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比亞迪推動下,智駕普及戰一觸即發,全民智駕即將井噴。
車企高中低全線自研精力尚且不足之際,方案廠商在技術上已經駕輕就熟,一個必然的趨勢是:車企將部分甚至全部智駕方案下放給一家具備高性價比智能化能力的供應商。
三大類廠商逐漸憑借優勢成為優質選擇:地平線等自建生態的芯片廠商、高通等定位準確的海外芯片廠商、智駕科技MAXIEYE等自建生態組合的純方案廠商。
作為深度合作安波福、愛芯元智的純方案廠商,MAXIEYE早已深度綁定“智價比”平臺,且具備克服出海困難的堅實基礎,已然在2024年拿下賽力斯等車企,成為市場青睞有加的方案廠商。
對于車企而言,有限資源下做最優抉擇才是關鍵。
隨著2025年的智駕上車已經迫在眉睫,已經貽誤戰機的主機廠,也要盡快綁定“智價比”生態。
以下是正文:
臨近年關,除了整理去年一整年的投入產出和成果匯報,一股緊迫感已經縈繞在每個汽車人腦中。
去年春節后,比亞迪用7.98萬的秦plus撬動市場價格戰的口號仿佛還歷歷在目,站在當時,許多車企其實是措手不及的,余波也一直持續至今。
而2024年年底,比亞迪內部又在謀劃更大的大招——智駕普及戰。
據悉,今年三季度末,比亞迪已在規劃智駕的大規模量產,并向多家供應商表示,2025年在500萬臺級的排產規劃中,60-70%的車型要搭載高速NOA起步的智駕系統。比亞迪方面希望高速NOA能覆蓋到10-15萬級的車型。
如果說7.98萬的秦plus還不至于觸及每家車企的核心利益,如今10-15萬級則徹底進入車圈基本盤,入門車型的競爭將更加白熱化。
包括東風嵐圖、奇瑞、長城、吉利在內的一眾主機廠也都在規劃10-20w車型智駕。
考慮到大多數車企內部沒有或者難以分出足夠的智駕力量,而市面上幾家方案商已經在技術上駕輕就熟,一個必然的趨勢是將這部分方案下放給一家靠譜的供應商。
但如何選擇,則更加依賴車企的判斷力。
01全民智駕上車即將井噴
全民智駕上車的浪潮洶涌而至,不僅是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更是消費者需求與市場競爭共同推動的結果。
行業端,無論是智駕應用的功能深度還是范圍廣度,都有明顯提升趨勢。
截至2024年上半年,中國乘用車市場中L2級輔助駕駛新車的滲透率達到55.7%,其中具備領航輔助駕駛功能(NOA)的新車滲透率為11%。
L2+級智駕方面,據懂車帝統計,城市NOA的滲透率在2024年11月達到約6%,而高速NOA的滲透率為15%,30萬+高端車型高階智駕占比約70%及以上。
預計2025年,智駕功能在10-15萬元級車型中的滲透率將超過40%,在15-20萬元級車型中的滲透率將超過60%,高速NOA滲透率能達到30%。
數據上看,中價位段的車型市場,將迅速占據各大車企基本盤,拿下這部分車型銷量,基本就能穩住明年的業績。
消費者端對于智能化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如今的用戶已經能夠接受,并且迫切需要一款能夠實現快速落地且功能領先的完整智能駕駛解決方案。
麥肯錫在2024年汽車消費者觀察中指出,中國消費者會建立起對高階智駕的明確需求:即對中高價位的智能電動汽車而言,包含城區領航輔助駕駛功能在內的高階智駕,將逐漸成為難以讓消費者妥協的“必含項”,進而給在自動駕駛技術上尚無建樹的車企帶來極大壓力。
至少高速領航、自動變道、自動泊車等相對基礎的智能化功能,已經成為購車決策的重要考量因素,而這些恰恰是中價位段車型能夠承載的關鍵功能。
如今,各家車企都在緊鑼密鼓敲定2025車型計劃,沒有這部分車型智駕優勢的廠商,將在2025年失去優先權。
02“智價比”成為車企最優選
智駕普及戰對車企來說具有兩大特點:其一,10-20萬元是車企的主流車型區間,要普及智駕就必須做到足夠的智能化;其二,單車成本有限,留給智駕的成本空間并不大。
基于以上特點,如今的方案商選擇已不再僅僅是價優者得的邏輯,智價比成為重要的考量因素。
當前市場上,三大類廠商逐漸憑借優勢成為優質選擇。
其一,部分自建生態的芯片廠商。地平線等芯片廠商通過J6M/E等芯片產品打造生態,整合資源,在智駕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
其二,部分定位準確的海外芯片廠商。高通、安霸、TI等芯片老牌巨頭都是這一類的典型代表,這一類廠商能夠提供的芯片成熟度高、供應鏈穩定,研發成本也大多已被在安防、消費等其他市場的出貨所攤薄,對于在中低端市場追求“智價比”的主機廠而言,無疑是優異選擇。
其三,能夠做到極致性價比組合的純方案商。
當前,往往是優質芯片商主動構建生態、掌握主動權,純方案商中,能率先做到綁定生態提供系統化解決方案的寥寥無幾,多家廠商去年一整年都在揪心現金流問題。
這方面,國內幾乎只有智駕科技(MAXIEYE)憑借搶先布局走在了前面,恰逢智駕普及節點,趕上了一波重要風口。
具體而言,MAXIEYE作為方案商,率先提出了一種新的優質解法:即“愛芯/安霸芯片+MAXIEYE”智駕方案的雙性價比特色。
如前所述,安霸作為海外老牌巨頭已經有充分的規模效應攤薄成本,且供應鏈穩定,是降本的優質選擇;而愛芯則從一開始就主打中算力性價比市場,早在一年前,其中算力系列產品M76就已經進入大規模量產導入階段。
此刻的車企沒有試錯機會,也沒有海量的資本試錯,更在乎的是如何將智駕項目快速上車且保質保量,MAXIEYE主動搭建的這兩大天生具有成本優勢的組合無疑具有巨大吸引力。
當然,能抽身做到這點,也得益于MAXIEYE與安波福、愛芯元智在業務、股權等方面的深入合作。
2022年8月,MAXIEYE宣布獲得了韋豪創芯、沄柏資本、愛芯元智C1輪聯合戰略投資,保證了后續很長一段時間,MAXIEYE與愛芯主打性價比智駕芯片方案的深度合作。
2024年10月,安波福以約5.7億元人民幣的戰略投資入股MAXIEYE,成為其最大的投資人股東,持股比例約為18%。
這也意味著,MAXIEYE后續還將圍繞愛芯和以安波福為首的諸多Tier 1股東,更深入搭建自己的生態系統,性價比組合方案的性能將更加亮眼。
去年中,芯流智庫經過對大量業內人士的訪談,得出了智駕方案商分層的趨勢預判:除頭部方案商自研智駕芯片外(但不一定成功,結果不好可能會被反噬),方案商的關鍵競爭力其實是能否率先深度綁定1-2家芯片供應商,形成市場卡位,這是后續市場競爭的必然趨勢。
如今的現實已經印證了這一點,當車企由于智駕普及需求開始迫切尋求“即插即用”的U盤式方案時,早已深度綁定“智價比”平臺特色的MAXIEYE已經展現出了突出重圍的信號。
據悉,2024年MAXIEYE成功在深度合作廣汽的基礎上,拿下賽力斯客戶,與賽力斯自有品牌藍電基于愛芯M76H開發了高速NOA POC。
在商用車領域,MAXIEYE與東風、解放等企業達成合作,成為其定點供應商,并為這些企業提供L2+級智能駕駛解決方案。
03出海是加分項
更加有趣的是,國內智駕普及的背后,還埋下了一個出海的故事。
從去年開始,出海就成了中國汽車整機廠的戰略重點。
中國汽車出口量逐年攀升,2024年1-11月出口量達到583.4萬輛,同比增長22.5%,超過2023年全年水平。
除了整車出口之外,逐步向海外本土化制造過渡也已經成為普遍趨勢,比亞迪、奇瑞、吉利等車企在東南亞、拉美、歐洲和中東等地設立海外基地,實現本地化生產和銷售。
而中階智駕同樣是近期被海外頗為看重的一大特色。
舉例而言,隨著《聯合國UN R 171--DCAS駕駛員控制輔助系統》放開對高速NOA的認證,中階智駕出海到歐洲將會成為中國車企在海外的獨特優勢。
但在此之前,所有車企都意識到了一個問題:出海并非易事,車規認證、供應鏈出海以及海外環境適應等都是前期投入難題。
這種情況下,如果智駕供應鏈本身具備出海能力,無疑將成為車企的首選。
這也是近期市場頗為青睞的MAXIEYE的重要原因。
一方面,MAXIEYE與安波福有深度合作,股東結構中的安波福、德賽西威等都是比較大的Tier1,其在海外都有相應的工廠進行生產制造,也有相應的授權支持,MAXIEYE與這些股東合作出海的助力將給車企省下不少精力。
另一方面,MAXIEYE的芯片平臺對于出海也具有較高適配性,能夠更好地滿足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車規要求和市場需求。
2024年1月25日,國際公認的測試、檢驗和認證機構SGS為愛芯元智頒發ISO 26262:2018 ASIL D功能安全流程認證及愛芯元速M76H芯片ASIL B功能安全產品認證兩張證書。在出海合規性上,生態合作伙伴的加持使得MAXIEYE因此能夠領先一步。
以上兩點,市面上幾乎沒有一家方案商能同時具備。
04尾聲:車企的關鍵是定義能力
在智駕技術快速發展的浪潮中,車企并非一味強調全棧自研才有出路。
更為重要的應該是考慮如何掌握優秀的車型智駕定義能力,根據時局變化選擇眼下最優質的組合方案。
畢竟,有限資源下做最優抉擇才是關鍵。
有這一條鐵律在,智駕供應鏈先一步形成性價比組合方案就永遠有重要價值。
對于方案商來說,2025年的智駕上車已經迫在眉睫,已經貽誤戰機的主機廠,也要盡快綁定生態,一套足夠具備性價比和智能化程度的方案成為下一場的敲門磚。
- XINLIU -
喜歡就獎勵芯流一個“”和“在看”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