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每個動物都有雅稱或別稱,這些稱呼多源于典籍、詩詞、民俗或對其特征的雅化描述。以下是十二生肖的常見雅稱及典故來源:
子鼠
1.子神:地支“子”對應鼠,故稱子神。
2.社君:古時對鼠的尊稱(《抱樸子》)。
3.夜磨子:民間對夜間活動老鼠的戲稱。
丑牛
1.土畜:牛屬土,掌農耕(《禮記·月令》)。
2.烏犍:特指黑毛公牛(唐詩常見,如陸游“醉騎白鼻烏犍”)。
3.大牢:古代祭祀用的牛(“太牢”含牛、羊、豕)。
寅虎
1.山君:山中君王(《說文解字》)。
2.斑子:因虎斑紋得名(《廣異記》)。
3.於菟(wūtú):古楚語對虎的稱呼(《左傳》)。
卯兔
1.月精:傳說月中有玉兔(《楚辭》)。
2.明視:古代祭祀用兔的雅稱(《禮記》)。
3.撲朔:源自《木蘭詩》“雄兔腳撲朔”。
辰龍
1.云螭:無角之龍,善騰云霧(《說文》)。
2.蛟龍:有鱗曰蛟龍(《廣雅》)。
3.雨工:司雨之神(柳宗元《龍城錄》)。
巳蛇
1.小龍:民俗尊稱(蛇化龍傳說)。
2.玉京子:道教典籍中仙蛇之名(《酉陽雜俎》)。
3.靈蛇:銜珠報恩典故(《搜神記》)。
午馬
1.飛黃:神馬名(《淮南子》“飛黃騰達”)。
2.玉螭:馬首如螭龍,喻駿馬(《穆天子傳》)。
3.騏驥:千里馬代稱(《莊子》)。
未羊
1.柔毛:祭祀用羊的雅稱(《禮記》)。
2.白石道人:宋代姜夔以“白石洞羊”自號。
3.胡髯郎:因羊須得名(《酉陽雜俎》)。
申猴
1.猢猻:古稱(《本草綱目》)。
2.王孫:猴類泛稱(柳宗元詩“王孫善保千金軀”)。
3.禺疆:傳說中的猴神(《山海經》)。
酉雞
1.司晨:報曉之職(《莊子》“見卵而求司夜”)。
2.戴冠郎:因雞冠似冠冕(《清異錄》)。
3.朱朱:喚雞聲,代指雞(《風俗通》)。
戌狗
1.韓盧:戰國名犬(《戰國策》“韓子盧逐東郭逡”)。
2.黃耳:晉代陸機信犬(《述異記》)。
3.地羊:民間避諱的雅稱(《本草綱目》)。
亥豬
1.剛鬣:祭祀用豬的尊稱(《禮記》)。
2.黑面郎:因豬面黑(《云仙雜記》)。
3.長喙參軍:戲稱豬長嘴(《古今注》)。
文化延伸
生肖與地支:雅稱常結合地支(如子神、土畜)。
祭祀用名:柔毛(羊)、剛鬣(豬)等源自古代祭禮。
文學意象:龍稱“云螭”、兔名“月精”,多關聯神話詩詞。
這些雅稱不僅體現古人對動物的觀察,更承載了哲學、宗教與文學意蘊,是中華語言文化的精妙縮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