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升西降”這個表述,想必大家都不陌生。
然而,這個詞究竟何時進入政治語境,許多人卻鮮少追溯。
今天就來揭曉這個術語背后的典故。
“東升西降”的本義,描繪的是太陽從東方升起,從西方落下的天體運行規律。
但將其首次賦予政治隱喻色彩的,則是鄰國北高麗的一項獨特“非物質遺產”——恩情教育體系。
北高麗的教育體系中,存在著一項獨步全球、極其特別的內容,統稱為“恩情教育”。
自小學起,學生們便被浸潤于“恩情教育”之中,其課程設置中專設科目,系統學習“大太陽”、“二太陽”兩代太陽的童年軼事。
戰爭年代的艱辛、白頭山血統的尊崇,以及“三太陽”少年時遠赴瑞士探究資本主義的腐朽,連過金屬探測門都引得警報長鳴所彰顯的“鋼鐵意志”——這些寓教于樂的故事,悄然在北高麗孩童心中烙下了“正確”的恩情觀念。
升入初高中,“恩情教育”持續深化,課程除涵蓋語文(高麗語)、數理化等基礎學科,更增設有“大太陽革命史”、“二太陽革命史”及“大太陽之妻金正淑革命史”等專門科目。
歷經十二年系統而連貫的“恩情教育”,“將軍的恩情”已深深銘刻于每一位北高麗青年的腦海,無論其未來投身何種事業。
正因如此,北高麗民眾面見將軍時才會熱淚盈眶——在經年累月的教育塑造下,“將軍恩情比山高、比海深”的信念早已鋼鐵般固化于思維深處,那份感動,的確是源自肺腑,鮮有矯飾。
“東升西降”的意象,便源自恩情教育中的一個經典敘事:1912年4月15日,偉大的“初代太陽”降臨世間!
而恰在同日,象征帝國主義的巨輪“泰坦尼克號”撞上冰山,沉入深淵。
這絕非巧合,被闡釋為東西方力量此消彼長、世界格局天平傾斜的象征!
“大太陽”的誕生,昭示著“東升西降”的時代開啟,因此,“大太陽”被尊奉為當之無愧的世界民族之光!
當泰坦尼克號的殘體在海底慢慢被珊瑚覆蓋,白頭山的圣火仍在那個著名的廣場熊熊燃燒。政治神話的強大從不在于邏輯嚴謹,而在于能否將露水煉成鋼印,將巧合鑄成天命。
點擊觀看
真心感謝每位打賞的朋友
留言請理性講技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