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佘宗明
如題,很多人都低估了TikTok處境的危險程度。
在進入“登基”倒計時的特朗普連續對TikTok釋放友好信號后,不少之前為TikTok命運憂心忡忡的國人松了口氣:這下,TikTok應該有“普”了吧!
在許多人看來,原本要被趕盡殺絕的TikTok,處境已峰回路轉、柳暗花明——畢竟,特朗普已奪過生死簿替它改了命。
可,事情真有這么簡單嗎?
至少就目前看,TikTok仍是命懸一線。
美國東部時間1月10日上午10時,聯邦最高法院聽取了關于針對TikTok的“不賣就禁”法令是否違反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的口頭辯論。
這被很多人視作TikTok最后的抗辯時刻。
辯論歷時兩個半小時。結束之后,路透社、美聯社、BBC、雅虎等都分析,美國最高法院傾向于支持TikTok剝離法案(也可以叫TikTok強制出售令)。
眼下的情景就相當于:拜登政府挾國會兩院旨意,要對TikTok斬立決,特朗普喊了句“刀下留人”,監斬官暫緩了扔出令箭的動作,但也只是暫緩。
01
擱4年多前,誰能想到,TikTok的白衣騎士會是當時要對它一劍封喉的特朗普呢?
得看到,光是近1個月里,特朗普已三次傳達出要救TikTok的意思。
先是2024年12月中旬,特朗普在海湖莊園會見了TikTok首席執行官周受資。在會見當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他表示:“我們會研究一下TikTok,你知道,我對TikTok有好感。”
特朗普的“研究一下”,跟當下很多人找找領導辦事時領導口中的“研究研究”不太一樣。
接著是在當地時間12月27日,特朗普向聯邦最高法院提交長達25頁的“法庭之友意見書”,請求法院推遲實施TikTok剝離法案的法律期限。
有些人覺得,3個月前嚷著“所有想要拯救TikTok的人,請投票給特朗普”的特朗普,當時也就是為了拉選票的口嗨而已。但特朗普儼然以此證明了,他不是口炮黨。
之后是1月3日,在美國司法部呼吁聯邦最高法院駁回特朗普請求后,特朗普當天在自創的社交平臺“真相社交”上發圖,曬出與他有關的話題在TikTok上的總瀏覽量。他說:“我為什么要放棄TikTok?”
如果這都不算愛,周受資有什么好期待?
對特朗普來說,有太多救TikTok的理由了,其中包括但不限于:
1,TikTok“幫”特朗普贏了大選。
凱特·史密斯說:“在社交媒體的推動下,政治已不再是嚴肅的事務,而成為了一場‘瀏覽’的競技。”在社交媒體的影響早已滲入政治選舉領域的背景下,同樣是入駐TikTok,特朗普對拜登跟哈里斯簡直是降維打擊。
上個月底,特朗普曾表示,在參加總統競選期間,他在TikTok上發布的視頻獲得了數十億的瀏覽量,“我在大選中以34個百分點的優勢贏得了年輕人的支持,有人說TikTok在其中發揮了作用。”
2,救TikTok符合特朗普“凡是拜登支持的,我都反對”的基本原則。
在特朗普看來,跟拜登反著來就是撥亂反正。
3,TikTok不是Facebook。
美國媒體偏左翼的居多,社交媒體也是,其中以扎克伯格的Meta旗下的Facebook和Instagram為甚。2021年1月6日“國會山騷亂”后,它們曾一度封禁特朗普的賬號。這使得特朗普對扎克伯格含恨有加。
2024年3月,拜登政府拿TikTok開刀時,特朗普就表達了反對,理由就是那樣會便宜了Facebook。9月份,特朗普又揚言,如果再勝選,要把選舉舞弊者扎克伯格送進監獄。盡管扎克伯格后來跑來修復關系,但這未必能改變特朗普對Facebook昔日面刺的不滿。
相形之下,TikTok整體上對特朗普要友好得多。
4,TikTok背后站著特朗普的金主。
共和黨金主杰弗里·亞斯(Jeffrey Yass)這次在特朗普身上下了重注,他持有大量TikTok股權。
5,TikTok能成為特朗普“推特治國”的新陣地。
2024年6月2日,“@realDonaldTrump”的TikTok認證賬號橫空出世,之后很快粉絲上千萬,成了Tiktok有史以來漲粉最快的博主之一。
在勝選之后,TikTok依舊可以為特朗普所用,他可以在那上面延續他此前的“推特治國”風格,拉攏那些年輕用戶,擴大支持者基本面。
02
但要說特朗普救TikTok的心有多“誠”,恐怕也談不上。
注意看特朗普在很多場合的措辭:
在跟周受資見完面后,他說“也許我們應該讓它(TikTok)再存在一段時間”。
在給聯邦最高法院提交的文件里,他說TikTok剝離法案妨礙了他“管理美國外交政策的能力”。
特朗普想保TikTok,顯然談不上為愛發電,只是為了手中多個籌碼。
單從理論上講,大家能找到100個特朗普救TikTok的理由,也能找到100個特朗普不救TikTok的理由。
比如,他所在的共和黨,也普遍傾向于支持TikTok剝離法案。
特朗普新政府的國務卿馬可·盧比奧是“反華急先鋒”,看TikTok不爽很久了,本就是強制出售令的重要推動者。
比如,扎克伯格的“歸順”,削弱了他挺TikTok以制Facebook的動力。
如果特朗普對TikTok的“愛”是源于對Facebook的恨,那現在這層動因已經被扎克伯格的討好姿態給消解了:他之前對特朗普是“倨”,現在對特朗普是“恭”。
比如,TikTok上聚合在#巴勒斯坦 標簽下的民意,跟特朗普堅定支持以色列的態度不在一條線上。
2024年11月,特朗普已明確表態,支持以色列對伊朗發動全面戰爭……
還有幾點值得注意:
TikTok之前拿給大批創作者、中小商家提供了就業機會為由,反對TikTok剝離法案,但也有很多反對者認為,它沖擊了美國社交媒體、電商平臺帶來的本土就業市場,如果TikTok被封了,其他平臺可以“補位”。
被視作“影子總統”的馬斯克確實反對封禁TikTok,但他也承認封禁對他掌舵的X有利。
TikTok剝離法案打著的名義是“損害國家安全”,特朗普給聯邦最高法院的文件里,“也承認了這些擔憂”。
特朗普在勝選之后,他的TikTok賬號就沒怎么更新過了。
還有,美國司法部在推動TikTok剝離法案的過程中,多次提交所謂的“非公開證據”,并多次召集閉門會議游說議員,2024年7月向哥倫比亞特區巡回上訴法院提交的文件里,也收錄了美國國家安全局、FBI、司法部等官員提交的陳詞——這些陳詞大部分內容被遮蓋住了,TikTok方面都看不到,在巡回法院判決環節敗訴也被指與此有關。
有美國媒體早就分析,一旦特朗普就任后,美國情報機構可能拿出早就羅織好的所謂“TikTok危害美國國家安全”的非公開證據,到時可能讓他改變立場。
而特朗普雖然多次表態要保TikTok,但他的口徑中也留下了轉圜余地:他反對封禁,但沒反對剝離;他想讓TikTok在美國持續運營,但沒說過想讓TikTok以現有企業權屬架構持續運營下去。
03
問題是,就算特朗普有意出手相救,他說了也未必算數。
許多人想象中的特朗普一舉扭轉局勢的情況,只在想象中成立。
有兩個情況就擺在那:1,TikTok剝離法案不是總統行政令,而是兩院通過的法案。
2,法案定下的“不賣就禁”最后期限是1月19日,特朗普宣布就職是在1月20日。
什么意思?說大白話就是:特朗普的操作空間其實相當有限。
看起來,TikTok面臨著很多種可能。但事情儼然每次都朝著不好的方向演進。
在2024年3月幾名眾議院議員提出TikTok剝離法案時,美國眾議院本來有可能通過,也有可能不通過。
但它很快就以352票對65票通過了。
在法案提交至參議院后,參議院本來有可能通過,也有可能不通過。
但約1個月后,美國參議院就也通過了——要知道,參議院商務委員會主席瑪麗亞·坎特韋爾說,她不確定法案是否能走得足夠遠,畢竟,參議院議事流程耗時會很久,況且,兩黨參議員很多都曾提出“憲法擔憂”。
在TikTok上訴后,巡回法院本來有可能通過,也有可能不通過。
但結果是,2024年12月6日,巡回法院三位法官組成小組以3:0一致裁決,駁回上訴,維持法案。
在TikTok再向聯邦最高法院申請緊急禁令,要求在其上訴案審理期間暫停實施禁令,并請求最高法院在2025年1月6日前裁決是否先暫停禁令后,聯邦最高法院有可能同意,也有可能不同意。
當地時間12月18日,聯邦最高法院同意審理TikTok剝離法案是否符合憲法案的上訴申請。TikTok正式提出上訴請求的48小時之內,最高法院就同意審理,被法律人士評價為“八百里加急”。
口頭辯論是最高法院最終裁決的前置環節。說起來,似乎存在3種可能:1,TikTok勝訴,免于封禁。2,聯邦最高法院裁定延期執行,把問題拖到特朗普上任后再解決。3,TikTok敗訴,1月19日前不賣就禁。
目前看,情況難言樂觀。著名商業媒體Fastcompany就說:在經歷了最高法院的艱難一天之后,且距離全國禁令生效僅剩不到兩周的時間,TikTok 的日子可能已經屈指可數了。TikTok 的論點似乎沒有得到同情,因為保守派和自由派法官都反駁說,該法律針對的是 TikTok 的所有權,而不是言論權。
也就是說,人家不覺得是侵害TikTok上用戶的表達自由,而是在消除TikTok的“中國背景”給美國用戶數據安全帶來的威脅。
照這節奏看,TikTok勝訴或TikTok剝離法案被延期執行的幾率有多大,也就不難想見了。
04
一旦接下來幾天聯邦最高法院對TikTok剝離法案說Yes,那留給特朗普的挽救余地就小之又小了。
之前已有人梳理出三種解決辦法,但每種都只存在理論上的可能。
1,敦促國會撤銷法案。
這么一來,TikTok基本得救。
但,這可能嗎?
別忘了,TikTok法案被通過時,票型是眾議院360:58、參議院79:18。就連共和黨內部支持特朗普保住TikTok的,都并不占主流。
2,讓新司法部靈活執行TikTok剝離法案。
按法案要求,TikTok要是不剝離,蘋果跟谷歌應用商店都得將它下架,甲骨文也不能替TikTok搞數據托管了,否則都得重罰。
特朗普可以讓新任政府的司法部對違規的托管平臺、互聯網服務提供商或應用商店網開一面、不予處罰,但就算是這樣,蘋果、谷歌、甲骨文們也未必愿意為這里面的不確定風險買單。
3,特朗普重新定義法案中的“合格剝離”(qualified divestiture)。
大致就是整出個“德克薩斯2.0”方案來,讓TikTok在滿足數據存儲、合作模式重組及特定功能限制等新要求的前提下,搭上“救生船”。
但難度也是巨大。字節跳動同意的,美國國會未必能同意。反之亦然。
要是都能同意,大概也不至于發展到現在這地步。
怎么形容眼下的狀況呢?
就好比:地圖上顯示有N條路可以通往目的地,結果一導航,發現每條都顯示“此路不通,請繞行”。
特朗普也想打通斷頭路,但施工隊主要聽指揮隊的——他又不是指揮隊頭號話事人。
這對TikTok極度不利。
擺在它面前的理想很豐滿,那就是憑實力成為Born Global的代表企業,但現實卻十分骨感。
特朗普是出于大國博弈談判的目的救TikTok,本來也很“骨感”,可著眼現實看,卻成了骨感現實里不算太干癟的那一種。
即便如此,這都不一定可期。
05
說白了,TikTok是被困在了“大拆解時代”中。
美國國家情報局副主任凱西·布萊克本先前就指出,目前沒有證據表明TikTok已被控制用來實施“惡意的外國影響”或“收集美國敏感數據”,但現在沒有不代表未來沒有這樣的風險。
美國聯邦調查局官員凱文·沃爾德蘭認為,TikTok代表的是“混合商業威脅”——它是合法的,但它可能被利用。
言下之意,TikTok的“問題”不在于它做了什么,而在于它的“出身”——誰讓它不姓“美”,是美國輿論場上唯一一家具有重大國際影響力的非美國直屬社交媒體平臺呢?
出身即原罪,在全球化時代顯然是反常的。
可在大拆解時代,這興許又會變得很尋常。
大拆解時代的最典型特征,就是大國競合的底層邏輯會從經濟至上、合作為主轉換為政治、安全、意識形態優先,它內生于所謂“文明的沖突”疊加“修昔底德陷阱”,外顯于逆全球化趨勢和各式變相冷戰。
前不久,騰訊被美國國防部列入“第1260H條清單”,引發輿論廣泛關注。
從常理上講,這無疑是徒增“《和平精英》上大分”式段子的無厘頭操作。
但在大拆解時代,很多事情都是反常理的。
TikTok危局也一樣。它的境遇已經超出了某些“常理”能解釋的范疇。
TikTok剝離法案剛出來那會兒,我曾寫過兩段話:
1,美國國會給TikTok扣“控制輿論”的帽子,看的都是可能性,而不是實然性——重要的不是你做了什么,而是你能做什么。而“控制輿論”疑慮一旦在信任危機的助勢下,上升到“國家安全”擔憂,那留給被圍剿者自證“我沒有,我沒有”換取生存機會的空間就被堵死了。
2,TikTok曾很幸運,幸運的是,它踩著技術模式優勢的風火輪乘著全球化東風扶搖直上;也很不幸,不幸的是,它處在大陸架沖撞的夾縫里。
TikTok終究無法“在自己身上克服這個時代”。
在1月10日的這場辯論前,還有許多人幻想:TikTok剝離法案就是場表演,演給大洋彼岸的我們看的,化險為夷是這場表演唯一的結局。
這是代入春晚思維了,覺得小品里家長里短的矛盾再多、沖突再頻,也會在“來,一起包餃砸”中喜慶收場。
去問問那些政客們,他們真的愿意跟咱們一起包餃子嗎?
凜冽的現實決定了,特朗普踏著七彩祥云來救TikTok的劇情,往往只會在《大話西右》中出現,沉到現實里很可能變成人們“未必能猜中開頭,卻猜得中結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