的眼淚”來憑吊。
但它仍在嘗試著突圍。
方運舟2024年12月就在哪吒內部信中表示,未來戰略上業務聚焦,走向海外。國內適度競爭,放眼海外,努力打造幾款全球熱賣車型。“未來2-3年內能實現銷量一半在內、一半在外,2025年內整體毛利率轉正,2026年公司整體盈利。”
看得出來,哪吒汽車不想平靜地走入那個生死簿。
從但愿企業活下去的立場出發,我希望哪吒汽車能挺過去——當然了,它要活下來,得直面太多挑戰。
在《哪吒之魔童降世》里,哪吒說:我命由我不由天。
哪吒汽車也想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但它耳邊卻響起了一句:須看天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