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巢起義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農民起義之一,發生在唐朝末年。
唐朝末年,統治腐朽,社會矛盾尖銳。宦官專權,官員任免往往取決于對宦官的賄賂,而非才能和品德。同時,地方割據勢力崛起,隨著中央政權的衰弱,各地節度使逐漸形成了割據一方的獨立王國,他們擁有私兵,控制地方稅收,自行其是,中央對他們的控制名存實亡。
此外,安史之亂以后,土地兼并愈演愈烈,農民失去土地,生活困苦。均田制崩潰后,建立在其基礎上的府兵制也被募兵制取代,租庸調法改為兩稅法,但兩稅法施行不久,弊病叢生,反而加重了人民的負擔。加上連年的自然災害,如旱災、蝗災等,農民的生計受到嚴重威脅,許多人淪為流民。
黃巢出身鹽商家庭,善于騎射,粗通筆墨,少有詩才,但成年后卻屢試不第。面對社會的黑暗和腐敗,他最終走上了反抗的道路。乾符二年(公元875年),王仙芝在長垣起兵,黃巢在冤句響應,與子侄等八人起兵。起義軍迅速壯大,轉戰山東、河南等地,攻占多座城市。
乾符五年(公元878年),王仙芝兵敗被殺,余部投靠黃巢,推黃巢為黃王,自稱“沖天大將軍”,轉戰黃淮流域,又進軍長江下游一帶。起義軍渡江南下,攻下饒、信等州,進入福州,轉入廣東,攻克廣州。黃巢在廣州發布檄文,斥責朝廷的腐敗,并自稱“義軍都統”。
由于嶺表氣候濕熱,起義軍多患瘴疫,士氣低落,黃巢決定北還。他沿湘江而下,進逼江陵,北向襄陽,連下永州、衡州等地。廣明元年(公元880年),黃巢軍擊敗唐軍,渡過淮河,淮北相繼告急。十月,黃巢攻陷申州、潁州、宋州、徐州、兗州等地。十一月,黃巢至汝州,攻下東都洛陽。十二月初三,攻下潼關,初四攻下華州,后抵霸上。唐僖宗帶隨從宦官逃奔四川成都。
中和元年(公元881年),黃巢軍進入長安,金吾大將軍張直方率眾迎接。黃巢自立為皇帝,國號“大齊”,年號金統。
雖然黃巢在短時間內取得了顯著的勝利,但他并未能有效地治理占領區,內部矛盾和士兵的紀律問題逐漸顯現。隨著起義的深入,黃巢軍隊面臨著糧草不足、內部不和等問題。唐朝政府開始聯合地方勢力進行反擊,尤其是李克用等地方軍閥的崛起,使黃巢的勢力遭受重創。
公元884年,黃巢在與唐軍的決戰中被擊敗,最終選擇自殺,黃巢起義宣告失敗。
黃巢起義沉重打擊了唐朝的腐朽統治,加速了唐朝的滅亡。起義后,唐朝的中央集權進一步削弱,地方割據勢力逐漸崛起,為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埋下了伏筆。
此外,黃巢起義對世家大族進行了嚴厲的打擊。在長安,黃巢下令起義軍對五族七姓進行大規模搜捕和屠殺,導致無數門閥家族滅門。這種打擊極大地削弱了世家大族的勢力,加速了社會階層的流動和變革。在唐朝末年及之后的歷史中,世家大族再也難以恢復往日的輝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