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長達八年之久,期間將士們死傷無數,他們來自于全國各個地區,但其中川軍的名字最為響亮,甚至還出現了“無川不成軍”這句話。
其實之所以如此,與當地的局勢有一定的關系,因為在抗日戰爭爆發前,整個川渝就處于軍閥割據時期,局勢極其混亂。
如此一來,各個軍閥的大佬誰都不服誰,為爭地盤發起戰爭,當時蔣介石為了擴大自己的實力,開始極力拉攏他們。
然而令蔣介石意外的是,無論送錢還是送別的好處,川軍大佬絲毫不動搖,蔣介石也沒辦法。
直到后來日本發動盧溝橋事變,他們在中國的國土上燒殺搶奪,此后抗日救國之風迅速席卷全國,川軍當即放下個人恩怨,擰成了一股繩開始抗日。
如今在四川大邑安仁鎮的建川博物館中,就有一座以抗戰為主題的博物館,里面掛有寫有“死”字的白旗,這是川軍的“死字旗”。
在八年的抗戰時間中,川軍的付出最大,死傷無數,而四川人民也沒閑著,他們會給川軍提供物資,總之川軍真的盡力了。
在歷史上,臺兒莊大捷對我國有著重大意義,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場戰爭是王銘章提前給創造了條件,推遲了日軍的前進步伐。
王銘章四川新都縣人,畢業后踏上了軍旅征程,抗戰爆發后率領川軍將士抗日,在出發前他已經做好了赴死的準備。
隨著時間的推移,川軍各部被改編為第22集團軍,王銘章曾指揮122師前往山西馳援娘子關,與日軍展開了連番血戰。
我們都知道,當初我們的裝備是遠不及日本的,因此前期大部分戰爭是以失敗告終,如此使得整個22集團軍傷亡慘重。
王銘章當時帶領的部隊也受到了嚴重的傷亡,但他根本來不及休息,又被派往山東藤縣展開新的戰爭。
當時是日本想要攻入藤縣,王銘章死守,日本裝備齊全,而且兵力上萬,而王銘章手里只有3000人,任誰看了都不是日軍的對手。
王銘章也非常明白這些,但為了中國,他不能撤退,于是他開始鼓舞戰士們,最終戰士們個個視死如歸,準備血拼。
畢竟我們在城內,日軍雖然人多,但遲遲攻不下,王銘章見狀開始和他們打起了消耗戰,而這也惹怒了日軍,后來發起了猛攻。
當時本來通信就不發達,日軍還切斷了我們的通信,于是這支部隊成為了一支孤軍,后來活的人越來越少,而王銘章最終身中數彈,壯烈犧牲。
盡管藤縣淪陷,但王銘章率領3000人殲敵2000余人,這為之后的臺兒莊戰爭打下了基礎,后來李宗仁親自為他準備棺材,毛主席也送來了挽聯。
隨著英雄的隕落,王銘章的家人受到了關注,他的遺孀叫葉亞華,在王銘章犧牲后,始終未曾改嫁。
直到1951年,葉亞華因生活所迫帶著兒子王道綱流落澳門,她舉著寫有“王銘章上將遺孀”字樣的牌子乞討。
而后來蔣介石將她們母子接到臺灣,生活才算是穩定了下來,但葉亞華心中始終牽掛丈夫和故鄉成都,于是在2003年回到大陸。
在2005年的時候,川軍博物館邀請葉亞華前去參觀,而當她看到丈夫的墓碑后,再也控制不住情緒:“你害得我好慘!為什么到了時間不撤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