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蕭筱
原創|ITlady
“叮咚,這里有一份來自大強子的年禮,請注意查收!”
雖然距離農歷新年還有半個多月的時間,但這兩天的光明村卻被濃濃的節日氣氛和滿滿的幸福感包圍。一車車從全國各地運來的年貨,一個個代表著喜慶的厚厚的現金紅包,以及一大波來自東哥的愛和感恩正從四面八方向光明村涌來,飛入每戶村民家中,心里...
僅僅隔著屏幕網友們都嗅到了幸福的味道,有人艷羨,有人高呼,要“移居去光明村”的意愿一度達到巔峰!
究竟怎么回事?原來京東創始人劉強東東哥又要豪擲千金為老家江蘇宿遷光明村村民置辦年貨。據了解,此次東哥一口氣為老家光明村1500戶村民下單了共計約5萬件年貨好物,為每家每戶送出包括吃喝穿戴三十多款商品,包括手機、堅果糧油、電動車等,同時還將為村里60歲以上老人每人發放1萬元現金,為小學時的老師每人準備10萬元紅包!這叫誰看了不直呼羨慕?!光明村的村民也太幸福了吧!
對于光明村而言,這份特別的“年禮”,不僅僅滿載著節日的喜慶,更蘊含著一份沉甸甸的鄉情與感恩。劉強東用自己的方式不斷回饋家鄉父老,用行動詮釋企業家如何將個人情懷延展為社會價值,打造了“劉強東式報恩”這一獨特模式。
1、“年禮”背后的深情厚誼
“滴水之恩,涌泉相報”。劉強東,這位從宿遷農村貧困家庭走出去的電商巨頭,他的故事,不僅僅是個人奮斗的傳奇,更是“劉強東式報恩”的生動詮釋。
故事的起點,是江蘇宿遷一個不起眼的小村莊——光明村。那里,是劉強東夢開始的地方,也是他心中永遠割舍不下的牽掛。
劉強東的童年充滿了清貧的記憶,家境貧寒,依靠父母微薄的收入勉強維持生計。1992年,當劉強東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中國人民大學時,全村的鄉親們伸出了援助之手。村民們你一塊、我五毛,甚至有人拿出自家僅有的雞蛋,最終湊出了500元和76個雞蛋,送他踏上了求學之路。這份樸素的關愛,不僅幫助劉強東完成了大學夢,更在他心中播下了感恩的種子。他常說:“沒有光明村鄉親的支持,就沒有今天的我。”
正是在鄉親們的這份關愛與支持,讓劉強東從小就養成了堅韌不拔、努力奮進的性格。他深知自己肩負著鄉親們的期望,立志要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回報鄉親們的深情厚誼。
自2015年開始,劉強東每年春節都會為光明村的鄉親送去年貨和現金紅包。從最初的簡單禮物,到如今涉及生活必需品、電子產品、甚至現金紅包的豐富大禮包,涵蓋了1500戶村民的實際需求,這其中包括手機、電動車、食用油、堅果禮盒等多達33種商品,總計約5萬件;他還特地為60歲以上老人發放1萬元現金;為曾經教過他的每位小學老師準備10萬元現金紅包。
(2024年劉強東為家鄉送年貨現場)
不僅如此,他還通過年貨大集的形式,將傳統年味與現代消費體驗相結合。1月8日至10日,京東在光明村舉辦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包括寫春聯、畫年畫、特色美食試吃等,為鄉親們帶來了一場獨特的春節體驗。這種形式的回饋,不僅讓相親們切切實實的感受到了溫暖和濃厚的年節氛圍,同時也在無形中傳遞了一種“涌泉相報”的價值觀。
(2025年劉強東為家鄉送年貨現場)
(光明村2025新春年貨大集)
劉強東善舉背后,是京東多年來對宿遷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和持續投入。作為一個從貧寒農村走出的企業家,劉強東的成功始于鄉親們的支持,而他的回饋則不斷將家鄉情懷與社會責任結合。
2、劉強東式報恩,催生家鄉發展新動力
劉強東對家鄉的貢獻,遠遠超越了春節年禮的象征意義。
自2014年起,京東便開始在宿遷設立物流中心,并逐步擴大投資規模,為宿遷注入了發展的新動力。京東曾斥資45億元建設京東商城信息科技產業園,為宿遷地區創造了超過2萬個就業崗位,如今宿遷已經成為京東在全國最重要的物流樞紐之一,不僅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也為成千上萬的宿遷人提供了就業機會。
(京東宿遷物流園)
近年來光明村在京東的助力下,也悄然發生著變化。年輕人無需背井離鄉便可找到合適的工作,實現家門口就業。光明村村書記曾感嘆:“光明村的就業率達到了100%,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劉強東的努力讓宿遷不再是經濟落后的代名詞,而是成為充滿活力的經濟增長點。
京東在宿遷的投資不僅僅局限于物流領域,還包括農業、電商等多個方面。通過“互聯網+農業”的模式,京東幫助當地的農產品打開了更廣闊的市場,提升了農民的收入水平。此外,京東還積極扶持地方特色產業,推動了宿遷市整體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
(宿遷京東培訓基地)
劉強東心系家鄉不僅僅體現在產業建設上,他還非常注重村民生活質量的提升。他積極參與光明村的基礎設施建設,資助修建道路和公共設施,為村民提供更加便捷和舒適的生活環境。同時將目光投向教育領域,為村里學校捐贈了先進的教學設備,并設立專項教育基金,鼓勵孩子們努力學習,改變命運。過去,光明村的孩子大多因為條件限制無法接受優質教育,而如今,他們在家門口就可以獲得更好的學習資源。這種針對教育與基礎建設的投入,不僅提升了光明村村民的生活水平,還為全村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不忘初心 “感恩”貫穿始終
從家鄉建設到員工關懷,再到社會公益,劉強東始終不忘“感恩”。
在企業經營中,劉強東將“感恩”理念融入京東的管理與文化中,不斷完善企業與員工之間的信任和關懷體系。他深知,企業的成功離不開基層員工的努力與奉獻,因此始終堅持“以員工為本”的核心理念,即便面對經濟環境的挑戰,仍選擇逆勢而行,推行大規模的薪資提升計劃。2023年,京東宣布零售員工固定薪酬從16薪提升至20薪,為行業內少有的多次加薪企業。這一決定不僅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緩解了員工的經濟壓力,更為全行業樹立了企業關懷的典范。
此外,京東還通過全員覆蓋的年終獎、假期福利和晉升機會,全面關懷員工生活與職業發展。為保障基層員工的工作體驗,京東特別設計了“暖心補貼”項目,為一線快遞員和倉儲人員提供更多安全防護、節日禮金及醫療保障。這些措施在行業寒冬背景下顯得尤為可貴,不僅傳遞著企業關懷員工的真摯情感,同時亦能增強員工的忠誠度與歸屬感。
前不久,“第一批快遞小哥退休了”的話題引發大眾熱議,而作為宿遷市首位退休的京東快遞員,市民劉從江的退休生活更是引發關注和討論。
據悉今年60歲的劉從江,曾是京東物流江蘇省宿遷片區城中營業部的一名快遞員,退休前,他主要負責該公司在宿城區的快遞攬派工作,“每個月能拿到6000多元工資,公司還為我按時繳納五險一金。現在退休后我每個月退休金有4392元,我對此十分滿意”劉從江說,靠著他和家人的共同努力,他如今擁有兩套房產、一輛汽車,日子過得非常幸福,他同時表示近年來宿遷的電商產業快速發展,自己是見證者,也是參與者,為此,他感到十分光榮。
細節見處真章。快遞員劉從江的故事只是京東在員工關懷方面一個小小的縮影,但卻讓人看到了大愛。
4、公益先行 善舉背后的大愛
1月7日,西藏日喀則市定日縣發生地震災情,京東在地震災害發生的第一時間便積極響應,成立應急響應專班,快速啟動應急救援預案,從震區附近的倉庫中緊急調撥飲用水、食品、御寒衣物、帳篷、應急電源等急需物資,京東物流以專人專車方式運往災區。當日下午,運載首批救援物資的京東物流車隊已從位于拉薩的智能物流園出發,目的地定日縣人民政府。
對于災情方面的救助,對于京東而言并非首次。此前多次災害中京東就充分發揮自身高效物流網絡的優勢,第一時間調動物資,覆蓋災區需求,成為救援物資運輸的重要平臺。這種高效、精準的響應能力,不僅顯示了京東的社會責任意識,也增強了公眾對企業的信賴。
快速與高效響應離不開劉強東曾在公司內部的一則規定:全國任何地方發生災難,京東臨近庫房的管理者都無需匯報,即有權捐出庫房里災區所需要的物資。同時京東也會第一時間成立應急保障團隊,確保救災物資的專車專送。
如此規定,正是劉強東作為企業家的社會責任感的最好體現。而在公益方面京東則踐行著“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理念,通過構建區域產業鏈、推廣電商知識和支持特色農業發展,京東幫助落后地區優化經濟結構,提升其自我發展能力。在鄉村振興計劃中,不僅為村民提供電商技能培訓,還通過京東物流體系拓寬特色農產品的銷售渠道,幫助農戶實現可持續增收。這種“可造血”的扶貧方式,有效避免了傳統公益中“短期見效、后勁不足”的弊端,形成了良性的社會支持機制。
從“我給老家送年貨”到地震救災,從鄉村振興計劃到精準扶貧,劉強東和京東在一直在反哺社會反哺他人。在劉強東看來,企業家不僅要追求經濟效益,更要關注社會效益,要用實際行動回報社會。正是基于這樣的信念,京東積極參與扶貧助困、教育支持等公益活動,為構建和諧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結語:
一份年禮,并非僅僅是物質上的饋贈,更是一種精神上的鼓舞,它鼓舞著光明村的每一位村民,更鼓舞著經濟“寒冬”中的每一個你我他!劉強東式報恩,讓我們清晰地看到,企業的發展不應僅僅關注利潤最大化,而應注重社會價值的創造。以京東為載體,通過精準扶貧、員工關懷和公益行動,劉強東和他帶領的京東正在建立一種可復制、可推廣的企業社會責任模式,希望這種模式未來能成為行業健康發展的風向標。(完)
(部分圖源網路,侵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