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很多人都有過或者正遭受著胸悶氣短的感受。其實,我們所說的胸悶氣短,很多時候是一種人體的主觀感覺。
癥狀較輕的,可能偶爾才出現胸悶氣短的感覺,或者很快一下就過了不適的感覺。
稍微嚴重點的,胸悶氣短出現的頻率會比較高,但往往咬咬牙也就堅持過去了。
癥狀較重的患者,則會感覺胸部仿佛被一塊大石頭壓著,呼吸特別困難,甚至感覺要窒息,讓患者特別痛苦,這類患者一般是身體器官出現了異常,胸悶氣短是人體發生疾病的最早癥狀之一。
吳志松醫生認為,胸悶氣短的人群,以年長者居多,但中青年,甚至30歲以下的患者數量也不少。那么,胸悶氣短是怎么回事?引發胸悶氣短的原因有哪些呢?
一般而言,引發胸悶氣短的原因主要是兩種:1、功能性胸悶氣短。2、病理性胸悶。
什么是功能性胸悶氣短?
1、人體長時間處于密閉的、空氣不流通的、不透氣的環境中,往往會引發胸悶氣短;
2、人精神高度緊張,心情過于郁悶、心理壓力過大往往會引發胸悶氣短;
3、置身于氣壓過低的區域、過度勞累、平常活動過少、神經衰弱患者、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等引發胸悶氣短。
當出現呼吸不暢、渾身乏力、失眠多夢、頭暈目眩、情緒激動等異常反應時,一定要注意自身適當的調節,盡量避免情緒過于激動,保持樂觀心態,不要長時間在密閉的空間逗留,避免過度勞累,經常開窗通風等,一般會有所改善。
什么是病理性胸悶氣短?
病理性胸悶氣短是指因為身體出現了器質性病變而發生的胸悶氣短癥狀。
1、包括肺氣腫、支氣管炎、哮喘等肺部疾病;
2、冠心病、先天性心臟病、風濕性心臟瓣膜病等心臟疾病;
3、氣管狹窄、氣管支氣管內腫瘤等呼吸道受阻疾病;
4、膈肌麻痹癥等膈肌病變等都可能導致病理性胸悶氣短的發生。
呼吸道疾病大多與氣促、呼吸困難同時出現;心臟疾病常常伴隨有胸痛,通過病史、臨床表現、查體及輔助檢查,明確診斷并不困難;對于沒有心臟及肺部基礎病病史,初次胸悶發作且無明顯其它伴隨癥狀患者,常難以及時發現病因,即使鑒別心源性或肺源性胸悶也并不容易。但及早明確診斷,緩解不適,對及時得到有效地治療具有重要意義。切不可漠然視之,從而引發更大的疾患。
醫生簡介:吳志松,博士研究生,副主任醫師。畢業于北京中醫藥大學,師從于北京市名老中醫何明教授。現任職于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長期從事呼吸、結節疾病與危重癥以及老年病的臨床診治工作。中華中醫藥學會感染病分會委員。
中西醫結合治療肺系如咳嗽、慢支、哮喘、肺纖維化、支擴、呼衰,心腦血管如冠心病、高血壓、心衰、眩暈、失眠,消化系如胃痛、便秘等疾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