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大爺今年剛滿68歲,退休后日子過得悠閑,可身體卻沒那么“爭氣”了。最近半年,他總覺得腿腳沒勁兒,站久了膝蓋還隱隱作痛,連家附近的公園都不愿意多走幾圈。直到上個月的一次小摔跤,他的膝蓋疼得起不來,這才被兒子硬拉著去了醫院。
醫生檢查后告訴程大爺,他的膝蓋問題是因為骨骼退化加上肌肉量減少,身體抵抗力也不如以前了。這些年你的身體是提醒過你的,可惜你沒太在意,醫生語重心長地說,很多老年人都覺得“人老病就多”,但其實,有些毛病是可以通過補充營養預防的。程大爺聽得一愣,趕緊問:“都這個年紀了,難道還能補回來?
一、3種營養跟得上,疾病都會遠離你
1.蛋白質
年紀越大,很多人會發現自己的身體越來越“懶”,以前幾層樓一口氣就能爬完,現在爬兩層就得歇會兒。其實,這并不是身體“偷懶”了,而是肌肉偷偷變少了。肌肉萎縮是很多老年人都會遇到的麻煩事,不只是讓人覺得沒勁兒,還會讓你變得更容易摔倒、骨折,甚至連站起來都費力。身體“虧電”了,日常生活自然就難免打折扣。
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老年人更容易肌肉流失?
答案很簡單,因為身體對蛋白質的需求增加了,但很多人卻沒有跟上這個需求,蛋白質就像是給肌肉“充電”的能源,沒有足夠的蛋白質,肌肉就會一點點消耗掉。這就是為什么有些人年紀輕輕的時候看著精神十足,到了老年卻變得瘦弱無力。
補充蛋白質并不難,但關鍵在于怎么吃。很多人一提到蛋白質,第一反應就是“大魚大肉”,但蛋白質不僅僅在肉里,雞蛋、牛奶、豆腐這些常見的食物里也有很多優質的蛋白質。當然,如果不喜歡吃肉,豆類食品也可以成為很好的替代品,比如豆腐、豆漿、紅豆這些,既健康又方便。
除了吃對蛋白質,吸收好也很關鍵,有些老年人消化功能下降,吃了很多蛋白質,卻沒有被好好吸收。這時候,選擇容易消化的蛋白質食物,比如魚蝦和雞蛋,就顯得更重要了。
另外,少吃多餐也能幫助消化,比如把一日三餐調整成一天五餐,每餐少吃一點,但蛋白質的攝入要均勻分配,這樣更容易讓身體吸收到營養。
2.維生素D
人到了老年,總會發現身體和年輕時不太一樣了,比如膝蓋疼得蹲不下去,稍微摔一下骨頭就裂了,甚至走路的時候都得格外小心,生怕摔倒。骨頭不是一成不變的,它也會“老”,特別是在鈣和維生素D不足的時候,骨骼的“老化”速度會加快。
鈣是骨頭的“主力軍”,是骨骼的主要組成部分,就像房子的磚頭一樣,沒有足夠的鈣,骨骼就會變得松散、脆弱。很多老年人的骨質疏松就是因為體內缺鈣導致的,骨質疏松其實很“狡猾”,它平時不痛不癢,等到某一天不小心摔倒,骨頭斷了才發現問題。
而維生素D則是幫助鈣“搬運工”,它能促進鈣從腸道吸收到血液中,再送到骨頭里,如果沒有維生素D,再多的鈣也可能吸收不了,骨骼還是“沒料”。
補鈣其實沒有想象中那么復雜,生活中常見的食物就能滿足身體需要,牛奶是很多人補鈣的首選,它不僅含鈣豐富,還容易被身體吸收。如果不愛喝牛奶,豆制品也是不錯的選擇,不僅含鈣,還很健康。
單靠補鈣還不夠,還得把維生素D安排上,維生素D的來源相對簡單,一部分可以從食物中獲取,比如魚類、蛋黃,但更方便的方式是曬太陽,陽光是維生素D的天然“工廠”。
很多老年人以為,只要補鈣就萬事大吉,其實鈣和維生素D得搭配起來,才能事半功倍。如果只補鈣,不補維生素D,就像買了磚頭卻沒有泥,而光有維生素D沒有鈣,身體也沒法造出強壯的骨骼。
3.維生素C
隨著年齡的增長,很多人會發現自己的抵抗力大不如前了,小時候刮風下雨也不怕冷,感冒什么的過兩天就好了。可現在,稍微一受涼就感冒,治好一場感冒往往得拖上半個月,嚴重的時候還會引發各種并發癥。這背后的問題很可能是免疫力出了問題,而提升免疫力的關鍵營養,非維生素C和鋅莫屬。
維生素C被稱為增強免疫力的“大明星”。它的作用就像是免疫系統的“加油站”,可以幫助白細胞更高效地工作,它還具有很強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體內多余的自由基,減輕對細胞的傷害。更重要的是,維生素C還能幫助身體修復受損的組織,比如在感冒期間,它能加快恢復速度,縮短病程。
鋅則是維持免疫系統正常運轉的重要“修理工”,身體里的免疫細胞需要鋅來發育和工作,鋅還能直接作用于病毒和細菌的復制過程,抑制它們的繁殖,幫身體減輕負擔。
攝取維生素C其實很簡單,日常的蔬菜和水果中就有很多,很多人覺得維生素C酸酸的,可能有點挑食,但其實只要稍微調整一下,比如把獼猴桃做成果昔,或者在清晨喝杯鮮榨橙汁,就可以輕松滿足需求。
鋅的食物來源也很廣,海鮮、紅肉、堅果這些食物中鋅的含量都很豐富,比如一小把南瓜子就含有不少鋅,既簡單又方便。
雖然維生素C和鋅對免疫力很重要,但過量攝入反而可能會適得其反,比如過多的鋅可能會影響銅的吸收,而維生素C過量攝入會增加腸胃負擔,甚至引發結石問題。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通過飲食均衡獲取,保持適量,別一味追求“吃得多”。
二、運動與營養的完美結合
隨著年紀越來越大,身體變得越來越“懶”,一動就覺得累,久而久之,很多人干脆不愛動了。可你知道嗎?動得少,肌肉萎縮得更快,骨頭也跟著“偷懶”,結果人就變得越來越沒有勁兒,連平常的小毛病都找上門來。這時候,光靠吃對東西已經不夠了,營養和運動得搭配在一起,才能讓身體更有活力。
運動對身體的好處不只是出汗那么簡單,它能促進新陳代謝,幫助肌肉和骨骼重新變得強壯。尤其是老年人,適當的運動可以讓心肺功能更好,還能提高免疫力,減少疾病發生的機會。運動還能讓人心情舒暢,很多老人總覺得心煩、情緒低落,往往是因為缺少運動,身體動起來了,心情自然也會亮起來。
當然,光運動不行,營養也要跟上,肌肉活動后會消耗大量能量和蛋白質,如果不及時補充,反而可能讓身體變得更虛弱。運動后的飲食中,蛋白質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幫助肌肉恢復,讓運動的效果更好,比如運動后可以喝一杯牛奶,這些都是優質蛋白的來源。
補充水分也是很重要的,很多老年人運動后覺得累,很可能是因為身體缺水了。哪怕只是輕微的運動,身體都會流失一些水分,如果等到覺得渴了才喝水,那身體已經開始“報警”了。最好在運動前喝點水,運動中適量補充,運動后再喝一杯,保持身體的水分平衡。
老年人運動還有一個很大的好處,就是能預防跌倒和骨折,運動不僅能增強肌肉力量,還能改善平衡能力,經常摔倒是老年人健康的一大威脅,而通過運動鍛煉,可以大大減少這樣的風險,讓生活更自如。
身體好比一臺機器,光潤滑不夠,還得讓它運轉起來,營養是潤滑劑,運動是發動機,只有兩者結合,身體這臺“機器”才能運轉得順暢。健康這件事,吃和動從來都不是對立的,而是最好的搭檔。
結語
人老后,身體就像一臺用久了的機器,開始出現各種問題,這是自然規律,但并不意味著健康只能隨著時間的流逝被動下滑。通過科學的營養補充和適度的運動,我們完全可以主動掌控自己的健康狀態,遠離很多常見的老年疾病。
本文圍繞“3種營養跟得上,疾病都會遠離你”這一主題展開,重點強調了蛋白質、鈣與維生素D、維生素C與鋅的重要性。此外,文章還指出,僅靠營養補充還不夠,運動是維持身體機能、促進營養吸收的必要手段。
健康并非一朝一夕的努力,而是日積月累的習慣養成,老年人只需根據自身的身體情況,科學調整飲食,選擇適合的運動方式,就能大幅提升生活質量。只有行動起來,才能讓健康成為歲月中最穩固的陪伴,真正實現“老而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