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的時候,我們重新調整了對地產的定調:
“地產止跌回穩。”
2024年12月的經濟會議中,我們又提到了“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的信號,釋放了2025年穩住樓市的重要性。
在聊止跌回穩之前,我們要知道地產這幾年到底跌了多少?
根據外媒報告,中國房地產高峰期總市值400萬億,這輪房地產調整已造成18萬億美元(超120萬億人民幣)的財富損失。
相當于全國房地產平均跌了30%。
根據國內機構的數據,國內一線城市房價跌幅超過20%,二線城市普遍跌幅30%,三四線城市腰斬的不計其數。
整體跌幅大概在15-25%之間。
一些機構的數據也顯示,中國地產市值從400多萬億掉到300多萬億,差不多也是100萬億。中國的商品房總量大約是2.38億套。
可以理解為,中國的住房持有者,平均每套跌幅超過了50萬。
當然,由于城市能級、板塊差異、商品區別等,每個住房持有者的差異是不一樣的,因此,扣除掉資產相對保持的超一線和核心板塊。
只要有跌的房產,基本上妥妥超過50萬。
這個級別的財富跌幅,就可以理解我們如今的經濟現象:
不敢消費、不敢貸款、提前還貸、就業困難、企業內卷等等。
以100平為例,深圳2019年時平均房價在650萬,2024年的平均房價在585萬,深圳的平均年薪16.5萬。
不吃不喝差不多跪了4年。
08年次貸危機美國的住房市值差不多跌了3.5萬美元,90年代日本危機20年,住房市值差不多跌了9.3萬億美元。
我們的18萬億美元,市值跌了120萬億又是什么水平?
要知道,2023年我們的GDP是129萬億。
所以,從某個角度來看,中國地產,不能再跌了。
止跌回穩的口號,自然也就應運而生。
但是,我們面臨極其復雜的周期環境:總人口減少、人口老齡化,生育率持續走低,宏觀杠桿率300%,居民杠桿率63%,企業杠桿率168%,地產下行周期,消費降級等。
穩住地產,不僅僅是個人的事,也成為經濟的一環。
“止跌回穩”的號角,也就自然應運而生。
我們都知道,橫盤就是跌,因此,止跌回穩的本質,基本就是漲。
但漲的背景呢?漲的動力呢?
我在之前就說過,地產必然逐漸實現商品化和雙軌制。
在人口減少的大背景下,要想實現地產的止跌回穩,必然是要“犧牲”某些城市和某些存量住房,但二手房要是跌,一手房肯定也穩不住。
因此,在存量住房中就要篩選出消費型“商品房”和安居型“保障房”。
消費型商品房將進一步商品化、金融化。安居型保障房將進一步平民化、剛需化。
有關地產的三六九等,也終將是2025年的新故事。
學習強國,走進新時代
關注一下,防止失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