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
我叫阿南,專業臨床醫學。
萬萬沒想到,一頓普通的火鍋,差一點把我這個醫學生送走了。
吃火鍋差點送命
「中招」的不止我一個
那天很冷,打工很累,坐在工位上,腦子里都是「好想吃火鍋啊!」
畢竟有哪一個中國人能抵抗住冬天吃火鍋的誘惑?!
下了班,我們就直沖一家炭火鍋店,坐在最里面,旁邊的窗戶微微開著。二十來平的屋子里擺著四張桌子,每張桌子上都放著一個正燒著的銅鍋。
熱騰騰的火鍋端上來,滿屋子的羊肉香,原本就餓得肚子咕咕叫的我食欲大開,開始埋頭干飯,并因坐在上菜口,還主動負擔起給大家放菜的重擔。
正高興時,事情出現蹊蹺,我開始頭暈。
但我很快把它拋諸腦后,因為憑借我廣泛的醫學知識,我知道,人在攝入大量高升糖指數的碳水化合物后,身體會出現暫時性的困倦、乏力甚至頭暈的現象,也就是大家常說的「暈碳」。
為了清醒一下,我還特意站起來活動活動,往鍋里再加點菜。
但是,越吃越不對勁……頭暈不僅沒有消失,還開始頭痛、惡心,有好一陣兩眼一抹黑,甚至連意識都有點模糊。
本能讓我跑出了餐廳,呼吸了幾分鐘新鮮空氣后,感覺又好多了。
「難道是感冒了?」一邊這樣想著,一邊又接著進去吃。(十分懷疑是不是以前被我解剖過的荷蘭豬沒吃飽,上了我的身,身體都不舒服了,還惦記著干飯)
但坐下沒多久,犯暈、犯困又開始了。
就這樣出出進進折騰到第三趟時,我朋友也開始頭暈了!
此時,我正好站起來夾菜,臉正沖著銅鍋口,看著里面星星點點燃燒的炭火,我的臉頰被烘得燙燙的,我突然想到——
難道是一氧化碳中毒了?
但……應該沒那么容易發生吧?這也不是完全封閉的環境呀!
我走出餐廳,半信半疑地上網一搜才發現:還真有可能是一氧化碳中毒,并且不止我一個!
圖片來源:小截圖
我這才意識到,剛剛我和死神擦肩而過!
查閱文獻后,我發現:一氧化碳中毒其實很容易發生,不是像我們想象般遙遠,而且吃炭火鍋導致一氧化碳中毒的案例在逐年上升。
根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的數據:2023 年,我國非職業性一氧化碳中毒發生場所主要為家庭和飲食服務單位。[1]
2024 年,一項針對北京市 2018 年~2022 年所發生的非職業性一氧化碳中毒的研究表明:北京市共報告非職業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 1841 起,中毒 2729 例,死亡 31 例。餐館一氧化碳中毒病例占比從 2018 年的 9.88% 整體逐年上升到 2022 年的 20.57%。[2]
北京市 2018~2022 年非職業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發生起數、發病數及死亡數情況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2]
說到這,有人肯定要問:你們不是開窗通風了嗎,咋還會中毒?
不是完全封閉的環境
也會發生一氧化碳中毒
平常大家為了防止一氧化碳中毒(但又怕冷),會留一絲絲門縫、窗縫,以為這樣就夠了,但其實完全不夠用,是「無效通風」。
一個原因是窗的位置太低,開了白開。
一氧化碳分子量為 28,氧氣分子量為 32,所以,一氧化碳大概率是飄浮在氧氣之上的,如果門窗縫隙處于低處,一氧化碳照樣不容易排出去。
更何況冬天吃火鍋時,許多人怕冷,隨手就把門帶上了,連僅存的一點門縫都沒了。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另一個是,有些餐廳看著有通風換氣設施,比如排風扇、煙筒等,但因為年久失修或者功率不夠,也是形同虛設。[3]
2021 年,廣州某餐廳發生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經現場勘查,房內雖然有 2 個排風口,但因故障并沒有進行正常換氣;還有一個新風口,雖然可輸送部分新風進入房間,但通風力度遠遠不夠。[4]
在現場模擬實驗中,木炭燃燒 10 分鐘后,空氣中一氧化碳濃度就高達 38.4 mg/m3,是我國公共場所室內空氣中一氧化碳最高限值的 3.84 倍,也超過我國車間空氣中一氧化碳短時間接觸容許濃度(30 mg/m3)。[4]
廣州某餐飲店中毒事件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4]
更重要的是,即便在開放的環境里,只要離產生一氧化碳的源頭足夠近、待得時間足夠久,也有一氧化碳中毒的可能。[5]
在爐火旁這個局部的小環境里,氧氣的濃度沒有大大高于一氧化碳的濃度,所以有可能會累積中毒。
美國 CDC 曾報道過一個案例:1997 年,一名 37 歲女性在開拖拉機 5 個小時后,出現頭痛、頭昏等癥狀,最后暈倒在地,隨后她被送醫診斷為一氧化碳中毒。她和醫生提到,她坐在拖拉機排氣管附近的一側。[6]
1997 年,肯塔基州報告了這起拖拉機尾氣導致戶外一氧化碳中毒事件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6]
一氧化碳跟血紅蛋白的結合速度是非常快的,是氧氣跟血紅蛋白結合速度的 200~300 倍。[7]
這就像搶座位,當氧氣還在慢悠悠晃蕩時,一氧化碳已經「咻~」地一下沖過去,「坐在」了血紅蛋白上。
隨著越來越多血紅蛋白被一氧化碳「占領」,就不剩多少血紅蛋白去輸送氧氣了,大腦就會因此缺氧而逐漸宕機……
我現在回想起當時的場景——
窗戶雖然開了,但只開了一條縫。大門雖然沒關,但卻裝了門簾。再加上,我人比較高,站起來放菜時,臉正好對著銅鍋口,直接靠近一氧化碳的源頭……(竟然完美踩中所有坑。
除了以上場景,身邊還有很多一氧化碳中毒的常見潛在風險——
將燃氣熱水器安裝在浴室內,也有可能因通風不足,導致一氧化碳中毒。
在密閉的車環境中,待太長時間,也會因車內一氧化碳濃度升高而引起中毒,例如:人在車內開空調睡覺、人在車內卻不熄火停在地下車庫等。
防一氧化碳中毒最有效辦法就是:開窗通風。
但假如不幸「中招」,出現頭暈、乏力等癥狀,有這 3 招可以幫助你急救。
即將到來的新春,正是全家人團聚,一起熱熱鬧鬧吃火鍋的好時候,愛吃炭火鍋的各位,一定記得開窗通風呀!
假如覺得這篇文章對你很有用的話,求【點贊】求【轉發】求【在看】,祝大家過個平安年~
本文審核專家
參考文獻
[1]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2024). 2024 年 1 月中國需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風險評估. 重點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風險評估報告.
[2] 張永強,杜世昌,卜凡,韓宛彤,王薇,孫秀梅 & 孫鑫貴.(2024).2018—2022年北京市非職業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學特征分析.現代預防醫學(20),3682-3686.
[3] (2024).一氧化碳中毒的誤區.農村新技術(03),66-67.
[4] 劉士俊.(2021).一起餐飲店非職業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調查分析.中國城鄉企業衛生(08),101-103.
[5]DiMaio, V. J., & Dana, S. E. (1987). Deaths caused by 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 in an open environment (outdoors). Journal of forensic sciences, 32(6), 1794–1795.
[6]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1997). Outdoor 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 attributed to tractor exhaust--Kentucky, 1997. MMWR.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eekly report, 46(51), 1224–1227.
[7]胡慧軍, 孫強.(2018). 從一氧化碳的生理效應看一氧化碳中毒. 中華醫學雜志, 2018, 98(10) : 791-793.
策劃制作
策劃:J.J.Jiang | 監制:Feidi
插畫:蘇蘇、四七 | 封面圖來源:圖蟲創意
最近微信改版了,有讀者說找不到我們的文章
大家記得把丁香醫生設為星標哦~
點點文章右下角的「?」
所愿都成真~
新的一年丁香醫生仍在你身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