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西安的新能源汽車產量再度回到百萬量級。
不過,在各大城市新能源汽車產量爭霸賽中,合肥2024年反超上海、西安。
西安,勉強守住了新能源汽車產量“第四城”!
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趨勢之下,西安需要更多的新能源汽車品牌,來穩固其在這場新能源汽車產量爭霸賽中的地位。
01
112萬輛,全國第四
西安目前雖然還沒有公布2024年新能源汽車產量的具體數字,但從西安市統計局發布的2024年經濟數據中,可以算出2024年新能源汽車的產量。
來自西安市統計局發布的數據:2024年西安新能源汽車產量增長14.3%。
2023年,西安新能源汽車產量為98.38萬輛,按照2024年增長14.3%計算,這意味著2024年西安新能源汽車產量在約112.45萬輛。
根據此前的公開報道,比亞迪西安工廠在2024年12月13日實現當年新能源汽車產量超百萬輛。
截止目前,深圳、上海、西安、合肥、柳州、重慶、常州等新能源汽車產量十強城市,都已經公布了2024年的新能源汽車產量情況或者增長情況,長沙、廣州的數據可以通過湖南、廣東的數據推算出,鄭州的產量也可以參照此前的公開報道中提到的預測數據。
2024年,深圳以293.53萬輛新能源汽車產量蟬聯“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第一城”,并且增速高達69.67%。
同時,深圳有可能超過廣州,成為“中國汽車產業第一城”!
合肥,則在2024年反超上海、西安,以135萬輛產量,僅次于深圳,位居2024年新能源汽車產量第二名,增速高達80.97%。
要知道,此前多年新能源汽車城市的三強一直被深圳、上海、西安所包攬,合肥在2024年直接殺入了全國第二。
上海、西安,則分別以122.46萬輛、112.45萬輛排在第三、第四。
另外,2023年新能源汽車產量47.7萬輛的柳州,2024年新能源汽車產量暴增110%,預計也超過百萬輛。
重慶2024年新能源汽車產量也大增90.5%,達到了95萬輛。
廣州新能源汽車產量數據沒有公布,但從廣東全省361.78萬輛,深圳占到293.53萬輛,可以推測出廣州的產量在60多萬輛,再考慮到廣東其它城市的產量,廣州的產量就更少了。
長沙的數據也沒有公布,但從湖南全省95萬的產量,說明長沙不可能超過百萬輛。
從目前已經公開的信息可以算出,2024年新能源汽車產量百萬級的城市有5個,另外還有2座城市距離百萬僅有一步之遙。
要知道2022年的時候,全國僅有西安一座城市新能源汽車產量突破百萬輛,2024年則達到了5座城市,2025年可能會增加到7、8座城市。
新能源汽車產量這種爆發,是基于市場需求量和市場滲透率。
翻開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2018年之前不足百萬輛,2018-2020年則基本在130萬輛左右,2021年開始迎來了爆發,連續突破300萬輛、600萬輛、1200萬輛,2024年已經達到1286.6萬輛。
同時,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滲透率也在大幅增長。2020年及之前市場占有率還停留在個位數,到2024年的時候已經達到了40.9%。
2024年,中國每賣10輛汽車,有超過4輛就是新能源汽車。
2022年3月的時候,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近日印發《“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其中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占比達到20%左右。
沒想到,2022年當年就超過了20%,2025年很有可能達到50%以上。
看來大家還是低估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速度。
02
西安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壓力”
西安是這輪新能源汽車產業機遇中發展最搶眼的城市之一。
特別是2022年當西安的新能源汽車產量超過百萬輛,勇奪“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第一城”,更是引發大家一片歡呼,給予了西安新能源汽車產業更多的期待。
但我們需要看到的是,西安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的同時,則不斷被其它城市反超。
從2017年開始,西安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中會披露當年新能源汽車產量。2020年及之前,除了2018年西安新能源汽車產量達到13.85萬輛之外,其余年份均在10萬輛以下。
2021年開始,西安的新能源汽車產量開始暴增,2021年增長348.3%、2022年暴增277.7%,直接將西安送上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第一城”。
2023年,西安的新能源汽車產量有所下降,降到百萬輛以下。2024年,則以14.3%的增速,重回百萬輛級。
雖然說西安的新能源汽車產量位居全國前列,但我們同時應該看到西安的新能源汽車產量排名,從2022年的第一、2023年的第三,2024年已經滑落至第四。
同時,與深圳、合肥、柳州、重慶等城市2024年新能源汽車產量保持50%以上的增速相比,西安2024年的增速只有14.3%。
經歷了2021年、2022年的暴增之后,西安新能源汽車產量的增速也在放緩,不斷被后起之秀超越。
還有一點就是西安目前的新能源汽車產量,主要依賴于比亞迪,占比基本在98%左右。2022年為97.9%,2024年西安全市112萬輛、比亞迪則在12月13日已經突破百萬輛。
實際上,不僅僅是西安,深圳、合肥、鄭州等城市的新能源汽車產量,比亞迪也是最重要的貢獻力量之一。
與西安過度依賴比亞迪不同的是,其它后起之秀、增長較快的城市,則是同時擁有對個新能源汽車品牌整車生產基地,從而降低對單一品牌的依賴度,避免單一品牌的波動從而對于整座城市相關產業的影響。
以發展迅猛的合肥為例,合肥擁有“風投之城”的稱號,就是在產業轉型升級中,以投資股權的方式滿足企業融資需求,從而引導產業集聚。
在新能源汽車產業方面,2019年之前合肥生產新能源汽車主要依賴江淮汽車——因代工出名,是國內最早嘗試新能源的車企之一。
2019年,蔚來曾深陷泥潭。此時,合肥拋來了橄欖枝,攜手國投創新、安徽高新產投等向蔚來注資70億元,助其逆風翻盤。
2020年4月,蔚來將其中國總部落地在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并且其整車生產基地也位于合肥。合肥生產基地占地約840畝,是ES8和ES6等車型的主要產出地。
2021年,合肥的新能源汽車產業迎來了另一個轉折點,比亞迪投資150億元在合肥建設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2023年合肥比亞迪生產整車已經達到48.6萬輛,約占合肥新能源汽車總產量的65%!
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趨勢之下,西安新能源汽車產業要想保住其在全國的地位,除了比亞迪之外,還需要更多品牌的支撐。
陜汽雖然也有新能源汽車,但畢竟商用車從規模角度與乘用車根本不在一個量級上,對于全市新能源汽車產量的貢獻力量有限。
接下來可以期待的一個就是吉利。
2021年7月,西安吉利汽車產業園在經開區正式建成投產,2024年西安吉利首次實現30萬輛整車產能,實現滿產狀態。
目前,西安吉利已具備可同時生產燃油、混動、純電3種產品形態、6個車型的能力,吉利星越L、smart精靈系列等三款高端產品成功投產。
吉利汽車西安制造基地,也是星越L唯一生產基地。
前幾年,寶能、恒大還計劃在西安建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但芭比Q了。
2023年的時候,曾經傳言西安在接洽零跑汽車整車工廠,但暫時沒有了消息。
接下來,就看會否有造車“新勢力”參與到西安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之中,來西安建廠了。
總之,在新能源汽車產業方面,西安只有保持不斷努力,才能保住地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