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之“學”(5)
《論語·陽貨》中有一章,看上去有點奇怪,甚至覺得孔子“懶”:
子曰:“由也!女聞六言六弊矣乎?”對曰:“未也。”
“居!吾與女。好仁不好學,其弊也愚;好知不好學,其弊也蕩;好信不好學,其弊也賊;好直不好學,其弊也絞;好勇不好學,其弊也亂;好剛不好學,其弊也狂。”
情況是這么個情況,事情是這么個事情——
一天,孔子對子路說,小子,你聽說過“六言六弊”嗎?
所謂“言”,可理解為“可以言說、可以稱道的(品性)”,“六言六弊”意思是“六種可以稱道的品性卻有對應的六種弊端”。
聽上去很深奧的樣子。子路老老實實回答:“沒聽說過。”
“居”,意思是:坐好了!(感覺口氣有點嚴厲)“為師來告訴你!”
接著說:
一個人如果愛仁德卻不好學,容易被人愚弄;愛耍小聰明卻不好學,容易放蕩而無基礎;喜歡誠信、為人實在卻不好學,就容易被人利用,反害了自己;直率卻不好學,弊端是容易說話尖刻傷人;勇猛卻不好學,就容易闖禍;剛強卻不好學,弊端是容易狂妄。
六種品性,分別是:仁,智(知),信,直,勇,剛。
稱其為“六言”,說明這六種品性是可以言說甚至值得稱道的。問題在于,這六種品性,都是小樹苗甚至嫩芽,將來怎么長、長成什么樣,不一定。
不加約束的話,“六言”就伴生“六弊”,帶來很大危害。
所以糾正它們就很有必要了。
為什么說孔老師“懶”呢?話說大夫開方子,總得對癥下藥,不同的病開不同的方子吧?孔老師不,這么多毛病、弊端,只有一個方子:好學。
這里的“學”,不止是“學習”之意思,更有“學問”“學道”之意。
六個病人,病癥各異,醫生開出了同一張藥方,一定會挨罵的。可孔老師沒有。他給六個病人開了同一張藥方,大家反倒都很服氣:嗯,對,是那么回事兒;這六個弊端,通過“好學”這一張藥方,基本就能解決問題。
原因在哪里?
前面說過,孔老師眼中的“好學”,側重于人格修養,也就是“修身”;學習的重點,是“人生大道”,是“居仁由義”。這是做人的根本。把根子治好了,“六弊”這種外在的弊端,自然藥到病除。
但還不是很有說服力。僅僅把“好學”的標準提高了,就能解決所有問題,邏輯上不成立啊。把中學籃球隊的標準都定得跟奧運會一樣高,就能培訓出籃球尖子嗎?未必。
所以一定還有更重要的理由。
這種理由,深究下去,我不由得更加佩服老孔同志了。說他是積極心理學的鼻祖,絕對不夸張。用好學來解決這六種弊端,完全契合當代的心理學原則。
人生中,我們會經常遇到一些難題,生活一團亂麻;有的時候,面對抉擇,你整宿睡不著覺,也理不清思路。
抗戰時期,上海被日軍占領,一個美國保險公司雇員遇到了一個難題,面臨生死抉擇:一筆資金被轉移回了美國,但在公司資產在日軍的監督之下,一旦被發現,自己很可能被殺死;連夜逃跑,追捕之下,也是死路一條。
他在精神崩潰之前,決定把自己所有可能的選擇寫下來,一條一條分析。當感性的思維落到紙面上,一切清晰起來:分析了多種可能之后,他發現,第二天裝作若無其事地去上班,找到合理的借口,是生存概率最高的方法。
他這么做了。第二天,日本軍官只是疑惑地看了他一眼,并沒有其他異樣,他幸運地躲過一劫。后來想想,戰爭期間,資產混亂本就是常態;如果逃跑,事情反倒嚴重了。不是把所有的選擇訴諸于紙面,深陷其中的他,很難做出最明智的選擇。
當思維在你腦海里的時候,它們往往是感性的;寫下來的時候,則往往是理性的。
而且,感性是向下的,自由落體的;理性往往甚至必然是向上的,是“拉你一把”的。
這就是為什么很多心理學家建議你遇到難題的時候,把事情寫下來。
思路亂的時候,寫下來,就清晰了。
當你覺得一件事大成了天,天塌了;寫下來之后,發現似乎沒那么嚴重。
可以這么想:感性,就是沉浸在失戀痛苦中的你;理性,就是在用“三條腿的蛤蟆不好找,兩條腿的男人有的是”勸你的閨蜜。
感性讓事情變大,理性讓事情變小;感性讓事情向下走,理性讓事情往上走。往上走會更難,但光明在前。
回頭看看孔子的“六言六弊”,難道不是如此嗎?
對仁、智、信、直、勇、剛的喜好,基本是停留在感性層面的。
這里的“仁”,不是孔子追求的“仁道”,而是一種浮于表面的葉公好龍式的喜好;“智”也是如此。信、直、勇、剛就更不用提了,做到這些,不需要多少理性,只有感性就夠了。
“六言”如果僅僅停留在你的腦海里,就是感性的;如果不用理性來約束,弊端就來了。
“學”,則體現了典型的理性思維。從書本、文獻中學,離不開理性思維;即便從生活中學、從他人身上學,也需要理性思維。
你看見一個人偷別人的蔬菜,如果只是看見了,沒有思考、沒有辨別,那就是感性的,這不叫“學”,而叫“感染”,有可能產生模仿行為;你看見了,經過思考,認為這種做法不對,不能學他,甚至要制止他,這就上升到了理性層面。從生活中、從他人身上“學”,也是需要理性的。
“好學”,從另一個角度來闡釋,就是“把感性的理解,上升為理性,得出自己的結論、匡正自己的行為”。正因如此,它才能夠糾正六種感性品行的利器。
高金國,筆名高了高,高級編輯,著有《好父母養出好孩子》《寫給孩子的趣味中國歷史(12冊)》《少年讀史記故事(3冊)》《中國歷史超好看(6冊)》《人生是一場修行》《唐朝那層窗戶紙》《齊國那些事兒》等圖書32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