繭蜂科—優繭蜂亞科(六):常室繭蜂
16.常室繭蜂屬
常室繭蜂屬(學名:Peristenus)是屬于優繭蜂亞科下的一個屬。
(1)展常室繭蜂
展常室繭蜂(學名:Peristenus procerus)是繭蜂科常室繭蜂屬的一種動物。
①形態特征
雄:體長3.0 mm;前翅3.0 mm。體黑色;唇基和第1背板之后的腹部暗紅褐色;觸角暗黃褐色;須黃色;前足和中足褐黃色;后足褐色;翅膜透明,密布褐色毛;翅痣褐色,翅脈黃色。
頭:背觀寬為長的1.7倍;觸角31節,基部粗,向端部漸細,各節(除柄節和梗節)具刻點,有許多感覺器,第3節長為第4節的1.36倍,第3、4節和端前節長分別為各自寬的3.2、2.3和1.9倍;下顎須端節(第5節)長為第4節的1.4倍;下顎須長為頭高的0.9倍;后頭脊腹方與口后脊匯合;OOL:OD:POL=13:6:12;單眼區底長為其側長的2.0倍;背觀復眼等長于上頰;上頰在復眼后兩側平行,后方收窄;頭頂中央光滑;上頰具稀疏刻點和毛,光滑;額密布刻點,腹中部凹洼,具1細額中脊;顏面密布刻點和毛,背中央有1小突起,其寬為高的1.5倍(圖.522);幕骨陷間距為幕骨陷至復眼間距的2.9倍;唇基幾乎平坦,光滑,有稀疏長毛,腹緣圓形,中部稍隆起,其寬為高的2.5倍;顎眼距長為上顎基寬的0.9倍。
胸:長為高的1.5倍;前胸背板側方大部分具平行皺紋狀刻條,中腹方窄,背方光滑;基節前溝存在,呈半圓形,具規則平行刻條,前方消失;其余中胸側板大部分光滑,無光澤,背方具刻皺;盾縱溝窄,具平行刻條;中胸盾片具刻點和毛,側葉后方光滑,無光澤;小盾片前溝寬,具1明顯中脊;小盾片具稀疏刻點,幾乎光滑,后方中央凹陷小,具1中脊;并胸腹節全部具網皺,僅基部較窄處有刻點,基橫脊明顯。
翅:前翅1-R1脈長為翅痣長的0.5倍,為翅痣寬的1.2倍;r脈短,發自翅痣中部后方;r:2-SR:SR1+3-SR:2:20:39;m-cu脈剛后叉式;1-CU1:2-CU1=1:21,cu-a脈幾乎對叉式。后翅1-M:1r-m:2-SC+R=9:13:6。
足:后足基節具細刻點,幾乎光滑;后足腿節、脛節和基跗節長分別為各自寬的4.4、9.5和7.4倍;后足脛節距長分別是后足基跗節的0.48和0.42倍。
腹:第l背板長為端寬的1.55倍,其表面具縱皺,基部光滑,端部稍加寬,氣門位于背板中央,基部的背脊存在,背凹弱;陽莖端部圓形,長于抱器。
②分布范圍
遼寧(沈陽)。
(2)滑常室繭蜂
滑常室繭蜂(學名:Peristenus levigatus),是膜翅目繭蜂科常室繭蜂屬的一種昆蟲。
①形態特征
雌:體長2.3 mm;前翅2.3 mm。體黑色;上頰在復眼后具1窄點;唇基褐色;須和翅基片黃色;上顎黃褐色;觸角褐色,基部色較淺;第l背板之后的腹部紅褐色相當暗;足褐黃色;后足基節褐色,但后足脛節端部和跗節色較暗;鞘褐色;翅膜透明,有許多褐色毛;翅痣褐色,基部淺,翅脈褐色至黃色。
頭:背觀寬為長的1.7倍;觸角22節,稍短于體長,第3節長為第4節的1.2倍,第3、4節和端前節長分別為各自寬的3.0、2.5和1.6倍;下顎須端節(第5節)長為第4節的1.2倍;下顎須長為頭高的0.7倍;后頭脊腹方與口后脊匯合;OOL:OD:POL=11:4:10;單眼區底長為其側長的2.2倍;背觀復眼與上頰等長;上頰在復眼后方圓弧狀收窄;頭頂和上頰光滑,具很稀的毛;額具細刻點,幾乎光滑,具1細額中脊;顏面密具均勻細刻點和毛,其寬為高的1.4倍;幕骨陷間距為幕骨陷至復眼間距的2.8倍;唇基幾乎平坦,光滑,有光澤,具稀疏長毛,腹緣圓形,中部稍突起,其寬為高的2.1倍;顎眼距等長于上顎基寬。
胸:長為高的1.5倍;前胸背板側方大部分具平行刻條,僅前背方和后腹方很窄處光滑;基節前溝中部存在,窄而深,且具平行刻條;其余中胸側板大部分光滑,背方具夾點刻皺;盾縱溝窄,具平行刻條;中胸盾片光滑無毛,僅中葉前方具細刻點和毛;小盾片前溝內具1明顯中脊;小盾片光滑,后方中央凹陷小;并胸腹節全部具網皺,僅基部較窄部位具刻點,并具1明顯基橫脊。
翅:前翅1-R1脈長為翅痣長的0.55倍,為翅痣寬的1.3倍;r脈約發白翅痣中部,很短;2-SR:SR1+3-SR=15:33;m-cu脈剛后叉式;1-CU1:2-CU1=4:15。后翅1-M:1r-m:2-SC+R=9:9:6。
足:后足基節幾乎光滑;后足腿節、脛節和基跗節長分別為各自寬的3.8、8.8和8.0倍;后足脛節距長分別是后足基跗節的0.45和0.40倍。
腹:第1背板長為端寬的2.3倍,其表面具不規則縱皺,端緣光滑,端部稍變寬,兩側幾乎平行,氣門位于中部后方;產卵管鞘剛可見,長為前翅的0.05倍,細,具密毛;產卵管細,明顯向下彎曲。
變異:雄性通常相似于雌性,但區別在于:頭大部分紅褐色,頭頂闊,額、顏面背方、頰均為褐色;后足基節褐黃色;陽莖長于抱器。
②分布范圍
國內分布:云南(瀾滄,景坎)。
17.氈腹繭蜂屬
氈腹繭蜂屬(學名:Pygostolus)是屬于優繭蜂亞科下的一個屬。
(1)彎氈腹繭蜂
彎氈腹繭蜂(學名:Pygostolus falcatus),繭蜂科優繭蜂亞科氈腹繭蜂屬的一種昆蟲。
①形態特征
雌:體長3.2mm;前翅3.6mm。體黃褐色;額中央、單眼區、后頭和上頰背方、中胸腹板大部分、并胸腹節、后胸側板背板及產卵管鞘均為黑色;觸角(除柄節)、中胸盾片中葉中央、腹部第1背板基部0.8處、第3背板端部及以后背板、柄后腹端半的腹方均為煙褐色;翅痣為甚暗褐色;前翅的C+SC+R、1-M、1-CU1脈和M+CU1脈的端部為暗褐色,其余翅脈為褐色;翅膜近于透明。
頭:觸角30節,端部有刺,第3節與第4節等長,第3、4節和端前節長分別為各自寬的3.2、3.5和1.7倍;下顎須長為頭高的0.8倍;OOL:OD:POL=4:5:11;顏面和唇基光滑;唇基強度隆起;額和頭頂光滑,稍凸起;顎眼距長為上顎基寬的0.8倍。
胸:長為高的1.7倍;前胸背板側面前方和后腹方具并列刻條,大部分光滑,后背方有些并列刻條,其余具刻點;基節前溝完整,淺,具中等寬的并列刻條,但前方的稀疏;后胸側板具細皺;中胸盾片側方具少許刻皺;盾縱溝完整;中胸盾片的中葉具刻點;小盾片前溝內具3條脊;小盾片凸起,具小刻點,側方具少許刻皺;并胸腹節密布細網皺,前方具1短中脊,中區不明顯。
翅:前翅r:SR1:2-SR=4:48:14;緣室較短;1-CU1:2-CU1=4:13;1- CU1脈斜;m-cu脈后叉式。后翅R1脈的偽脈部分著色較弱。
足:后足基節背側方具刻點,其余大部分光滑;跗爪正常;后足腿節、脛節和基跗節長分別為各自寬的4.8、8.8和5.0倍;后足脛節距長為后足基跗節的0.35倍。
腹:第1背板長為端寬的1.4倍,形狀相似于P.sticticus,具縱皺;產卵管鞘長為前翅的0.25倍,稍長于腹端高度,為后足脛節中部寬的0.6倍;密布橫刻條,端部近平截;產卵管向下逐漸彎曲,相對細長,具1端前背缺刻。
變異:前翅長2.3—3.6mm(♀),1雄性達4.5mm,體長2.1-2.3mm(♀);雌性觸角26(1),28(12),29(13)和30(2)節;產卵管鞘長為前翅的O.24—0.26倍;腹部第1背板幾乎完全黃色;黑化的個體中,體暗褐色,前胸背板、足和梗節黃色。
②棲息環境
寄生于香草上的象蟲科Curculionidae(短喙象亞科Brachyderinae)成蟲。
③分布范圍
國內分布:甘肅(鎮原)。
國外分布:歐洲。
(2)西藏氈腹繭蜂
西藏氈腹繭蜂(學名:Pygostolus tibetensis)是繭蜂科氈腹繭蜂屬的一種昆蟲。
①形態特征
雌:體長4.8mm;前翅5.5mm。體紅黃色;鞭節向其端部色漸暗,端部褐色;單眼區、第1—4腹板中部和后方褐色;上顎端部和產卵管鞘暗褐色;翅痣黃色,基部淺黃色,翅脈淺褐色至褐色;翅膜半透明。
頭:觸角33節,端部有刺;第3節等長于第4節,第3、4節和端前節長分別為各自寬的3.8、3.8和2.0倍;下顎須長為頭高的1.1倍;OOL:OD:POL=8:10:11;背觀復眼長為上頰的1.5倍;上頰在復眼后稍膨出,后方稍收縮;頭頂和額光滑;額中部稍凹;顏面和唇基幾乎光滑;唇基強度隆起;顎眼距長為上顎基寬的0.9倍。
胸:長為高的1.6倍;前胸背板側面前方具粗糙平行刻條,后方具平行細刻條,其余大部分光滑;基節前溝完整,具明顯的平行窄刻條;其余中胸側板大部分光滑;后胸側板腹方具皺紋,背方大部分光滑;中胸盾片大部分光滑;盾縱溝完整而深,后方具1明顯短中脊;小盾片前溝寬,具1中脊和一些皺紋;小盾片凸起,光滑;并胸腹節密布粗糙網皺,基部具1短中脊。
翅:前翅r:SRl:2-SR=10:80:28;緣室較短而窄;1-CU1:2-CU1=6:24;1-CU1脈斜;m-cu脈后叉式。后翅R1脈的偽脈部分著色較弱。
足:后足基節側方具刻點,其余大部分光滑;后足腿節、脛節和基跗節長分別為各自寬的5.7、12.4和6.6倍;后足脛節距幾乎等長,長為后足基跗節的0.3倍。
腹:第1背板長為端寬的1.5倍,具縱皺,中部光滑;產卵管鞘長為前翅的0.25倍,長大于腹端高度,為后足脛節中部寬的0.55倍;產卵管逐漸向下彎曲,相對細長,背方有1端前背缺刻。
②分布范圍
國內分布:西藏(扎木)。
18.扁瓣繭蜂屬
扁瓣繭蜂屬(學名:Spathicopis)是屬于優繭蜂亞科下的一個屬。
黃頭扁瓣繭蜂(學名:Spathicopis flavocephala)是繭蜂科扁瓣繭蜂屬的一種動物。
(1)形態特征
雌:體長約2.7mm;前翅長2.6mm。體褐色,須黃白色;頭(除褐色的頭頂)、柄節、翅基片、前胸背板腹方、前胸腹板、足、腹部腹面均黃色;翅痣淡褐色。
頭:背面觀橫形;觸角25—26節;下顎須6節,下唇須3節;復眼裸;后頭脊完整;上頰在復眼后方近直線收窄;顏面密布刻點;唇基隆起,具刻點,腹緣中央均勻彎曲;口上溝和顎眼縫存在。
胸:胸腹側脊完整;基節前溝大部分消失;后胸側板葉突大而鈍;盾縱溝完整而窄,后方中央具1中脊;小盾片前凹大,內具1中脊;小盾片小,具細刻點;并胸腹節背表面明顯短于其后表面,中后方具1不規則橫脊,后方具側脊。
足:密布細毛;后足腿節長約為寬的5.0倍;跗節較粗而短。
腹:第1背板長為寬的1.5-1.6倍,近于無柄;基部向端部漸加寬;背凹和側凹大而深;第2及以后背板光滑;下生殖板小;產卵管鞘細,為前翅的0.12—0.13倍;產卵管直,端部扁平,背觀兩側平行,側觀端部收窄。
(2)分布范圍
國內分布:福建(梅花山)。
國外分布:全北區。
19.蜜蜂繭蜂屬
蜜蜂繭蜂屬(學名:Syntretomorpha)是屬于優繭蜂亞科下的一個屬。
斯贊蜜蜂繭蜂(學名:Syntretomorpha szaboi)是繭蜂科蜜蜂繭蜂屬的一種動物。
(1)形態特征
雌:體長約5.Omm。體黃色;除單眼區、觸角第3—31節、中胸背板、后胸背板、并胸腹節、腹柄、腹部基半部及產卵管鞘黑色;后足脛節和跗節暗褐色。
頭 觸角31節 ;頭光滑,有光澤,前后壓縮;觸角著生部位較低,位于復眼腹緣連線附近;顏面平坦,顎眼距約與復眼高等長;額稍凹,其側近復眼邊緣有隆起。
胸:中胸背板有光澤,盾縱溝具粗糙的窩狀,中葉的前端非常寬,且前側方明顯突起;并胸腹節具微皺,有l通至腹柄的中溝。
翅:有l黑色寬的翅痣,翅面中央煙色 。
足:細長,密布細毛,跗爪分叉。
腹:第l背板光滑,有光澤,圓筒形,側面觀略彎曲,與腹部的其他背板幾乎等長,腹面有l中脊;氣門位于該背板中央之后;柄后腹光滑,有光澤,側扁;產卵管鞘粗,具毛,稍長于第l跗節;產卵管端部稍向下彎曲。
雄:與雌性相似,但體為暗色,僅頭、觸角第1—2節和腹部的端半為褐色。觸角32節。
(2)生長環境
單寄生。內寄生于東方蜜蜂Apis cerana Fabricius成蟲。
(3)分布范圍
國內分布:湖北(神農架),貴州(仁懷),臺灣(Chip-Chip)。
國外分布:印度。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球生物與人類文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