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在海外到底有多火?
在TikTok上,關于Chinese food的話題標簽有三百多億的曝光量,也就是說平均每個老外看了得有四五遍。
最近兩年,中餐出海也蔚然成風,不管是國外的CBD,還是不知名的小鎮,幾乎都能看到中餐的身影。外婆家漂洋過海,給美國人帶來江南滋味;新榮記攜著精細的臺州菜東渡日本;蜜雪冰城憑借高性價比席卷東南亞,還有楊國福和張亮,也在日本和東南亞掀起了麻辣燙熱潮。
現在海外的中餐館有60多萬家,分布在近200個國家和地區,其中不少已經具備了國際影響力。
餐飲出海,都離不開鋪設供應鏈、建設品牌和本土化創新這關鍵的三步,下面我來盤點一下,最近有哪些案例,做到了這三步。
先說鋪設供應鏈。
店面是面子,供應鏈是里子,是餐飲企業的硬實力也是基礎設施。
比如在海外開出5000多家店的蜜雪冰城,他們2021年就斥資50億,在成都建造了亞洲總部,依托國際班列,可以輻射東南亞,能滿足6000多家店的需求,而且這個亞洲總部仍在擴建中。另外,蜜雪的全球采購網絡覆蓋了六大洲的36個國家,能保證原材料的質量和供應鏈的穩定。
從供應鏈的就能看出來,蜜雪的出海才剛剛開始。
而在品牌建設上,火鍋做得最出色。
俗話說“中餐出海,火鍋先行”,其中扛大旗的無疑是海底撈。在國內,他們靠極致服務完成1天4次的翻臺率。
到了國外,他們一樣會整活兒。比如在門店里搞川劇變臉表演,濃郁的巴蜀文化讓外國食客看得目瞪口呆,一邊拍照一邊發推。在開展變臉表演的海外門店,到店客流量平均環比增長超20%。
小龍坎也不落下風,他們的海外店沿用傳統的中式裝修風格,雕梁畫棟、大紅燈籠,連墻上壁畫繪制的也是三國時期的英雄故事,中國味兒拉滿。他們的洛杉磯店,就是憑借這種獨特的裝修風格引起了當地人的好奇,開業首月客流量就突破上萬人次,遠超周邊同類餐廳。
品牌建設之外,更重要的是對產品做本土化創新。
餐飲出海最怕水土不服,連國內對粽子到底吃咸的還是甜的都統一不了,更何況海外了,只有針對當地做本土化創新,才能讓眾口不再難調。
在這方面,楊國福下了大功夫。在印尼門店,他們專門推出“椰香咖喱麻辣燙”,奇妙的口感一下子就俘獲了當地人,上市后的首月,就帶動門店客流量增長35%,成為現象級爆款。
做正餐的鼎泰豐也很會做本土化創新。比如在日本,他們首次推出日式特制醬料,大受好評,第一家分店的營業達到了預期的3倍;在美國,他們又調整菜品,推出“巧克力甘納許小籠包”,讓小籠包跟巧克力甘納許組CP,美國人都被這腦洞驚呆了,他們的拉斯維加斯門店被《福布斯》譽為最值得推薦的餐廳之一。
再舉個茶飲的例子。茶百道在國內存在感不太強,但在韓國卻大放異彩。他們大膽削減國內熱門但在韓國反響平平的厚奶蓋系列,然后結合韓國特色,推出葡氣樂樂多、橘氣樂樂多、橘C漢拿峰等韓國限定款,牢牢拿捏住了韓國年輕人。茶百道韓國市場負責人透露,他們在韓國的平均客單價約為32元人民幣,跟星巴克差不多,而且復購率高達40%。
總體來看,中餐出海機遇大于挑戰。有權威機構預測,2026年海外中餐市場規模有望達到4098億美元,折合人民幣將近3萬億,也難怪這幾年越來越多中餐品牌把出海當作“第二曲線”。
但另一面我們也要看到,目前出海規模比較大的,還局限在火鍋、奶茶等高度標準化的品類。像做正餐的新榮記、鼎泰豐,出海后仍然以華人為主要客戶群。中餐出海,拼的不只是商業實力,更是文化魅力,這也是我們這代人共同的任務。
作者 | 吳婷
參考資料:
[1] 2024餐飲出海盤點:錯題集與新攻略.嘉賓商學.2024
[2]海外中餐市場將迎來“新藍海” .中國食品工業雜志.2024
[3] 頂奢中餐館放棄中國市場,選擇出海.東方財富網.2024
[4]一大批連鎖餐企加碼布局,中餐出海正成為最大風口?.紅餐網.2024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