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我們收到了一封信。
寫信的是大涼山會東縣野租鄉拉馬小學的安世才老師——
“親愛的馬老師和基金會的工作人員:
好久不見,你們都還好嗎?”
向右滑動查看更多 >>
安老師是馬云鄉村教師計劃首屆的入選老師。
(2016年1月,安老師在三亞“臘八之約”的舞臺上)
四川省涼山州會東縣拉馬鄉亢家村位于大涼山腹地,海拔2800米。
20多年前,師范畢業的安世才單槍匹馬回村辦學。20年間,他成了村里所有孩子的啟蒙老師。
(曾經的學校)
說是學校,最開始只是一個破帳篷,條件非常艱苦。但是安老師每天穿西裝打領帶,這樣的裝扮孩子們在村里以前都沒見過。安老師告訴他們:上講臺一定要周正,這是“為人師表”。
在安老師的第一屆學生里,有個叫耿向順的男孩子,特別喜歡問問題。后來他成了安老師的學生中第一個考上大學的,也是村里的第一個大學生。
2015年9月16日,馬云公益基金會對外宣布,啟動鄉村教師計劃。
當時正在西南科技大學讀大二的耿向順在報紙上看到這個消息,決定幫自己的安老師報個名。
首屆馬云鄉村教師計劃在云、貴、川、陜、甘、寧六個省份展開。中西部教育最難最弱,首屆就從這里切入。到2017年第三屆,鄉村教師計劃才開始面向全國范圍內的鄉村教師。
耿向順聯系上了大山深處的安老師。老師講,學生記,大山里信號不好,好不容易才填完了報名表,寄給四川華西都市報。
2015年11月,臨近報名結束,華西都市報收到一封署名為“拉馬鄉亢家村全體村民”的來信,信上的最后一句話是——“請各位領導考慮一下我們安世才老師吧!”下面摁著好多紅手指印。
2016年1月17日晚,首屆馬云鄉村教師計劃“臘八之約”在三亞香格里拉酒店舉行。
安老師作為首屆入選老師,第一次走出大涼山,第一次坐飛機,第一次看到大海。
那一次,基金會還悄悄地邀請了耿向順。
那是當晚的第一枚催淚彈。年輕的學生猶如一顆炮彈突然沖上舞臺緊緊抱住在舞臺中央有些局促的老師。
(緊緊相擁的師生)
“老師,你要努力,堅持下去!”
“我會的,你也要加油。”
多年以后,很多人都忘了“安世才”這個名字,但是都記得第一屆有個“穿西裝打領帶的鄉村教師”。
(學生替老師報名,共同舉起獎杯)
在信里,安老師說這十年鄉村教育變化很大——
在政府和社會的支持下, 我們的帳篷小學,變成了磚混結構的教學樓,黑板也變成了多媒體系統,還有不少同學得到了上學資助。
尤其讓他自豪的是——
學生耿向順大學畢業以后又考上了清華大學的研究生,并且還在繼續做教育公益活動,現在事業上也小有成就。
每年回老家,耿向順都會去看安老師。
2022年,隨著村教學點的撤并,安老師進了鄉中心校,目前是一年級的語文老師。
安老師說,現在他要努力的,不再是去田間地頭把孩子帶回學校,而是提升自己,跟上新技術,把孩子教好。
(現在的教學樓)
不變的是,安老師依舊穿著西裝站在講臺上。
(講臺上的安老師依舊穿著西裝打領帶)
今年是安老師從教的第26年。20多年,安老師一共帶出了200多名學生。在信的最后,他說——
“學生畢業了一批又一批,但是,我想我會一直在,直到自己老去吧。”
當年的10萬元獎金,安老師說大部分用來還債了。家庭貧困、父親生病、他舉債讀書,10萬元還完債后還有結余,就存了下來。“這筆獎金讓我的生活發生了很大改變,從此輕裝上陣。”
三亞,依然是他至今為止去過的最遠的地方。
安世才
馬云公益基金會首屆“鄉村教師計劃”入選老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