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月9日,碧桂園披露境外債務重組及業務發展最新情況。公告顯示,碧桂園公布重組提案的關鍵條款,及其已與由七家知名銀行組成協調委員會達成共識,目標是減少債務最多116億美元,將加權平均借貸成本從重組前每年約6%降低至重組后每年約2%。
- 不得不說,境外債是房企最頭疼的部分,國內義務履行出問題,還可以拖,境外債就很難,人家真可能讓你強制清算,處理這些少量境外投資者,甚至比面對國內諸多業主壓力要大的多。現在房地產的問題不再是明面上的暴雷不暴雷,而是資產就這么多,且存在房產行業嚴重的縮水下,誰先兌付,誰后兌付的事情了。
我們要知道,除了已經倒下的恒大,當前碧桂園和萬科的境外債規模是最大的,不過目前萬科有深圳國資委的全力兜底,幾家本土生根的銀行如招行等都紛紛加入了給萬科輸血的隊伍中。而碧桂園卻沒有如此強大的兜底團隊,因此未來幾年能否順利償還規模龐大的境外債,將成為碧桂園生死存亡的關鍵事項。
- 從公開數據中可以看到,從本月到2031年7月,碧桂園共有14筆境外債券需要償還,其中13筆是美元債券,1筆是泰銖債券。同時,這13筆美元債券全部都已經發生了違約,這表明碧桂園連償還利息的能力都欠佳。這里面13筆美元債合計待償還金額達到了83.63億美元,再加上利息,便是這次公告所提到的“擬減少債務最多116億美元”。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剩余需要償還的境外債券里,每筆債券的年利息并不是特別高,這使得碧桂園海外債務的重組難度要小于恒大。為什么這么說呢?在恒大所需償還的境外中,不僅單筆金額巨大,且有相當大一部分債券的年利率都在兩位數以上,低于5%的可謂是鳳毛麟角。以目前恒大唯一一筆存續期內的境外債為例,待償還金額高達46.8億美元,且票息利率達到了8.75%,光是每年的利息就超過4億美元。
如果要完成這筆債務的重組,那么首先得有人愿意借給恒大更多的錢,且這筆新增的借款利息還會比8.75%更高。退一萬步說即便有人想賭一把借給恒大更多錢,但面對高于8.75%的年利率,恒大在下一個付息周期便會再度違約。
- 而碧桂園面對的情況則相對寬松,大部分境外債的年利率都在5.5%以內,最高的一筆美元債也不過7.25%的年利率,如果進行重組,那么碧桂園新增債務的利率也會在兩位數以內。這就意味著一旦進行債務重組,碧桂園支付利息的能力是強于恒大的,短期內碧桂園不會再度面臨違約問題。在這種條件下,的確會有一些機構會參與進這項高風險高回報的項目中,碧桂園便能夠通過借新還舊成萬債務重組。
不過,值得關注的是,碧桂園的資產負債表狀況如何?剛好就卡在這里了,這都2025年了,2023年的財報還沒有發出來,最后一次發布業績公告是2023年8月10號,預計上半年凈虧損就高達450億元-550億元,要知道2023年房地產市場雖然同比下跌幅度顯著,但總體表現也顯著高于2024年。
- 2023年商品房銷售面積1~11月銷售額105318億元,2024年1~11商品房銷售額85125億元,下降19.2%,雖然碧桂園的財報沒出,但看得出整個行業相對較高位是腰斬了。可以想象2023年后半年以后至今的營收狀況,要知道一旦信用出現裂痕,墊資、銷售、融資都是惡性循環,這讓碧桂園的實際經營狀況應該只會比2023年上半年相對困難了。
又因為恒大玩的太早,爆的太早,導致財務造假之類的風險也已經來到明面上,之后的企業造假難度和風險要大得多,比如以前那套提前確定收入的把戲,虛空創造利潤來融資,以債養債的方式維系到期債務的償付。既然這條路被恒大堵死了,碧桂園的做法就是干脆不發,你說發不出來財報是技術問題嗎?還是和第二段的討論有關,營收虧損還只是一部分,更重要的是按照以前的資產價格來評估資產負債狀況,這個價格你得打幾折才能賣出去?
- 沒錢,還有一些資產,那么就有了境外債重組的籌碼,無非就是打折兌付,轉化為股權,延遲兌付等,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境外債畢竟也就百億規模,未來還是有機會擠出來一些錢的,比如打折處置資產,再不濟,這么長時間不發財報,依然是白名單里面的重點企業,至少也是可以拿境內債置換的,你看人家萬科不就是前腳拿到國內融資,后腳就還了境外債么。
回頭看過去十幾年的房地產泡沫,完成了國內財富的聚集,負債風險的轉移,部分還通過直接間接明面隱形的方式轉移到境外,竟然還有人把房地產泡沫破裂推給三道紅線,你覺得沒有約束房企會收手嗎?只會挖更大的坑,轉移更多的財富,你也不看看有幾個手套家族在境內,換取幾十年靠人口紅利積累的外匯儲備,整個風險都留在國內,也太高看他們的道德底線了吧,日本當年如果不加息刺破泡沫,代價到現在為未必還得完了。
所以說,寧欠一百境內債,勿賒境外一分錢。境內債即便規模再大也有各種兜底方式和路徑,例如欠銀行的錢還可以尋求展期和免息。但境外債并沒有很多可以拖欠余地,因此也成了企業暴雷的高發區,可以說境外債的規模才是決定這些房企是否會破產的第一要素。
- 何況現在難過的也不僅僅是債權人,買碧桂園房子的人同樣比較憂愁。雖然2024年碧桂園交付了38萬套房子,體量也比較大,但是2024年碧桂園的保交付目標是48萬套,也就是和預期相比差了10萬套。因此現在碧桂園的保交付壓力依舊存在,并且2025年房企債務壓力都是要比2024年更大。
另外,當前整體市場來看,需求量又是在減少的,可想而知房地產的債務風險依舊需要防范化解。我們當下的經濟下,本質上是家長有意識讓孩子們主動降杠桿,以應對全球化障礙和全球經濟失速。因此,讓孩子們重新加杠桿肯定是絕無可能的。
- 隨著五年的樓市調整,全國的資產估值基本下滑30%了。這意味著資產持有者的短期賬面負債率是上升的,資產持有者不得不采用“縮衣節食”來逐漸修復資產負債表。由于資產估值的下滑,房價收入比也得到了修復,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參數。無論未來我們的家長采取什么的政策,基本上不會再去拉升房價收入比。
總之,碧桂園想要起死回生,只有寄希望于未來能有奇跡發生,或者自己能夠在轉型道路上開辟新的戰場。否則如果遲遲沒有盈利能力,那么償債就是天方夜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