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沈戰役中的共軍炮兵部隊
由于種種原因,敢于正面研究1944-1950這段歷史的著作少之又少,而在這些數量本就有限的著作中,很多往往又“顧左右而言他”,跳過一些關鍵問題,使得文字“殘缺不全”。
但是,有這樣一部著作,豆瓣評價人數近千,評分高達9.0,被讀者贊譽為“這種尺度只能是內部讀物。”“了解1944-1950這段歷史,只讀這一本書就夠了。”
這本“神作”就是《大棋局中的國共關系》,作者呂迅。本書以國際政治與歷史的視野,提出了這樣一個難以回答的問題——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如何影響了中國內戰?
1946-1949這場中國內戰,不僅在中國歷史上,在整個世界史、及當代國際政治格局中,都是一件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大事。解放軍為什么能夠戰勝人數更多、裝備更精良的國民黨軍隊?
以往的很多研究都指向了民心、土地改革、人民戰爭,以及國民政府的腐敗,這些結論當然有道理,但這些因素似乎還不能構成、決定一場全世界人口最多國家的、超大規模戰爭的勝敗關鍵。
▲淮海戰役中在車站等車的國軍部隊
《大棋局中的國共關系》從美蘇博弈的國際政治視野出發,從更宏觀的角度,為我們撥開迷霧,以美、蘇、中三方第一手檔案資料,還原了諸多影響這場戰爭勝負的關鍵因素。 諸如:
· 主導內戰勝負的究竟是國共雙方,還是美蘇?在這場對于國內與國際都是大棋局的斗爭中,到底誰是棋手,誰是棋子?
· 蘇聯的援助真相到底是什么?蘇方與國民政府簽署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意味著它是在支持國民政府嗎?中共能在東北立穩腳跟,跟美蘇各有何關系?
· 美國與蔣的關系真的親密無間嗎?為什么1946年7月,內戰剛剛爆發一個多月,美國就對國民黨政府采取了軍事禁運?美國對蔣的支持為何一直畏手畏腳、三心二意?
通過對以上問題的探討,我們發現,中國內戰作為二戰的繼續、冷戰的前幕,我們很難脫離當時的國際大格局去談這場戰爭。
自全球化以來,任何一個國家都是棋盤上的一個步驟,今日之中國問題源于內戰,今日之世界問題接續于冷戰,而內戰、冷戰是二戰的繼續,二戰又是一戰的繼續,一戰更是以往大小血腥權力爭斗的繼續。
直至今天,這場歷史的延續仍未停止,暗流仍在涌動,有的甚至已然爆發。為此,店長薦書力薦這部理解1944-1950歷史、理解這段間隔于二戰與冷戰之間的國際政治大棋局的經典之作:《大棋局中的國共關系》。
▲《大棋局中的國共關系》內頁展示
能夠直面這段歷史,又不失深刻洞見,必須要擁有三個條件: 一是足夠的膽識與學人風骨,二是足夠的國際政治與歷史視野,三是必須要有大量、核心的一手資料。
本書作者呂迅在北京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臺灣大學兩岸三地,以及美國哈佛大學等,有著長期的求學與研究經歷,這為他的資料搜集工作、國際視野的拓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僅看本書末尾所列參考資料,竟多達近400條,其中近半是英文、俄文原檔資料,很多都是美蘇檔案在中國的首次面世,中文資料則來自兩岸三地各大檔案館,包括臺北“中央黨史館”“國史館”“中研院近代史檔案館”,難怪讀者會說:“中英俄文史料均極為詳實”,“能夠出版難以想象”。
這是一部立足國際視野,深入理解國民黨失敗、解放戰爭勝利之謎的著作,也是一部關于中國內戰、大量第一次在國內公開的檔案資料稀缺匯集,更是一部看清歷史源頭與歷史走向,與今天息息相關的警醒之作。
稀缺圖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