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2月8日,隨著日本陸軍第二十四旅團在楊樹浦登陸,一二八淞滬抗戰驟然升級。此時駐滬日軍海陸空兵力已膨脹至萬人規模,新任指揮官植田謙吉中將悍然下令:重點強攻閘北、吳淞,尤其要以重兵奪取吳淞要塞,這既是切斷中國守軍海上補給線的關鍵,更為第九師團后續登陸掃清障礙。
在吳淞戰場,日軍連續七日發起十余次集團沖鋒,均被中國守軍粉碎。其中四團八連連長趙金生率40余名官兵死守張華浜陣地,以寡擊眾擊潰2000日軍,殲敵六七百人。這場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通過國際媒體報道震動世界。
面對久攻不下的困局,植田謙吉于13日凌晨調整戰術:主力部隊秘密西移至蘊藻浜南岸紀家橋,企圖從側翼包抄吳淞要塞。為配合主攻,12日日軍在八字橋、江灣一線發動大規模佯攻。
13日凌晨4時,日軍第二十四混成旅五六百人攜六門山炮猛攻曹家橋,借助炮火與煙霧彈掩護強行架橋渡河。守軍122旅6團9連浴血奮戰,終因兵力懸殊幾乎全員殉國。日軍千余人突破蘊藻浜北岸之際,122旅旅長張炎率部火速馳援,與6團3營形成合圍之勢。
7時起,雙方在曹家橋展開慘烈的白刃拉鋸戰。日軍被逼退至河邊,數百人慌不擇路墜河溺亡。下午2時,守軍發起全線反擊,60余名戰士身綁火油炸彈突襲日軍陣地,最終全殲1600名渡河之敵。此役中,6團3營營長李榮熙身負重傷仍高呼"前進!打倒日本!",直至流盡最后一滴血。經此一戰,植田謙吉奪取吳淞的企圖徹底破產。
2月16日,戰局風云突變:日本陸軍第九師團完成登陸,植田謙吉正式接掌指揮權。同日,國民政府秘密組建第五軍,對外仍稱十九路軍,由張治中任軍長,下轄87師和88師及中央教導總隊,87師由張治中兼師長、88師師長由俞濟時擔任。其中88師262旅524團就是日后"八百壯士"前身,與財政部稅警總團,后改編為88師獨立旅構成的中央軍精銳。為避免嫡系部隊與十九路軍指揮體系沖突,蔣介石特別強調:"兩軍必須絕對服從統一指揮"。
17日,總指揮蔣光鼐實施戰略調整:十九路軍繼續扼守龍華、真如、閘北防線;第五軍88師進駐廟行鎮至蘊藻浜南岸,87師布防蘊藻浜北岸至劉行鎮,吳淞要塞由156旅固守。表面復雜的兵力調動實為戰術騰挪,原駐羅店的61師右移后,新防區出現防御間隙,這為日軍第三次增兵埋下隱患。此時中方總兵力約5萬人,士氣空前高漲。
至20日,日軍完成第三次增兵:海陸空總兵力達3萬余,配備火炮六七十門、飛機60余架及艦艇數十艘。植田謙吉精心策劃的"中央突破"計劃,也即將進入最后實施階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