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怕練一萬招的人,就怕把一招練一萬遍的人。”
——李小龍
以下本來是《重起組名之NFPs:游仙組》里的內容,覺得有些跑題,但又實在不舍得刪,干脆略作修改后另開一篇,面向全體NP人好了。咱是INTP,本篇全是身為Ne-Si使用者的實際個人經驗,如有不妥歡迎各路高人在評論區沖我開炮哈。
先來講講讓人又愛又恨的機靈鬼淘氣包Ne吧。該功能在帶給使用者以豐富想象力與幽默感的同時,也有心猿意馬、浮躁難安的缺陷。大腦過于依賴多線程操作,許多事都三分鐘熱度,沒有靜氣與耐心,不能在一個領域里扎得足夠精深,而往往是后者,才能決定一個人到底能否在某一領域內達成實質性甚至突破性的成就。
于是,我們經常可以看到許多NP人在陳年老坑不填的基礎上,還在不斷地挖新坑;許多項事務的進度條只拉到3-5%就失去了繼續鉆研下去的興趣,繼而轉投下一項的懷抱。樣樣粗通,樣樣稀松,哪怕真的有過人天賦,也在日復一日的散漫游移、無所事事中被揮霍得一干二凈了,何況平凡如你我呢?更糟糕的是,ta們當中只有少數人能覺察到這點,其中真能下決心來改掉的又只有很少很少;而更多人是不自知,終其一生對于知識和技能的理解也只停留于表面皮毛上,還為此洋洋得意,時不時便要賣弄一番博取眾人眼球,號稱自己“知識面廣”。于是乎,寶貴的青春年華就這樣被糊涂浪擲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從來沒理清楚過的,在消耗了ta們大量時間精力的興趣愛好上也沒干出過什么值得一提的名堂來。又出于代償心理,因Ne發散過廣而失敗的人生到頭來又只能逃入Ne的幻想世界中去,無限循環直至生命之終焉,一輩子都郁郁不得志、甚至還混得很爛。一直以來信賴倚重的優勢功能最后竟將ta們自己帶入永不復回的深淵,所謂“善泳者溺于水”、“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便是如此。
NPs們看到這里大概已經炸毛:“你爛那是你的事,我自己玩得開心不就好了,你算老幾,關你屁事,幾個臉啊,敢擱你爹我跟前陰陽怪氣、指點江山?!”但是,屏幕前的諸位,請沉下心來,好好想一想,哪怕只花1分鐘:生命的體驗難道真的只能這樣局限緊促,浮于淺薄粗糙的蜻蜓點水嗎?水面之下那更為浩瀚廣大、精細入微的世界,難道我們真的一輩子都無緣得見嗎?當生命的火光燃至盡頭,我們行將與此世告別時,難道只能后悔于終日混點虛度年華,于是渴望重生之后老天賜金手指開外掛系統,許諾下輩子一定幡然悔悟重新做人嗎?!
我不愿相信這一點,更不愿讓廣大NPs的行為逼著我只能去相信這一點。那么作為一個立志于自我精進、調伏習氣的INTP,我就只好先拿自身弱點開刀,來循序漸進地進行批評與自我批評、改造與自我改造了。
再來談談Si。如果說Ne是橫跨眾多領域的發散廣度,那么與之同軸的Si就是在某個固定領域里的鉆研深度,二者可謂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對應到人的發展歷程上,就是要先廣博地涉及諸多領域的知識,等找到自己真正熱愛的那一號了,就一頭扎進去,把精力集中起來,系統深入地學習領悟,徹底弄懂弄透每一個死角,在此基礎之上方能大成,乃至于有開宗立派的扎實根底。但很可惜,許多NPs壓根就沒真正認識到Si的正面妙用,天天沉醉于Ne海的碎片知識中無法自拔,啥啥都是蜻蜓點水一帶而過。這種行為固然給ta們以“行走的人形百科全書”的贊譽,但要是讓ta們系統梳理某一學科的知識體系的話,恐怕情況就會變得有點尷尬。這樣是永遠無法形成對于某一學科的系統化深入了解的。Ne讓你走得更快,而Si才能讓你走得更遠、更穩。
此外,NP人普遍很喜歡看書,這原本是個好事,值得表揚。但是,讀書——尤其是讀史書多了之后——就會有個不太好的地方:思想至上,以至于輕慢現實。
顯而易見,能進史書的都是人精中的人精,動輒出將入相,ta們所作所為、曾經歷過的事都遠非我等凡輩能夠在現實中企及的。我等身為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市井屁民,卻天天看著王侯將相、奇人異士的傳奇,不由自主地就會產生代入感,想象著處在同樣環境下自己就能做出和他們一樣的成績,甚至做得更好;在現實中碰到點事兒,下意識就開始和歷史人物作對標并得出結論:就這?還趕不上人家那萬分之一呢。但人畢竟還是活在塵世之中,靠現實物質成就而非幻想來獲取生產生活資料的啊。就算“眼界”開闊不少,可往往無法轉換成能夠指導實際生活的“結構性思維”,以及最為關鍵的“行動力”,說白了就是理論讀得過多,實操卻跟不上,便致眼高手低,心浮氣躁。并且,還會攝入過多不屬于自己圈層的信息,看著人家手到擒來之事物,自己卻拼死拼活也完不成,便有可能導致心理疾病,甚至是去跳樓,蓋因理想與現實的差距過大。反觀人家不接觸這些冗余信息的,倒能踏踏實實過一輩子,知足常樂,幸福得很。這或許能給所有Si處下風的NPs以些許提醒:物理實操真的真的真的很重要,千萬不要覺得想到就是做到,思想與現實之間的聯通并不是那么迅疾精確的。
說白了,“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既然S系功能的本名是sense,“感官,知覺”,那么其就意味著與現實物質世界的感知與聯通。而我在看Si功能整合不到位的NPs所創作的漫畫時,總能通過種種觀察得出一個結論:這作者一定很不擅長運動,而且將來很可能出各種岔子。具體體現就是,世界觀在古風背景下,衣服都仙氣飄飄寬袍大袖、里三層外三層的,脖子上扎各種讓人喘不過氣的東西,足蹬過膝高跟長靴,超長頭發擺出一堆漂亮的S線,看似美麗瀟灑,但唯獨不能讓人順暢自由地呼吸與奔跑;然后不出意外就是隔三岔五的拖稿停更消息,理由里十有八個“身體欠佳,需要調養”,章節內容和質量也會愈發短小無力,甚至出現嚴重的斷檔滑坡,跟開局說好的相去甚遠,總之就是虎頭蛇尾潦草收場。
話既講到這里,就順帶提個小建議:各位有心人有條件的話,去堅持體育鍛煉、規律作息、健康飲食,哪怕是從每天飯后走兩圈消食、心血來潮時忍住不點垃圾食品、晚十二點前睡覺這種簡單小事做起都行。不必非得事事對標外界循規蹈矩,從內入手,培育自己對現實和身體的精細入微之覺知,也是不錯的養Si方法哦。領悟到這點后我就一直在堅持養生,如今別的不敢講,躺床上十分鐘內入眠且一覺睡到大天亮和牙口倍兒棒吃嘛嘛香這倆是真的。吃得好睡得好精力自然充沛,每天不把規定的活給干完了都覺得對不起自己滿到外溢的力氣哈哈~
身為Ne優勢的NP人,我之所以會產生這種“崇Si貶Ne”的感悟,是源于自己一段真實經歷。去年5月末,我決定報考中文方面的研究生,需要大量看科班教材,身為跨專業考生,在下單剁手的時候還忍不住很得意洋洋了一陣:老娘我從高三(還是高二?)起就在堅持每天背一首古詩詞,冬讀三九夏誦三伏,雖然從來只是“好讀書不求甚解”,但四五年下來的積累量也不是爾等一時半會所能達到的!滅哈哈哈你們這幫渣渣,中國古代文學這一塊的分俺拿定了!
書到了,然后我就傻了。
原因很簡單:之前的積累頂多也就局限在詩詞這一塊上,甚至連駢賦文章都涉及得極少,記憶中只背過一篇歐陽子的《秋聲賦》;什么歷史背景與當朝文學的關系啦、文人生平故事對其寫作風格的影響啦、各類文學體裁順著時間線的演變脈絡啦之類,統統一概不知。更要命的是,就連日日誦讀的詩詞這一塊,我幾乎也可以說是毫無掌握:讀音想當然地弄錯,不查注釋典故,平仄韻律、詞牌來歷、作者年代風格之類的背景知識全部一無所知,天天只是動嘴皮子在字面意義上死記硬背,甚至還鬧出過把“二十五郎”搞成五五二十五個彪形大漢的驚天笑話。而我之前為什么不愿深入去理解呢?因為一深入進去就開始難了開始枯燥無味了,習慣了碎片化短平快攝取信息的大腦接受不了這樣的長文本錘煉,于是它便發出指令,叫其主子趕緊潤之大吉。而相應的,是我由于長期以來的沒有耐心,暫時性失去了在某個領域里深入扎根、搞懂搞透的定力。所以,就算這幾年浮光掠影式的碎片積累下來,在真正成體系的知識系統大山面前,體量也近乎為零。
所以我就趕緊屁滾尿流爬去啃書山了,再不敢有一絲輕慢懈怠之心。雖然此事已經過了一年多,但實在是太有警醒意味了,直到今天都不敢忘記,故舉來作個例證。
哦,我還讀過俳句。一年多的時間里每天積累一句,愣是把鄭民欽老師的《風雅俳句》四件套給啃完了。不錯,確乎長了些見識,因此有資格有能力一人包攬與之相關的全組PPT制作+演講,還被老師同學評為“像日語學院教授出品的”,但那又怎樣?我太明白這些表面上的光鮮亮麗不過是哄哄門外漢的花招罷了——鄙人甚至連片假名讀音都沒記熟、最最基本的語法規則都沒弄明白呢,不過粗通平假名而已。要是隨便來個真正對此感興趣的業內大佬用日語提問幾句,我恐怕就得當場“顧左右而言他”,汗流浹背滾下臺去。雖然別人事后給予的都是贊美的眼神,但我深知要是再這樣浮躁下去,越往后走只會越舉步維艱,連現成的句子欣賞解釋起來都費勁,更不要說自己動手寫了,而后者,才是我真心希望能夠去做的事啊。
所以,為了集中精力,更好地利用時間,我現在已經把很多很多曾感興趣但又絕無可能深入實施的待辦事項直接從腦內清單上去掉了。比如用古詩文場景來繪畫、建模;比如跑酷;比如風景攝影;比如美食視頻制作;比如用俳句場景畫簡筆畫寫書法,再印在T恤上進行售賣。唯三保留并且堅持下來的,只有閱讀、鍛煉和寫作,而前兩者又是為后者所服務的:第一個一邊讀,一邊把作者生平、詩文風格、典故注釋之類的背景知識給搞懂,權當日常積累;第二個隔天出去放個風(太頻繁怕傷膝蓋),保持體力充足免疫力在線;第三個每天至少600字,穩住手速與輸出習慣。那么相對應的,我所應當耗神學習的是怎么把純文字給搞出電影感畫面感,各號典故考據信手拈來,主旨意圖、謀篇布局、人物塑造、文筆措辭通通在線,后期體力手速也能跟得上,不至于寫到半路被迫掉檔。繞了這么一大圈才明白過來,這種在單個領域內登峰造極的深厚功力,才是我真正值得用畢生精力來追求的事物啊。
此外,不知道是不是某種共性,包括我自己在內的很多NP系的娃兒都有SJ系的爹娘,因此在發育早期沒少受過規訓嘮叨。有些人長著長著,慢慢就把曾經受過的傷給養好了、看淡了,明白他們當年到底在擔心些什么了;有些人則要三天兩頭把曾經的舊傷口撕扯開來看一眼、往里頭撒鹽撒辣椒再上鐵板燒、逢人便哭訴自己被這個滿是規矩教條的世界折斷了自由之翼,所以恨啊,恨個沒完沒了,執念怨氣深重得狗見著都要繞道走,對的都是自己,錯的全是別人全是世界。
朋友,有沒有,有沒有一種可能,叫做:Si不是這樣用法呢?
既是P人,就該明白生命不過一場體驗。而體驗的精彩廣大程度,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本人心境。表面上對世俗規矩蔑視拉滿,斥Si為“帶清余孽”,實際上又抱著原先那套貪嗔癡爆棚的思維習慣模式死活不改,自視其為獨一無二的無上榮耀,別人但凡提上一嘴,Fi/Ti就開始爆炸性發作、攻擊力拉滿,大造身口意三業,形成非常糟糕的loop模式,這不該是Si正向的運作方式啊。如果能夠明白,限制往往來自于我們自己的內心,來自人生早年的經歷——它如今已經變作意識所不能見的潛意識與肌肉記憶,蟄伏于身體與腦海的深處——那就去嘗試著把原本用于怨恨憎惡、沉溺于習氣之中的力量,去解開這些盤盤曲曲的暗扣吧,哪怕每次只前進一毫米,甚至只是觀照。人生不過三萬天,那么多美好珍貴的事物都記憶不完,怎能遇到個小泥潭便就此止步不前啊。
“消耗負面內存”只是順帶著的,關鍵在于,這種刻意練習的內省心態能幫助我們逐漸養成“念起即覺,覺已不隨”的思維模式,而最關鍵在于,堅持,堅持,堅持。當我們能夠清晰感知到腦海里每一個升起的念頭,明白哪些是出自清凈真心而哪些又是出自癡妄愚鈍,就能讓那些念頭該留的留、該散的散,明白此心想要去往的方向,去精確專一地發力,兌現生命所應有的奇跡與神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