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主婦一直是婚姻關系里比較熱議的一個話題,在一部分人眼中,處理家庭事務似乎天然就“低人一等”,而不像職業女性那么“有價值”。
抱著這樣的認知,這部分人總會擔心自己在婚姻關系中會遭到伴侶的嫌棄,事實真的如此嗎?婚后沒有工作,就一定會被老公嫌棄嗎?
其實,會不會被老公嫌棄其實大概率和你有沒有工作沒多大關系,而取決于你在婚姻中的自我同一性有沒有發展健全。
因為觸發嫌棄的底層情緒其實是不尊重。而你若想贏得他人的尊重,可就不是找份工作就能搞定的事情了。
不論對方是男人還是女人,只要是人,獲得他人尊重的方式有且只有一個——發展出完整的自我同一性。
自我同一性是埃里克森在研究青少年角色認知時提出的一個心理學概念,主要指的是一個人的人格結構協調一致,具有統一性和連續性。更通俗一點來說,自我同一性就是我們對于“我是誰”的感覺,它是個體對于自己的認知、意識和核心價值的一種穩定且連貫的認同感。
一個自我同一性健全的人通常是對自己的有著清晰認知的人,她們通常不會把他人評判作為自我價值感的來源,而是有一套獨屬于自己的評價體系,并且一旦別人對自己的這種自我邊界有侵犯時,她們也會迅速的反擊回去,堅定地維護自己的立場和價值。
而那些自我同一性不健全的人往往是自我認知混亂的人,她們的自我價值感不是依托主流的社會評判,就是和家庭、他人評價等密切的捆綁在一起,她們可能在社會意義上取得了不差的成就,但是內里始終是不堪一擊的,一旦別人對他們表露出了一點負面看法,或者自己在工作生活中受到了一點挫折,她們可能就會體驗到一種自我價值迅速破碎的感覺,總之,她們的內在自我通常是沒有根基的,隨著外在環境的變化而盛開或者凋零,正因為如此,她們也更容易被他人看法影響,更容易產生自我懷疑的情緒。
為什么我會說在家庭關系中,老公嫌不嫌棄,跟工不工作關系不大,跟一個人的自我同一性反而關系很大呢?其本質邏輯就在于嫌棄實際上就是一種由尊重主導的情緒,而被尊重的權利往往需要堅固的自我同一性來維護。
什么意思呢?當我們提到嫌棄這一個詞匯時,天然就落入了一種用他人視角來審視自己的被動處境里,順著嫌棄這種情緒表達,我們可能會想到是不是被嫌棄的那一方做了什么錯事,是不是她在家庭中的價值過低,是不是她為人處事上有各種問題等等,總之,被嫌棄的人肯定是有點錯處在身上的。
所以,當我們去理解男人為什么嫌棄自己時,便自然而然的站在了男性視角上去審判和打量自己,挑揀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之處。當你站在這種角度上時,不管你有沒有真的犯錯,你都是天然的處在一種被審判的位置上的,你所有的努力最終還是在為了符合別人的期待,而這種期待的主動權始終沒有掌控在自己身上,也就是說,不論你付出了多少努力,一旦你和他人的預期不符了,照樣會被嫌棄。
當一個人對你表現出嫌棄的情緒時,表面上是對你個人價值的否定,但另一方面也同樣蘊含著對方完全不顧及你的任何情緒,對你沒有起碼的尊重和同理心。
所以當我們在反思自己身上的哪些特質遭到對方嫌棄時,不妨把這個問題替換成自己到底如何促成了伴侶對自己的不尊重,畢竟嫌棄是站在對方角度上出發的一種情緒,是被動的、無法掌控的,但尊重卻是我們可以靠自己的努力去獲得的,是一種主動給對方劃清邊界的行為。
想要知道如何發展出自我同一性,就得搞清楚同一性是如何影響我們在一段關系里的行為,又如何促成了關系里的尊重與不尊重,下面我就來結合婚姻關系里的個人模式來具體分析:
01缺乏自我同一性是如何促成了婚姻里的不尊重?
在日常對婚姻個案的觀察中,我發現大部分女性對于“不被尊重”的敏感度是特別低的。
大家都能意識到“尊重”的重要性,但是更多時候,我們的注意力并沒有聚焦在“被尊重”的感受上,而是過多聚焦在了“被尊重”的條件上。
比如你可能會認為,女性只要有工作、有能力就理應能在婚姻中獲得男人的尊重。這是女性被尊重需要達到的條件,因此一旦達不到這個條件就會心生惶恐,擔心老公會嫌棄自己。
再比如你可能也會認為,男性只要有學識、有修養就理應懂得如何尊重女性。因此,一旦遇到能達到這個條件的男性成為了老公,你就容易心生敬畏,遇事總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但事實上,被尊重與否最重要的是體驗而非條件。在婚姻生活中,不被尊重的言語和行為太容易被觸發了,不論你們雙方是否看似具備那些光鮮亮麗的條件。
我們真正需要甄別的,是哪些“不尊重”是可以被調整的,哪些“不尊重”是無法被調整的。
而一個缺乏自我同一性的人,她最大的bug就在于,她無法基于個人體驗對“不尊重”的互動方式進行甄別和調整,只能通過審視條件反推自己的處境,成為了關系中被動受氣的一方。
這種氣質很容易讓伴侶誤以為——你根本沒有“被尊重”的需求。
所以你會發現在婚姻關系里,這類女性總是習慣于繞著伴侶打轉,以滿足伴侶的需求為重,當伴侶認可她們的價值時,她們便感受到安心和踏實,而一旦她們沒能滿足對方的期待,得到的就是對方的失望甚至嫌棄。
就比如一個工作壓力特別大的男人,他的核心需求可能是伴侶能夠找一份工作,共同分擔家庭的壓力,那么此時不論妻子在家把事務性勞動做得再好,家里再布置得井井有條,他們還是會嫌棄妻子沒有賺錢能力,而把家務勞動視為沒有意義和價值的事情。
這種情況是有一份工作就能解決的問題嗎?顯然不是。
因為即便是一個社會地位不差,有著很強賺錢能力的人,伴侶也可能會因為她整天忙于事業,沒有把孩子教育好或者給予自己足夠的情感價值而嫌棄她,說白了,只要主導方的期待沒有被滿足,那么嫌棄就會發生,這和你是不是家庭主婦、有沒有賺錢能力并沒有很大關系,只和你有沒有隨時活成對方想要的樣子有關系。
嫌棄不在于你做不做得好、有沒有真正的價值,而在于你一次次的退讓自己的底線,給了別人不尊重你的權利,伴侶一表達不滿,缺乏自我同一性的人就會開始懷疑自己,把自己的行為模式往對方期待的那個方向調整,如此一來,對方就會察覺到自己具備左右和評判你的權利,自然就更變本加厲的對待你了。
02擁有健全同一性的人是如何為自己謀得尊重的?
而擁有健全的自我同一性的人往往是對自身有著堅固信念的人,這種堅固信念就在于她們非常確信自己的定位和價值,這種價值不需要社會給予,也不需要伴侶給予,她們存在本身就是有價值的,不論身處什么樣的角色里,她們都有一套自己的規則和秩序,這就是一種不依托于外物的安全感。
這類女性在婚姻關系里往往是非常有自己想法的人,她們不會把自己變成婚姻里的工具人,每天圍繞著伴侶和孩子打轉,相反,她們會非常重視自我感受和需求,會在日常生活中把自我放在第一位,在自己富足的情況下去照顧他人。
不是說這樣的人在婚姻關系里就不會遇到需求沖突的問題了,只是在面對這一類問題時,她們不會輕易的讓渡自己的底線,也不會任由伴侶貶低和奚落自己。
就比如當一個被事業壓得喘不過氣的丈夫嫌棄妻子沒有賺錢能力時,一個有自我同一性的人不會順著對方的邏輯質疑自己,而是會在給予伴侶情感安慰的同時向對方闡述清楚自己每天的瑣碎事務,并且表達出自己對伴侶言行的不滿,如果對方沒有好的反饋或者改變,她們可能會選擇通過撤回自己的付出來讓對方意識到自己為這個家庭做的貢獻。
總而言之,她們對于自己的定位和價值感是非常明確的,既不會因為別人的質疑而動搖,也不會輕易允許一個人一而再再而三的挑釁自己,當同樣的質疑發生時,她們會堅定地站出來維護自我邊界,而不是一味忍讓,讓渡自己在關系里表達感受和需求的權利。
所以你會發現,在婚姻關系里,會不會被嫌棄不是由你的身份地位決定的,而是由你的自我同一性決定的,當你足夠明晰自己的定位和價值時,對方就不會理所當然的評判和貶低你,即便你們的需求不匹配,也依舊擁有平等溝通的機會,而不會淪落到一方對另一方完全壓制的境地。
婚姻本來就需要兩個人配合經營,不存在哪一個角色身份比另一個更高貴,當你感覺到被嫌棄時,不要立馬就代入到對方的視角里來評判自己,尊重是自己給自己的,當你的內核足夠穩定時,別人的評判就不會再輕易傷到你了,而且你也不會輕易允許別人這樣對你。
本文首發知乎平臺:陳曼、王筱、張妍
侵權必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