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岐派為臨濟宗之支派,禪宗“五家七宗”之一,又稱楊岐宗。以臨濟宗第七世石霜楚圓之弟子楊岐方會(992~1049)為開祖。方會初從楚圓掌監院事,后住筠州九峰山,未久,棲止袁州(江西)楊岐山普通禪院,提揚宗風,接化學人,門庭繁茂,蔚成一派,與同門慧南之黃龍派同時并立,時人以虎喻稱方會,而以龍喻稱慧南。
楊岐方會禪師簡介
楊岐方會(992-1049),俗姓冷,袁州宜春(今屬江西)人。
少機敏善談,筠州(今江西高安)九峰山落發為僧。赴潭州(今湖南長沙)參石霜楚圓,方會于楚圓門下時,自請為監院,輔佐楚圓不厭勤苦。
有一天,楚圓外出,正值下雨,方會偵得小徑,截住楚圓,并扭住說:“這老漢今日須與我說。不說打你去。”楚圓說:“監寺知是般事便休。”語未卒,師大悟,即拜于泥途。問曰:“狹路相逢時如何?”楚圓說:“你且躲避,我要去那里去。”方會回來,第二天具威儀,詣方丈禮謝。從方會的悟道便可看出,他身上稟有的臨濟氣質,機鋒動作齊施。
楚圓遷住興化,方會便辭歸九峰山,道俗請于袁州楊岐山出世。九峰長老勤公,是智門光祚之嗣,雪竇重顯的同門,他不太了解方會,便問方會:“會監寺亦能禪乎?”
方會升座問答罷乃曰:“更有問話者么?試出眾相見,楊岐今日性命在你諸人手里,一任橫拖倒拽。為什么如此?大丈夫兒須是當眾決擇,莫背地里似水底按葫蘆相似,當眾勘驗看有么?若無,楊岐失利。”
方會才下座,勤公把住說:“今日且喜得個同參。”方會說:“同參底事作么生?”勤說:“楊岐牽犁,九峰拽耙。”方會說:“正當與么時楊岐在前,九峰在前?”勤公剛要思考如何回答,方會托開說:“將謂同參,原來不是。”這樣,方會初試牛刀,便鋒利無比,名聞四方。
楊岐派之學說和禪法
方會的禪學思想,是對臨濟思想的改造變通,既不失為臨濟正宗,又別有新意。他主張義玄那樣的“立處即真”的自悟,他說:“立處即真,者里領會,當處發生,隨處解脫”(《楊岐方會和尚語錄》)。成佛總要自身體驗,如實領悟。佛法無處不在,不必尋覓。因為“一切法皆是佛法,佛殿對三門,僧堂對廚庫。若也會得,擔取缽盂拄杖,一任橫行天下。若也不會,更且面壁。”所以他堅持惠能禪法“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宗旨,以此作為指示禪者的依據。他說:“百千諸佛,天下老和尚出世,皆以直指人心,見性成佛。若向者里明得去,盡與百千諸佛同參,若向者里未能明得,楊岐未免惹帶口業。”
真可謂一識本心,當下即是;迷失自心,對面不識。他主張“身心清凈,諸境清凈;諸境清凈,身心清凈。”因此他問眾:“還知楊岐老人落處么”,自答:“河里失錢河里捃。”這個“捃”字,便是捃回自性,還他個本來清凈。
方會的禪法,亦是追隨義玄那種痛快淋漓、不容擬議的禪風特色。如:“上堂云: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拈起拄杖云:吞卻山河大地也。過去諸佛,未來諸佛,天下老和尚,總在拄杖頭上。遂以拄杖劃一劃云:不消一喝。”這樣的開示確有氣吞山河的氣度和傲視天下的胸懷。
在上堂時,他自稱:
楊岐一要,千圣同妙。布施大眾,果然失照。
楊岐一言,隨方就圓。若也擬議,十萬八千。
楊岐一語,呵佛叱祖。明眼人前,不得錯舉。
楊岐一句,急著眼覷。長連床上,拈匙把箸。
這都是要求禪僧不要執著言語文字,死煞句下,而應直透心源,悟徹本心。
方會的禪學風格,是屬于臨濟體系,但在具體運用過程中,又吸收了云門等派的特點。他上堂說法云:“霧鎖長空,風生大野,百草樹木作大獅子吼,演說摩訶大般若,三世諸佛在爾諸人腳跟下轉大法輪。若也會得,功不浪施。”
這一段話與云門的“函蓋乾坤”、一切現成的主張頗有心氣相通之處。云門禪就主張世間一切均為真如佛性所派生,所以舉此在體,即可“函蓋乾坤”,君臨天下。《續傳燈錄》卷七就認為方會“其提綱振領,大類云門”。同時,他的接化學人的方式又大揚臨濟宗風,所以又說方會“其勘驗鋒機又類南院”(即義玄二傳弟子慧颙)。這樣在方會的禪法里,既堅持了臨濟正宗特色,又包容吸收了云門宗的特點,兼具臨濟、云門兩家的風格。
在接化學人的具體方式上,楊岐方會具有靈活自然、隨機施教的特點。如有人問:“雪路漫漫,如何化導?”他回答說:“霧鎖千山秀,迤邐問行人。”
還有人問:“師唱誰家曲,宗風嗣阿誰?”方會回答說:“有馬騎馬,無馬步行。”
可以看出,方會的禪法不同于黃龍慧南那樣用“三關”之類的固定問話格式來接引學人,而是采用多變的機語來誘導學人。
慧洪在《禪林僧寶傳》卷二十八評論說:“楊岐天縱神悟,善入游戲三昧,喜勘驗衲子,有古尊宿之風。”正是由于方會繼承了臨濟的正宗禪法,又綜合了云門等派的禪風特色,且兼得馬祖道一的大機、大用,文政和尚在為方會語錄作序時評論說:“當時謂(懷)海得其(道一)大機,(希)運得其(道一)大用,兼而得者獨會師歟!”加上他隨機靈活的教學方法,使其禪法渾無圭角,圓融會通。
方會門下有十三人,以白云守端、保寧仁勇為上足。白云守端下有五祖法演,住黃梅五祖寺,名振全國,人稱五祖再世。其門下俊秀輩出,如人稱“三佛”的佛眼清遠、佛果(圓悟)克勤、佛鑒(太平)慧勤,又有五祖表白及天目齊、云頂才良等。
清遠三傳至蒙庵元聰,有日本僧人俊艿來其門下受學,回國后,開日本楊岐禪之首端。日本禪宗二十四流中,有二十流源自楊岐法系。
佛果克勤編有《碧巖錄》聞名于世,法嗣七十五人。門下以大慧宗杲、虎丘紹隆最為著名。虎丘紹隆門下,有黃梅籍僧人應庵曇華禪師,大振楊岐宗風于蘇浙,是臨濟正脈宗統第十七代宗師。宋以后,楊岐派恢復臨濟宗之舊稱,幾乎囊括臨濟宗之全部道場,成為中國禪宗的代表。
▍版權聲明:
○ 本文轉自靈隱寺,由玉泉寺編校發布,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聲明。
○ 版權歸創作人所有,我們尊重著作權所有人的合法權益,如涉及版權爭議,請著作權人告知我方刪除,謝謝。
圖文 | 玉泉寺數據中心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當陽玉泉寺
? 公眾號:dy-yuquanchansi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