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血不暢,疾病上門
氣血, 掌握著人體的“生殺大權”,氣血流通通暢,我們就會安然無恙,如果氣血出現瘀滯,體內經絡就容易被堵塞,我們就會生病。比如 囊腫、結節,甚至腫瘤等 。
那既然知道血在體內的流通是由氣來推動的,那么,氣又是被誰掌控著呢?
答案是:溫度。
溫度是關鍵條件
對于我們的身體來說,當溫度適宜時,血流暢通,我們會感覺到溫暖舒適;當溫度降低時,血液流速減慢,就出現滯澀、瘀堵,我們的第一感覺就是“冷”;當溫度進一步降低,血液就會凝固,人體就會面臨徹底的“崩盤”。
所以說,使血液流動起來的動力就是溫度,溫度可以決定人體的氣血盛衰。
脾胃是腎氣的燃料
那腎為人體之陽,就像人體內的一團火,溫煦地照耀著全身。那我們不斷地、適度地添加“燃料”,才能讓腎火旺盛,腎氣充足。
而給人的腎不斷補充營養、添加燃料的,就是被稱為“后天之本”的脾胃,是脾胃把食物化成了充足的血液,這就是中醫里常說的“血為氣之母,氣為血之帥”。
補氣就是補腎、暖腎、保暖、驅寒,氣血充足就是身體內血液的量足、腎氣足、基礎體溫偏高、各臟器功能正常、代謝旺盛、血脈暢通;
氣血兩虧就是身體血液的量少、質劣、腎氣虛、基礎體溫低、臟器功能低下、代謝緩慢、血脈運行不暢。
讓身體保持溫暖
所以,我們一定要經常處于溫暖的狀態,這樣氣血暢行無阻,而經絡也得以疏通,人體的器官也得以正常運轉,身體的健康康復也就得以維護。
補氣血固然重要,但由于人和人的體質不同,氣血水平不同,補氣血的方法自然而然也就不一樣。在生活中,大家一不小心就會陷入補氣血的誤區中:
補氣血的誤區
一
運動能增加氣血能量
運動可以打通經絡,強化心臟功能,提高清除體內垃圾的能力,但是不會增加人體氣血能量。運動主要是加快血液循環的速度,可以使一些閉塞的經絡通暢。提升我們身體的免疫功能。
但如果只是單純地進行運動,完全不改善生活習慣,增加或者調整睡眠的時間,那么運動只是無謂地消耗氣血能量而已。
二
寒涼的食物不能吃
并不是所有的寒涼食物進入肚子里都會對身體產生負面影響。比如夏天,就應該適量吃些大寒的西瓜,因為它能除燥熱,而天冷的時候吃瓜類,就容易導致血虧。
三
黑色食物能補血
在我們的思維里,一向認為黑色食物能補血,如黑芝麻、黑豆、黑米、紫菜、烏雞等。其實并不盡然。
像黑木耳性涼,海帶、紫菜性寒,夏天推薦經常吃,但是冬天盡量不要吃。所以,任何食物補還是不補,一定要看食物的屬性,而不是根據顏色來決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