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Yin-xujie
秀英炮臺位于海南海口龍華區秀英村北側。19世紀80年代中法戰爭爆發,法國企圖侵略中國華南,派出軍艦在北部灣、瓊州海峽一帶活動。海口地區首當其沖,海防壓力驟然增大。
為了防御法軍侵瓊,1885年3月兩廣總督張之洞下令劉鎮楚、王之春在海口鹽灶海濱建造鎮瓊炮臺。1887年張之洞親臨視察海口,并到西場、金牛嶺、秀英等處詳細勘察地形,指示雷瓊道臺朱采建秀英炮臺,進一步加強防守。
1891年秀英炮臺建成,共計消耗白銀20萬兩。此時炮臺有炮位五座,一拱北、二鎮東、三定西,此為前三大炮臺;四振武、五振威為二小炮臺。前三臺每個炮位各裝240mm克虜伯要塞炮一門,后兩位各裝200mm克虜伯要塞炮一門,主射向面對瓊州海峽。
海口秀英臺自此與廣東虎門沙角臺、天津大沽口臺、上海吳淞口臺并稱海岸四大炮臺。
秀英振威臺
2024年狀態(位置一)
2000年左右狀態(位置一)
2024年狀態(位置二)--秀英炮臺火炮均為模型展品
2000年狀態(位置二)--未裝模型炮
炮臺的名稱由來有一個坊間之說,那時陳濟棠當道的時代,很信自己“命帶妻財”,因為從他當連長時和莫秀英結婚以來,就一直官運亨通,陳認為這完全是莫秀英“八字相夫旺子”的關系,所以陳很聽莫秀英的話。他在民國時修葺炮臺,便取名“秀英炮臺”作為吉利兆頭。當然這種說法僅僅只是一個娛樂,與現實中的歷史并無關系。
秀英炮臺建成后,于民國初年護法戰爭時期被摧毀過一次。1918年1月5日,“永豐”等艦在護法將領程璧光的率領下開抵秀英炮臺海面,以猛烈的炮火摧毀了秀英炮臺設施,配合陸軍登陸,殲滅了霸占海南的軍閥龍濟光軍隊。
而在此之前,龍濟光就派人拆掉了秀英炮臺配炮,其中二臺小炮運回廣東陽江,其余大炮太重無法搬動就地毀壞,秀英炮臺清末原始配置基本報廢。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后,日本海軍曾于9月間派出軍艦襲擊海口,被秀英炮臺擊退。
1937年(民26年)9月,秀英炮臺擊退日海軍的呈報
為應對日益嚴峻的日本軍事壓迫,海南全島開始加緊備戰(主要是海南警備保安隊),秀英炮臺守備力量得以加強,甚至召回前清軍炮臺軍官任命為臺長。日軍登陸前夕的秀英炮臺守軍,除部分四川人和廣東人外,多為海口秀英村及附近村莊的民兵鄉勇,實際上部隊戰斗意志很弱,人數也不過3000余。
日軍對秀英炮臺的偵察報告
日軍對秀英炮臺的偵察報告
妙高號重巡洋艦炮擊海口秀英炮臺
登陸前,日軍對海口秀英炮臺做了詳盡偵察,此時炮臺也僅有幾門100-150mm的岸防炮,射程9500米,周邊高射炮寥寥無幾。
日方于1939年2月10日凌晨 2 時左右,先在澄邁港東北角開始登陸(甲號作戰)。逼近秀英炮臺防區后,炮臺開炮還擊,隨即遭到日海軍航空兵的猛烈轟炸和艦隊炮擊。(上圖為日軍妙高號重巡洋艦炮擊秀英炮臺的真實戰斗鏡頭)
日軍于10日中午占領海口,14 時占領瓊山,接著又攻占海口以南約30公里的定安和東南約60公里的清瀾港。其戰史中把這次作戰稱為“幾乎不流血的登陸”。
因實力太過懸殊,守軍不多時即大半殉難,炮臺長自殺殉國。海口守軍總體只作了微弱抵抗,瓊崖守備司令王毅即率余部潛入縱深山區。
日軍占領秀英炮臺
日本報紙對占領秀英炮臺的報道
2月14日執行乙號作戰計劃的日軍,到達海南島南端的三亞港,幾乎未遇任何抵抗即登陸成功,于當日占領三亞、榆林、崖縣,并向西南部、萬寧、瓊海、感恩縣等地域發展。而后南北對進,占領海南全島。1939年3月30日,日本宣布中國南沙群島歸其所有,由臺灣高雄市管轄。
1950年海南島戰役時期,國軍海南第2路軍由瓊北要塞秀英炮臺、第62軍(轄 3 個師)、教導師、暫編第13師、憲兵第1團和海口警備司令部組成,李鐵軍(2002去世)指揮,擔任瓊北木欄港至林詩港地帶的反登陸任務。但戰役發起后基本一觸即潰,沒有起到任何實際作用。
自此海口秀英炮臺的軍事使命也徹底走進了歷史,成為了當地為數不多的重要歷史建筑遺存。
(個人寫作,請勿復制、洗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