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科技學院黨總支 胡舟 -
大家好,我是來自數字科技學院黨總支的胡舟,我剛才彈奏的樂曲是改編于經典紅色歌曲《映山紅》。
歌曲《映山紅》創作于1973年,由陸柱國作詞,傅庚辰譜曲,是經典故事片《閃閃的紅星》 的插曲之一。影片在表現潘冬子母子對父親和紅軍的期盼,他母親說道:“等到滿山的映山紅花開了,爸爸和紅軍就會回來了。”接著他的母親深情地歌唱到“夜半三更喲,盼天明,寒冬臘月喲,盼春風”,這既是對兒子的回答,也是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歌詞聲情并茂,優美的旋律,深情的歌詞,表達了蘇區人民對紅軍的崇高的敬意與熱愛之情。而井岡山的映山紅,它是革命的映山紅,是令人振奮的映山紅,它的影響深遠,傳唱至今。
請同學們思考,當年,毛澤東同志為什么要把井岡山當作革命根據地呢?
井岡山位于湘贛兩省交界,山高林密、交通不便,反動派駐軍較少,鞭長莫及。紅軍躲在像映山紅這樣的灌木叢中,能夠靈活地與敵人周旋、戰斗。映山紅大部分長成了灌木叢模樣,也有長成幾米高的大樹,它在保護紅軍、掩護紅軍方面功不可沒。
井岡山的映山紅,艷似陽,烈似火,毛澤東同志是偉大的預言家,在山上就寫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蓮花一支槍”——這讓在寒夜里的“映山紅”閃耀有力。井岡山的映山紅,艷似血,井岡山的山峰,樹林,石頭,小溪都有血的印記,有部隊戰士,有人民百姓的,甚至有尚出生的腹中胎兒的……
讓我們一起來領略一下《映山紅》創作背后的紅色故事。
《映山紅》分為兩段,第一段是潘行義隨部隊轉移后,潘冬子和其媽媽在山里盼望紅軍歸來時所唱。歌詞是:“夜半三更喲,盼天明,寒冬臘月喲,盼春風,若要盼得喲紅軍來,嶺上開遍喲映山紅。”為了鼓勵潘冬子,媽媽告訴他:“到了春天,映山紅開了,紅軍和你爸爸就會回來的!在媽媽心里,春天是斗垮所有的胡漢三,春天,正是勝利花開的時候”。潘冬子深知,這一天不是等來的,而是靠斗爭贏來的!
第二段歌詞:“映山紅呦,映山紅,英雄兒女呦血染成,火映紅星呦星更亮,血灑紅旗呦,旗更紅,高舉紅旗呦朝前邁,革命鮮花呦代代紅!”這一段是潘冬子媽媽英勇犧牲時所唱。面對敵人放火燒房,媽媽胸中的革命豪情沒有向敵人屈服,熊熊烈火能奪去英雄的生命,但奪不去英雄的氣概和信仰!媽媽更對潘冬子給予厚望,希望潘冬子在紅星的照耀下,茁壯成長,高舉革命紅旗,前赴后繼跟隨黨,建立嶄新的錦繡中國,使革命鮮花代代紅!
歌曲里的期盼將“井岡山精神 ”的內涵體現得淋漓盡致。堅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堅持黨的絕對領導,密切聯系人民群眾的思想作風,一切從實際出發的思想路線,艱苦奮斗的作風。
井岡山精神深深印在我們的心中,會一直影響著我們,會一直激勵、鼓舞著我們,會一直傳承下去。讓我們一起用歌聲向我們的革命先烈致敬,歌聲重溫紅色歷史,在實際行動中踐行井岡山精神,傳承紅色基因,開拓創新,奉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來源/SOURCE :黨政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