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市場熱點還是不少的,比如萬科債券上午跌到停牌、下午又漲到停牌,比如半導體的小作文導致芯片板塊今天又一度起飛,比如下午臨近收盤交易所回購價格突然飆升到了7.77%,比如某地傳出一份監管總局對某農商行買債的約談通知書,等等。
我們后半部分簡單聊下,先說個重要的報告,那就是下午剛剛披露的《理財市場年度報告(2024年)》,全文一共64頁,但有一半都是理財子供稿的宣傳稿,真正的營養不多,我幫大家總結個9條,看完就差不多了。
直接開始。
1、2024年末規模定格在29.95萬億。
之前咱們寫過《》,這個數據是一家賣方公眾號里提的,我其實看完查了半天的數據源,都沒找到這個29.99萬億,所以當時應該是線性外推的,準確數字是29.95萬億,離30萬億還差500億。
而公募24年11月末規模是31.99萬億,兩者差距大概在2萬億左右。但實際這個比較也沒意義:
一方面,因為公募的31.99萬億,沒算私募專戶、沒算社保和養老受托資金等,實際公募管理的規模,還是遠超銀行理財的;
另一方面,因為理財幾乎沒法面向機構客戶(除了企業可以),規模幾乎都是個人客戶的,實際個人買理財的規模,還是遠超公募的。
2、增速很快,2024是理財大年。
上面這個29.95萬億,更重要的,是其對應的增速——2024年全年理財規模增幅是11.75%,所以2024,得益于債券牛市,算是理財的大年。
進一步看,不算那些銀行母體發行的理財,30家左右的理財子公司的規模是26.31萬億,全年增速是17%,換句話說,應該有一半的理財子公司,全年規模增速在20%以上,成為債券市場最重要的買盤之一。
3、全靠固收理財撐起一片天。
到24年末,固收產品規模是29.15萬億,占比97.33%,較年初增加 0.99%;混合類產品規模0.73萬億,占比2.44%,較年初減少0.77%;權益類、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合計才700億,可以忽略不計。
當然,固收產品,也包括了一部分可以投20%以內權益的固收+理財,但大部分策略,還是純債類的。
可以看到,雖然監管持續強調鼓勵理財入(股)市,但理財的困境在于,不管是在渠道,還是在機構內部,含權理財的生存空間,都在被固收類理財壓迫,導致規模持續下滑。
換句話說,從整體規模來看,理財不僅沒法加大入市力度,其實還是權益市場的凈賣出主體。
4、實際投資于股市的,估計不會超過1萬億。
下圖,是30萬億理財的投向分布,投向權益類資產的比例是2.6%,也就是合計7800億左右。
而我們回去找2023年末的數據,當時銀行理財投資權益類資產的占比是2.86%,規模在8300億左右。
也就是,從比例來看,環比下行0.26%,從規模來看,下降500億。
當然,這里比較混淆的是,權益類資產和公募基金的區分標準,不確定權益類公募放在哪一個科目。
但趨勢基本還是反映在數據里面的,并且7800億其實預計都是高估的,因為權益類資產,預計還包括了股權、reits、優先股等,特別是優先股,預計占了大頭。實際投向二級市場股票或者權益基金的,應該還得打個折。
我曾經在文章中看到過一個吹牛逼的案例,說某大行理財子的負責人說,可以不費吹灰之力,抽出2000億,把自己母行的流通盤收拾起來(當然,前文的邏輯是,如果母行保持高分紅,那么理財子買債券,不如買自家的股票,直接控盤,控制股價波動率,然后吃分紅)...邏輯沒錯,但,這些數據真是吹牛不上稅,任何一家理財子,即使把固收+理財的權益倉位打滿,我也不認為湊得出2000億的錢。
5、現金類理財大幅下滑,背后是動量營銷的影子。
24年末,現金理財規模7.3萬億,占開放式理財的規模減少10.15%。
所謂的現金類理財,就是類似貨幣基金的,攤余成本法計價的寶寶類產品,披露的是7日年化收益率。
而24年,之所以比例大降,是因為攤余成本法計價的產品,隨著資產票息的下降,7日年化會越來越低,而另一方面,市值法計價的短期理財,則由于利率下行,過去1個月、3個月、半年的業績會顯得很炸裂。
在這樣的背景下,不管是理財子公司,還是渠道,都有很強的動力,主賣市值法理財,而降低攤余成本法的活期理財的銷售。
這背后折射的,是動量營銷的影子——也就是,越賣越漲,越漲越賣,其實透支的都是未來,遇到債市反轉,風險也是積聚的。
6、理財降杠桿,背后是套息策略的失效。
24年末,理財產品杠桿率107.14%,較去年同期減少1.17%,一方面,因為理財繼續增配公募債基,作為固收倉位,明面的杠桿率會下降;另一方面,隨著年末,全市場中高等級的債券收益率幾乎都下降到2%附近或以內,而資金成本則保持在1.5%甚至更高的水平,杠桿套息,特別是信用債杠桿套息的策略越發失效,加杠桿沒多大意義了。
7、24年,理財的平均收益率是2.65%。
8、外部代銷重要性越發提高。
31家理財公司中, 2家僅由母行代銷,其他全部打通外部代銷。下圖的紅線,是母行代銷占比,按月份的變化,可以看到我畫了三個框框,有兩個特點。
第一個特點,在債市的調整期,也就是去年的4月、10月,外部代銷的量估計出現了大幅下降(業績一旦下行,外部渠道就開始挑肥揀瘦了),導致母行代銷比例提高——痛的時候,才知道自己的娘好;
第二個特點,去年12月,母行占比大幅提高,這和24年底的開門紅可能有很大關系,這波開門紅,很多銀行預計都重點幫扶了旗下的理財子。
9、理財最大的問題之一,信息披露,還是沒有進展。
按照報告的描述:
著力提升信息披露標準化規范化水平。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著力提升理財行業信息披露標準化規范化水平,通過全國金融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申報《理財業務和理財產品信息披露》推薦性金融行業標準,已完成前期起草、征求意見和審查投票,現已進入最終的報批階段。 2024 年 8 月至 9 月,按照金標委要求面向部分市場機構開展先行先試,并對標準進行修改完善。下一步,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將按照金標委要求持續推進標準報批程序,力爭早日發布。
簡單聊下市場的熱點哈,三個。
1、A股,下周才是關鍵時刻。
今天A股主要還是芯片半導體板塊走強,幾條小作文激化了行情,本周來看,A股整體是比較強的,北證50漲了10個點,小盤股中證2000漲了6個點,創業板5個點,全A指數4個點,滬深300漲2個點,所有寬基里最差的上證50,也漲了接近1個點。
不過,對A股來說,近期最重要的,還是川寶下周登臺的事情。
按北京時間算,周二凌晨0點30分,川寶會發表就職演說,所以我們的下周二,就是川寶開工的第一天了。
而第一天,他就可能對關稅、移民等簽署一些行政命令,所以,市場可能隨之發生波動。
所以,今天,我們在持有人群里也提到,近期先觀察,投資上可以緩緩,規避不確定性。
2、債券,下周也是關鍵時刻。
今天,由于資金繼續相對較為緊張,疊加監管對農商行的約談通知書,債券收益率小幅上行。
而真正的考驗,其實在下周——下周,有接近4400億的地方債發行,什么概念呢,11月-12月,1個月之間,2萬億的置換性地方債完成發行,平均一周就是5000億,這個量算是超大的,而當時的順利發行,得益于央媽加碼的買斷式逆回購和二級市場國債買入。
那么,下周,央媽還會繼續配合嗎?
另外,下周,預計為了過春節,全國人民都會開始提現包紅包,是銀行春節前流動性最為緊張的一周。
所以,疊加之下,下周債市如果有調整,則不必驚訝,如果沒有調整,那就感謝媽媽又愛了大家一次。
跟投方面,大家等我們的信號。
3、跟投建議。
A股的表韭量化說了,等等;
A債的表韭純純的債也說了,等等。
那么,海外的表韭全球,也一樣,等等,因為下周一是馬丁路德金日,美股休市,所以不急著買,QDII基金都暫停申購。
4、最后,關于GDP。
今天公布了GDP的數據,這個賣方研究比較多了,大家討論也比較多了,不再贅述,截一個星球里的觀點吧。
相信國運,相信中國。
就聊這么多。
求贊、在看。
大家周末愉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