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小年,寄托著人們濃烈的思鄉情懷。
“一年燈火要人歸”,隨著小年的到來,回家過年的日子越來越近。
老人們蹣跚至家門前踮起腳尖,盼兒孫歸來。
游子們整理好工作,背上行李踏上歸家的列車。家里做糖瓜,買年畫、炸年貨忙得停不下來……
其實“年”的意義就是在鄉愁和思念里建立起來的,年味就是靠忙碌的煙火氣升騰起來的。
小年已至,歸家有期。
愿親朋好友們平安健康,家家戶戶美滿團圓。
漫游家,心隨自然
《換巢鸞鳳· 乙巳 送灶》
晚清·王闿運
烹得黃羊。
喜廚中酒熟,
甑里糕香。
團圞無鏡,
聽兒女、
有家當。
五窮辭去去東洋。
依然那時、
鐙光燭光。
消得我、七十次,
香花供養。
惆悵。
休更想。
要識世間,
苦樂常相傍。
范釜常寒,
梁炊不熟,
他日歡情無量。
勘破流年似回環,
只愁霜鬢明朝長。
誰思量。
紫姑神、
如愿酬餉。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小年到,歡樂到。 在歡天喜地的街道上,在五光十色的燈影下,人們念念不忘的,必有回響;人們心心祈望的,終將到來!
《七絕·小年》
佚名
小年灶神欲升天,
面見玉皇評人間。
待到眾仙下凡日,
天地雙界盡歡顏。
無論是塞北高原,還是江南小鎮;無論是繁華都市,還是鄉間小村,處處都有濃濃的新春氣息,大地皆是歡顏。在這團圓喜慶的時刻,愿您與最愛的人,分享生活的點點滴滴,留住美好,留住愛!歡度小年,愿你幸福快樂到永遠!
《祭灶與鄰曲散福》
宋·陸游
已幸懸車示子孫,
正須祭灶請比鄰。
歲時風俗相傳久,
賓主歡娛一笑新。
雪鬢坐深知敬老,
瓦盆酌滿不羞貧。
問君此夕茅檐底,
何似原頭樂社神?
家家都忙著采辦年貨,祭拜灶神。這既寓意人們對今年的告別,也昭示了人們對新一年生活“繁花似錦”的美好祈愿。
《祭灶詞》
宋·范成大
古傅臘月二十四,
灶君朝天欲言事。
云車風馬小留連,
家有杯盤豐典祀。
豬頭爛熱雙魚鮮,
豆沙甘松粉餌團。
男兒酌獻女兒避,
酹酒燒錢灶君喜。
婢子斗爭君莫聞,
貓犬角穢君莫嗔;
送君醉飽登天門,
杓長杓短勿復云,
乞取利市歸來分。
古人云:“民以食為天”,所以人們把灶王爺恭恭敬敬地奉為一家之主,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小年,不求新年步步高升,只愿所有的人年年有今朝,四季皆可喜,健康、快樂而又滿足。 惟愿歲月靜好,紅塵無憂無怨;惟愿你我都好,生活安定安然。
《平江臘月廿五夜作》
宋·陳藻
昨日宰豬家祭灶,
今宵洗豆俗為糜。
燔柴夾水明如晝,
截竹當階爆御魑。
故國賽還新歲愿,
老翁回憶幼年時。
才高命薄天相戲,
我亦剛腸不肯悲。
小年習俗中有一個便是請灶君吃了膠牙糖,粘住他的牙,使他不能調嘴學舌,對玉帝說壞話。這雖帶有神話色彩,但也寓意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向往,以及對平安幸福的祈盼。
《小年二首》
明·林光
甲子春侵臘,
燕京又小年。
兒童歡禮灶,
簫鼓鬧喧天。
數九晴看柳,
書空仰羨鳶。
此身吾自有,
富貴乃浮煙。
在這個小年,愿你與美好不期而遇。縱使歲月流逝,卻依舊不改你對生活的熱愛!有人與你立黃昏,有人問你粥可溫,有人與你共享節日的喜悅。
小年了,我們要一如既往,萬事勝意,向陽而生,從容豁達、赤誠善良,成為更好的我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