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發的秩序里都有自由的因子,相反,失序和混亂都有魔鬼的猙獰。正是這樣的混亂中,爬出了妙瓦底大魔頭奇督,這樣血管里流著奶的混世魔王。以及他統治下的人間地獄。
我大概十多年前第一次去金三角,從清邁出發,在泰國、老撾、緬甸邊境轉了一圈,那里早已景區化,沒有了鴉片,軍頭等想象中場景,泰銖和人民幣基本都能通用,附近村民靠賣銀飾和小玩意掙點生活費。
在這里提起坤沙,基本無人不曉,幾十年前,坤沙是這里的大毒梟。提到坤沙,當地的老村民依稀還有些記憶,但他們記憶里的坤沙,和我們對毒梟的想象大相徑庭。因為鴉片是他們的支柱產業,很多人靠它養活全家。
坤沙之后,其他軍閥繼續,后來,國際緝毒壓力劇增,鴉片行業走不下去了。才有了后來的電信詐騙,拐賣人口,嘎腰子。
我去過泰緬邊境的桂河,著名的桂河大橋就在那里,跨過河就是緬甸,可能就是王星說的那條河。我去的那一段現在早已是旅游景區。二戰時,這里是盟軍和日軍交戰的前線,緬甸首領昂山本來準備抗日,都已經啟程來中國黃土高原并肩戰斗,希望勝利后借助大國實力驅逐英國人,光復緬甸。但是走到半路,昂山被日軍捉住了。日軍給昂山開出了優厚的條件,你別抗我們,我們都是黃種人,共榮共榮,一起去抗英國鬼子,白種人把我們欺負慘了。1885年英國滅掉了緬甸帝國,曾經自稱“宇宙大帝”的緬王歸為臣虜。和別處一樣,英國人在緬甸推行分而治之。在緬甸,英國政策的核心在于壓制緬族。跟他們在歐洲搞的離岸平衡一個路子,誰火就滅誰。
英國人在緬甸北部的山區找到了剽悍善戰卻停留在原始部落階段的克欽人,軟硬兼施將其收服后,作為主要兵員使用,這期間克欽人全民皈依了基督教,而且相當虔誠。由白人擔任軍官,克欽人和印度人充任士兵,組成了英屬緬甸軍隊的主力。緬族人被排除在軍隊之外,不讓其獲得軍事經驗。
同時,英國人又運來大批印度人(包括今天印巴孟三國),充任緬甸當局的中級文官行政人員,把緬族人壓制在基層崗位。
這樣做的結果,對擁有帝國傳統的緬族造成了重創,在長達60年的時間里,緬族在軍事人才和行政人才上全面斷檔,同時,緬族也對印度人和克欽人產生了嚴重仇視。如果日本人依靠緬族人來搞走英國人,那么就能恢復往日榮光。要知道緬族人當年曾敢和大清叫板,骨子里還是有一份歷史的驕傲。昂山回去想了幾個晚上,想通了,180度大轉彎,從抗日變成了親日。
1941年底,泰國加入了日本陣營,對中美英盟軍作戰。1942年初日軍從泰國出發,攻入緬甸,英軍大敗。日軍幫助昂山組織了一支軍隊,扶持他當傀儡,所謂“光復緬甸”。
但日本鬼子可不傻,他們給緬族人昂山組織的幾萬偽軍里,盡量不使用緬族,避免昂山掙脫控制。而主要用克倫人和撣族人。克倫族,就是妙瓦底電詐恐怖人間地獄的主人。在妙瓦底城外,雖然一條河隔開了緬泰兩國,但是河的兩邊都住著克倫人,他們是同一個社會。別看他們現在恐怖成那樣,但在當時是緬甸最菜的族群。雖然有人數是緬甸第三,但幾乎全員文盲,沒有教育傳統,克倫人不可能充任文官幫助壓制緬族。作為士兵,克倫人又過于軟糯,在北方山地來的克欽人面前幾乎不堪一擊。緬族人很喜歡嘲笑克倫和撣族武力上不如自己,說他們血管里流的是奶。在英國人治下,情況仍然如此。
那么克倫人數量這么多,對大英有啥利用價值呢?很遺憾,只能發揮比較優勢,當馬夫,管大象,扛大包,出苦力。
即使緬王沒了,克倫人也沒能翻身,仍然生活在緬甸社會食物鏈的下層,這當然讓他們產生了普遍的反抗情緒。那么自然會有人注意到這一點,并加以利用,先是法國人,是日本人。
直到這個時候,克倫人終于獲得了軍事資源,短時期內有了相當規模的武裝,給日本人當偽軍。
1945年3月,昂山見日本敗局已定,反戈一擊,脫離日本,加入反法西斯陣營。3月28日被定為緬甸國防軍的生日,至今每年都要慶祝,這支軍隊就是從日治偽軍改頭換面而來的,繼承了舊日軍的各種傳統技能。
而在1942-1945年緬甸戰場雙方交戰期間,克欽人忠實地追隨了英軍,在中美英一邊堅持抗戰到底,獲得了美援,到日本戰敗時,克欽人編成的步兵營有二十多個,戰力相當不錯,而且開始有克欽人擔任營級軍官。
日本戰敗后兩年,緬甸獨立,于是昂山吸納了他們,把原先的偽軍和抗日部隊合編為緬甸政府軍,克倫人和克欽人開始在一面旗幟下作戰。而此時,緬族自己還是沒啥像樣的軍事力量。
如果此時克欽人克倫人想脫離緬甸,昂山沒有能力阻止,他帶來的偽軍雖然數量是克欽兵兩倍,有五十多個營,但是戰力低下。
于是昂山開出了誘人的條件,聯邦制,試婚10年,如果克欽人不滿意,10年后和平分手。同時他許給克欽軍官們高官厚祿,國防部長這樣的要職毫不猶豫給了出去。昂山很清楚,他原來那些克倫兵撣族兵也不會聽他的,誰當這個國防部長又有什么區別。他需要爭取時間,來重建緬族自己的軍事力量。
沒多久,昂山將軍遇刺身亡了。他個人的形象也因此完滿,深受緬甸人愛戴,尊為國父。1949年,克倫兵察覺到緬族正在重建武力,試圖擺脫他們,于是扯旗造反,大軍直抵仰光。
此時緬族沒有能力擊敗數量占絕對優勢的克倫兵,危急時刻,只能從北方調來了克欽兵,驅虎吞狼,才保住仰光。
進攻仰光,是克倫人在緬甸舞臺上最高光的時刻,被打回老家以后,他們就跌回了塵埃,只能在緬甸克倫邦境內用游擊戰對付緬族軍隊。
克倫人主要有兩種宗教,佛教徒少,基督徒多。妙瓦底人間地獄的保護者就是佛教克倫族。
此后的幾十年里,不管信佛還是信基督,克倫人在他們的老家堅持抗緬,打埋伏,搞破襲,而緬軍就屠村滅寨進行報復,打來打去,也沒打出什么名堂。《第一滴血》其中一部就是以此為背景。
克倫人有個優勢,就是他們的居住區離仰光比較近,緬族內部分裂出來的反對派,主要是知識青年,往往前去尋找庇護,和克倫人共同反抗緬軍。
1989年以后,緬軍準備重拳打在了克倫武裝頭上。
緬人這次他們是以克治克,挑唆人少的佛教克倫去打人多的基督教克倫,緬軍從旁助拳。
幾個回合下來,基督教克倫和緬軍簽了和平協議,名義上接受改編,緬甸大規模內戰基本熄火。
然后,緬軍當然反手解決掉佛教克倫。
還是一樣的配方,分化瓦解,挑唆內斗。最終,佛教克倫絕大部分武裝歸順了緬軍,被改編為所謂“克倫邊防軍”,縮寫BGF。
其中首腦人物,就是先背叛屠殺自己克倫同胞,再背叛出賣自己佛教克倫戰友的雙料叛徒,奇督,妙瓦底的老大。當時兵力大概在五千到七八千之間。
奇督,為人兇暴狠毒,沾滿了自己克倫同胞的鮮血,沒有退路,投降了緬軍政府敏昂萊,深得敏昂萊信任倚重。
2021年兵變之后,敏昂萊一度擔心緬族士兵不肯下手彈壓自己父老鄉親,而讓奇督派兵進入內比都、仰光、曼德勒,換上緬軍衣服,下狠手對付老百姓。兩人關系之深,可見一斑。
隨著2021年敏昂萊兵變上臺,緬甸內戰重燃,反他的緬族青年逃到農村拉隊伍,或者投奔各大民族武裝,從零開始建立武裝。其中出頭的兩大武裝,當然還是南克倫北克欽。
克倫因為距離仰光近,吸納的緬族青年更多,迅速活躍起來,再次和緬軍交戰,深入到緬甸腹地,嚴重威脅了仰光到曼德勒的公路鐵路,迫使緬軍幾乎放棄地面運輸,把莫斯科給的軍援從仰光港口空運到中部的曼德勒和內比都。
如前所述,克倫佛教軍被敏昂萊肢解收編了,大部分人在奇督手下,他個人已經做絕,很難回頭。這次克倫反敏昂萊,主力是基督教克倫,其松散的政治組織成為”克倫民族聯盟“,縮寫KNU,武裝可以稱為克倫聯軍。他們的起義旗幟上其中一條就是要消滅臭名昭著的妙瓦底電詐園。而和他們并肩戰斗的,是擁護昂山素季的緬族年輕人,武裝稱為”人民保衛軍“,縮寫PDF。
而在他們對面的敵人,是敏昂萊的軍隊,加上投降敏昂萊的妙瓦底大魔頭奇督偽軍,所謂”克倫邊防軍“,縮寫BGF。
2024年克倫聯軍已經打進去了,流彈橫飛,電詐分子也沒法干了。
然后呢,普京給了敏昂萊軍援,緬軍副總司令梭溫率軍一個反擊,克倫聯軍這幫面魚大敗而逃,奇督又重新坐穩了,妙瓦底電詐園一切如故。
緬甸這個地方,離普京十萬八千里,人家揮揮衣袖,就決定了王星們,和無數螻蟻般普通人的命運。
緬甸持續幾十年時起時伏的內戰,造就了一個混亂無序的生態,各種罪惡產業就像病毒一樣,起先從外界傳入,繼而在這個溫床上瘋長。中間曾有短暫的消停,就是昂山素季當政的幾年,國父昂山的女兒,曾被寄予厚望,還加冕了諾貝爾和平獎,但不管怎么涂抹,昂山素季在緬人心里第一形象都不是民主女神,而是國父的影子,是民族主義。所以昂山素季當權,羅興亞人受到迫害的時候,昂山怎么可能為羅興亞人說話?她是緬族的昂山,要那啥也是緬族的事,而不是羅興亞人的昂山素季。她也因此被收回了諾貝爾和平獎,其實,她也無奈,實權在軍頭手里。
很快內戰繼續,緬甸的民族矛盾,利益矛盾,讓這里看上越來越像《利維坦》所有人對所有人戰爭的注腳。等到了現在,成啥了,從北到南,毒品、電詐、軍政府,游擊隊,一片末世景象,超大號的獅駝國。
隨著時代變遷,技術進步,黑產也迭代升級,種植不如合成劃算,賣藥又不如電詐掙錢,早先一個活人只能賣為礦奴漁奴床奴,現在可以拆零件賣賺更多。所有的鄰國,甚至整個世界,都深受其害,防不勝防。究其根源,自發的秩序里都有自由的因子,相反,失序和混亂都有魔鬼的猙獰。正是這樣的混亂中,爬出了妙瓦底大魔頭奇督,這樣血管里流著奶的混世魔王。以及他統治下的人間地獄。
歡迎轉發本文給你關心的他/她
傳遞真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