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瑞
(中國地質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研究生)
回到久違的故鄉,除了與家人團聚的溫馨,還意外地發現了一種社會現象:一些領著高額退休金的老人,卻熱衷于在街頭巷尾翻找廢品,與那些生活拮據、以拾荒為生的底層人士展開了無聲的“廢品爭奪錦標賽”。這背后到底反映了什么社會問題?廢品爭奪又動了誰的飯碗?
每天清晨,小區樓下總能看到幾位老人提著袋子,穿梭在垃圾桶旁,仔細地翻找著可回收的廢品。他們中,有的是衣著光鮮、精神矍鑠的老者,每月領著三四千元的退休金,甚至更多;有的則是穿著樸素、面容慈祥的長輩。然而,令人驚訝的是,盡管收入不菲、生活體面安逸,但這些老人還是選擇將空閑時間花費在拾荒上,與那些生活困難的拾荒人士爭搶廢品。廢紙箱、塑料瓶、舊金屬……他們把翻出來的“寶貝”踩上幾腳、裝進口袋,一場“爭奪賽”就這樣取得了勝利。
李大爺告訴我,他今年67歲,是國營鋼鐵廠退休職工;愛人今年58歲,年輕時是麻紡廠女工;家里一兒一女都是本科學歷,早已成家立業,都在國企里扎穩了腳跟。夫妻雙雙每月到手的退休金大概7000元,但他們總是覺得閑著也是閑著,不如出來撿點廢品“賺點小零花”。他們每天早上七點出門,提著一個大袋子,在小區附近的垃圾桶里翻找廢品。一天下來,能撿到不少廢紙箱和塑料瓶,攢上幾天,就能拿到鎮上的廢品收購站去賣。
“早上小區業主出門上班,隨手就能帶垃圾下樓,那會兒垃圾桶的好東西多,再晚一點就被別人撿走了。廢紙箱現在一斤能賣三四毛錢,塑料瓶一斤也能賣個一塊二毛錢。”李大爺告訴我,“我每天能撿個幾斤破爛,攢上三四天,就能賣二三十塊錢。礦泉水瓶最難攢,你別看它貴,但分量輕啊,五斤水瓶我得攢好幾天,我倒是更樂意撿紙殼子,那玩意最常見。”
二三十塊錢,對于李大爺來說,并不是一筆不小的“收入”,甚至覺得“看不上眼”。但他告訴我,自己并不在乎這點錢,只是覺得兒女雖然都過得很好,但總也不能一直陪著自己,所以這樣能讓自己的生活更充實。
對于許多老人來說,退休后的生活往往變得空虛而無聊。他們習慣了忙碌的工作節奏,突然閑下來,往往感到無所適從。拾荒,成了他們打發時間的一種方式。通過翻找廢品,他們可以找到一種“勞動”的感覺,從而充實自己的生活。這些老人經歷過艱苦的年代,深知生活的不易。即使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他們仍然保持著節約的習慣。拾荒,對他們來說,不僅是一種節約的方式,更是一種生活習慣的傳承。他們覺得,廢品扔了可惜,不如撿起來賣點錢,既能補貼家用,又能環保。從這個角度來看,本來是無可厚非的。
然而,高退休金老人的拾荒行為,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對底層人士生活的沖擊。廢品市場的資源是有限的,高退休金老人的加入,無疑加劇了市場的競爭。對于那些生活困難的拾荒者來說,他們可能會因此失去維持生計的來源,導致生活更加困難。
劉阿姨和我抱怨,自己64歲了,別人都在頤養天年,每天逛逛早市、養養花鳥、跳跳廣場舞,自己還要早起貪黑掃馬路,一個月只有500塊錢的工資和不到200塊的退休金,“家里老頭67歲了,前年冬天掃大街摔斷了腿,現在還一瘸一拐的,又有腦血栓,月月買藥錢都快供應不起了。以前撿破爛是寒磣人的營生,誰看見了都嫌棄,現在那些日子過的好的小老頭老太太,大清早就起來搶著翻垃圾桶,日子一天比一天難了。”
在這種情況下,垃圾桶是底層人生存的最后一道防線。飽食者貪婪地爭搶走投無路之人的飯碗,本質上是一種“弱肉強食”的惡。
從社會資源的角度來看,高退休金老人的拾荒行為也是一種資源的錯配。他們完全有能力通過其他方式來實現自己的價值和生活目標,但卻將時間花費在拾荒這種低效的勞動上。這不僅浪費了他們的精力,還可能對社會的風氣產生扭曲作用——如果高退休金老人的拾荒行為得到鼓勵和支持,那么可能會形成一種“勞動光榮”的錯覺。然而,這種“勞動”方式卻是建立在擠壓底層人士生存空間的基礎上的。這種扭曲的社會風氣,不利于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調研還發現,這些高退休金老人的拾荒行為并非偶然。他們每天都有固定的路線和時間,像上班一樣準時出發。有的老人甚至配備了專業的工具,如手套、鉗子等,以便更好地翻找廢品。筆者曾跟隨一位老人去過廢品收購站。那里堆滿了各種廢品,廢紙箱、塑料瓶、舊金屬等應有盡有。老人熟練地將自己撿來的廢品分類、稱重,然后與收購站老板討價還價,最終滿意地拿著賣廢品得來的錢離開。周而復始,打發時間的消遣演變成了一種營生,越來越多的拾荒者加入“廢品爭奪錦標賽”行列,真正需要廢品的人漸漸被淹沒了……
廢品爭奪錦標賽:高退休金老人暴走拾荒,這一現象雖然看似微小,卻反映了深刻的社會問題。我們應該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為底層人士提供更多的生活保障和就業機會。通過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加大就業援助力度等措施,幫助他們擺脫困境,實現自我價值。通過組織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志愿服務等,增進不同社會階層之間的了解和信任,緩解社會階層分化帶來的心理失衡問題,促進社會的和諧與穩定。同時,我們也應該尊重每個人的選擇和生活方式,理解他們背后的動機和需求,以更加包容和理解的態度來看待這一現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