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假期即將來臨,面對難得的小長假,相信不少人已經磨拳擦掌,期待在這個闔家團圓的日子里好好休息一下。
有人選擇漫無目的地“躺平”,睡覺睡到自然醒,將平時睡不飽的覺、玩不過癮的游戲統統都補上;有人選擇化身“社交達人”,四處走親訪友,周旋在一場又一場飯局之間;有人選擇出門旅游,在陌生的地點體驗不同的新春年俗……
但春節過后第一天工作,很多人還是會覺得一身疲憊,甚至休假比不休假還累。尤其是對于創業者來說,即便回家團聚,也難免心系公司、遠程辦公,無法真正放松下來。
其實,比起休息時長,我們更應該關注休息質量。如果假期的打開方式不對,我們不僅無法放松身心,還會越休息越累。今天這篇文章,為大家準備了一份高質量的休息指南,希望大家都能在春節假期里做到好好休息。
小心這些隱藏的“能量黑洞”
如果你也經常在假期后感覺異常疲憊,可能需要看看是否陷入了以下幾種休息誤區:
■對休息充滿“愧疚感”。
假期對一部分人來說是調節身心、平衡事業與家庭的必需品,但對另一部分人來說,可能會潛意識覺得休假會耽誤整個工作進度,即便是出門旅游、親友聚餐,甚至是偶爾的放空,都會令他們感到焦慮和不安。
但有研究表明,在努力工作時,人體內的壓力系統會啟動,人的負面情緒和疲憊感也會快速增加,只有在工作后得到充分的恢復才能夠避免工作負荷帶來的消極影響。也有研究者在研究了數百位各行各業的精英人士后發現:越懂得休息的人,越容易獲得更高的成就。
因此,休息并不是一件壞事,它能讓我們以更好的狀態投入到之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去嘗試放下對休假的顧慮吧,告別“愧疚感”,提高“配得感”,才能更好地在假期實現高質量休息。
■睡覺=休息,睡得越久,休息越好。
春節假期,不少人的第一反應就是要一覺睡到自然醒,認為睡覺就是休息,睡得越久,休息越好。結果就是,明明睡了超過12個小時,但就是哪里都不舒服,疲勞感更重。
其實,睡得久≠休息好,有研究表明,任何明顯偏離正常睡眠模式的行為,都會擾亂身體節律,出現倒時差一樣的疲憊感。而且,長時間的睡眠也容易導致進食不足,引發低血糖、腦供血不足等問題,這也是為什么不少人躺久了會出現頭暈、四肢無力等現象。
因此,春節假期,不要補覺太多,比平時多睡1~2個小時即可。
■報復性娛樂,就是休息。
休息的另一個誤區在于,不少人會覺得好不容易迎來假期,終于從繁忙的工作中解脫出來了,應該好好放松放松,于是完全放飛自我,毫無節制地追劇、打游戲,頻繁聚會、玩樂,常常熬夜到凌晨。
假期這樣休息,不止是無效休息,更是損耗性休息,看起來是在娛樂、放松,實則消耗了大量精力,導致越休息越累。
■什么都不做,就能休息好。
還有些人認為,好好休息,意味著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做,待在家里漫無目的地刷刷手機、發發呆,既不勞心也不勞力。 這種休息方式,確實有助于體力的恢復,但對平時用腦較多的職場人和創業者來說,效果便微乎其微。 原因在于:即便我們什么都不想不做,大腦也會一直處于活躍狀態,不斷消耗能量。
事實上,當我們集中注意力、專注于工作時,大腦的活躍模式是CEN(中央執行網絡),而當我們什么都不想時,大腦的活躍模式是DMN(默認模式網絡),兩者消耗的能量并沒有太大差別。甚至,當DMN過度活躍時,還會激活大腦的杏仁核,讓人想到各種擔憂、煩惱和焦慮。這樣的休息,不僅不能讓人放松,反而可能會加重大腦的疲勞感。
如何實現真正的高質量休息?
那么,什么樣的休息才是真正高質量的休息,讓我們既能輕松愉快地度過春節假期,又能以精神飽滿的狀態去迎接新一年的機遇與挑戰呢?以下這些小建議,或許可以給大家一些實用的行動參考。
■深度睡眠、適度運動
春節期間熬夜守歲是必不可少的儀式感。既然熬夜不可避免,不妨從其他方面盡量提高睡眠質量,你可以:
· 營造良好的睡眠環境。選擇舒適的床品,保持臥室昏暗無光,如果必要,準備好眼罩和耳塞。
· 睡前充分洗個熱水澡,或者泡泡腳,幫助身體放松下來。
· 減少電子設備對感官的刺激,盡量在睡前30分鐘不玩手機、平板,讓大腦和眼睛得到充分的休息。
· 播放一些舒緩的音樂、使用安神精油或香薰,盡快進入睡眠。
好的睡眠是身體充分休息的前提,因此,還是建議大家盡量少熬夜,保持規律的作息時間。如果熬夜了需要補覺,也不宜長時間連續睡眠,可以適當午睡來補充精力。
此外,拉伸、散步或做一些輕柔的運動也可以幫助我們的身體休息,研究證明,練習瑜伽能夠像小憩一樣幫助身體恢復體力。
如果你平時沒有運動的習慣,不妨趁著春節假期在家多做點輕量化的家務活,既可以讓家里更整潔、更有年味,又可以放松身心,增強體質。你也可以少量多次地將運動平攤到不同的時間段,哪怕是坐久了起來活動一下、上下樓時爬幾層樓梯、約上好朋友一起“壓馬路”,都可以對身體休息起到良好的作用。
■和親朋好友聊聊天
與他人進行輕松、無壓力的社交活動,是高質量休息的重要方式。他人的正向反饋可以極大地刺激多巴胺的生成,給我們帶來強烈的愉悅感和成就感。而春節假期,闔家團圓,親朋相聚,是補充社交能量的最佳機遇。你可以:
·適當減少社交媒體的使用,盡可能多地回歸到面對面的社交中來。如果平時工作和生活中的社交令你感覺疲憊,不妨試一試社交戒斷,允許自己關閉社交軟件。
· 和家人一起準備年夜飯,坐下來好好聊一聊,盡情分享過去一年的煩惱、壓力和快樂,釋放自己的情緒。
·去見那些令你感覺愉悅、幸福的朋友,一起去做有趣的事,互相交換彼此的感受和想法。
· 也可以適當給自己一些獨處的時間,從繁忙的社交中暫時解脫出來,找一個你覺得舒適且不易被打擾的地方,進行自我對話,審視自己的內心世界。
■給大腦“減減負”
人們經常會在假期后感覺疲憊,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身體雖然得到了休息,但大腦中不斷涌現著各種各樣的念頭,始終處于疲勞狀態。要想獲得高質量的休息,讓大腦得到舒緩非常重要。
因此,為了節后有個好狀態,你可以利用春節假期對大腦“減減負”:
·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心理脫離”的概念,是指當我們感到疲憊時,身心都要從消耗心理資源的事情中抽離出來。既然在休假,那就讓自己專心休假,那些沒做完的工作、沒處理的問題,如非必要,可以放到節后再處理。
· 春節期間,每天可能會面臨各種各樣的選擇,小到拜年穿哪件衣服,大到怎么過春節,去哪兒過春節等,決策疲勞可能是常態。不妨少花點精力在各種選擇和比較上,一些無足輕重的事情,甚至可以抽簽或擲骰子決定。
· 每天抽幾分鐘做一做正念冥想的練習,將某一刻的思緒完完全全地集中在當下,去體會那種專注的放松感。
· 如果你覺得正念冥想比較難,也可以從一些不費腦的小事做起,重要的是全情投入,專注其中。比如,專注地把自己和家人的“新春戰袍”熨燙得服帖平整;會寫毛筆字的話,認認真真地抄寫幾幅新春對聯;為家人做一頓豐盛的年夜飯;吃飯時,細細品味感受食物的味道等。
■做自己喜歡的事
真正有效的休息,是在休息的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這更容易讓人進入神奇的“心流狀態”。研究表明,人的大腦會在“心流狀態”下產生有益的化學物質,給人帶來愉快的體驗。
登山、跑步、繪畫、音樂……在春節假期抽空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也對高質量休息大有裨益。如果你有自己的愛好,有一段較長的假期可以沉浸其中,自然是一件幸福的事。
英國心理學家克勞迪婭·哈蒙德,在其著作《深度休息:在焦慮時代治愈自己的10個心理學方案》中,基于全球135個國家18000人的調查和研究,投票精選出了若干全球最為安心有效的“深度休息方式”,其中包括:
·聽聽音樂。音樂有著獨特的療愈力量,不僅能夠享受聽覺上的愉悅,還能夠體驗情感上的共鳴和精神上的振奮。
·讀一本書。研究表明,閱讀小說是最有效的減壓方式之一,可以挑選一本能夠激發你好奇心和興趣的書籍,讓思緒隨著書中的故事穿越時間和空間,去體驗不同的世界和生活。
·看看電視。適度觀看電視是一種有效的休息方式,可以與家人一起看看電視,在歡笑中釋放壓力。
如果你實在不知道該做些什么,可以試試以上這幾種。
■出去走走,體驗不一樣的生活
人如果長時間待在一個環境中,難免產生倦怠感。利用春節假期跳出“舒適圈”,出去走走,能為我們補充新能量,你可以:
·去別的城市開啟一段旅程,遇見不同的人,聽一聽不同的語言,感受他鄉的新春年俗。
· 花2小時的時間親近自然,可以有效提升心理健康和主觀幸福感,讓人感到放松和舒服。有條件的話,一家人到大自然中走一走,曬曬太陽,賞賞雪景,能夠極大地改善情緒。
· 如果以上兩點都不太好實現,也可以在家附近尋找一些新鮮的體驗,比如走一條從來沒有走過的路,品嘗一家從未嘗過的餐廳。
■找到適合自己的休息方式
休息沒有萬能公式。一項關于休息的調查表明,女性更多選擇閱讀作為放松方式,而男性則更多選擇音樂。可能對一部分人來說,運動是一種休息方式,而對另一部分人來說,運動則是一件痛苦的事。因此,適合別人的高質量休息方式,不一定適合每一個人,你需要足夠的自我覺察后,去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休息方式。
你可以給自己打造一個個性化的“休息盒”。每當解鎖一種新體驗,你都可以問問自己:
我對這件事的感受如何?
它是否讓我感到自在、舒適?
它是否讓我專注當下?
如果是的話,你就可以將這項體驗放進你的“休息盒”,作為幫助你有效休息的一種備選方式。當你感到疲憊時,不用思考,立即去做1-2件“休息盒”中的事情。
希望在春節假期,大家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休息方式,獲得高質量的休息體驗,告別“假期綜合癥”,以更健康的身體、更充沛的精力、更美好的心情開啟新的一年。
互動送好禮
你還有哪些高質量休息的小Tips?歡迎在留言區分享,我們將從中選取5位讀者,送出《創業2.0》一本!
注:時間截至1月24日24:00,獲獎用戶請于收到通知后24小時內回復郵寄信息,未收到通知或未及時回復則視為“謝謝參與”。
壹
貳
叁
肆
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