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成本核彈炸開美式霸權的不破金身,中美AI爭奪戰進入全新階段!
享受了多年霸權的美國,這兩年在打的如意算盤是,通過一個“全知全能”的AI大模型,滲透、替換、控制其他國家的重要產業,讓中國這樣的工業強國即便維持對美貿易順差,也要因為AI技術和硬件上的巨大差距,不得不向美國繳納天價“AI稅”,并且在外交等領域喪失部分話語權。
可就在美國的利益集團沉浸式推演“AI新冷戰”劇本的時候,中國杭州某名不見經傳的小小創業公司,卻貼著硅谷富豪的命門打出中式價格戰的暴擊——DeepSeek-R1以550w美元的訓練成本達到了世界第一梯隊AI模型的效果,直接讓公司高管年薪都不止這個數的科技大佬扎克伯格瞬間破防。
對吃瓜群眾來說,看陰險小人扎克伯格變跳梁小丑、英偉達暴跌順便帶崩美股、黃金在去美元霸權、科技霸權的邏輯中節節上漲,真是春節期間的一大樂子。
但是在樂子之外,我們也要知道,當美國AI不再具備單方面壓倒性的優勢,中美雙方,只會在技術、資源、產業、軍事、貿易等層面的進行更高強度的對弈。原本入局無望的邊緣國家、企業,也將有機會下場搏斗,進而讓棋局更加變化莫測。
當AI霸權從壟斷走向開源,從硅谷、杭州走向全世界,每個有電腦、手機的普通人,都可能成為顛覆舊秩序的新變量。
一、DeepSeek的光與暗
如今幾乎家喻戶曉的DeepSeek,是一家2023年7月才成立的初創企業,員工不過一兩百人,還都是些二三十歲的年輕人,他們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就做出了一個“挺好用”、“成了精”的大模型,讓大模型的開山鼻祖OpenAI的開發團隊都開始重點研究。
從1月20日,DeepSeek發布并開源R1模型,到1月27日,DeepSeek引發美國股市巨震,英偉達股價暴跌16.97%。DeepSeek短時間快速在全球躥紅,同時登頂蘋果美國、中國等地免費APP下載排行榜。
人紅是非多。28日,OpenAI CEO發文稱R1模型“令人印象深刻”,但指控DeepSeek未經授權“蒸餾”了他們的專有技術。而美國政府的打壓緊隨其后,誣陷抹黑、禁用禁售、國家安全“三板斧”都安排上了,外加動用國家級網絡攻擊能力試圖讓DeepSeek服務崩潰。
可就在中外網友還在為DeepSeek是否有5萬張顯卡、訓練成本是否只有550萬美元對戰的時候,之前針對過DeepSeek的微軟、英偉達、亞馬遜已經很誠實地選擇接入該應用,美國在科技領域的盟友印度,也開始很誠實地下載、應用DeepSeek。讓很多抹黑不攻自破。
坊間有個段子,由于它極大地降低了AI訓練成本,所以外界開始擔憂人工智能公司可能對芯片的實際需求量沒那么大,進而導致芯片巨頭英偉達股價下跌。所以,DeepSeek團隊研發費用,可以在每次推出新版本之前,通過做空英偉達的股票來獲得。
這雖然是個笑談,但這背后,輿論對DeepSeek的贊許和非議,也成了近期大家熱議的話題。
在技術實力方面,一方認為DeepSeek只是從復雜 AI 模型中提取信息來優化更小、更易管理的模型,規避從零開始訓練大模型的投入和風險,沒有深度創新;另一方認為DeepSeek是基于Transformer架構,做了顛覆性的創新,不是套殼、更不是蒸餾。
在商業運作方面,一方認為DeepSeek新聞太多,炒作過度,實力并不遜色于它的kimi、阿里新模型只是晚發布了幾天,可憐聲量就小了好多;另一方認為DeepSeek,在發布之初即定位開源模型,戰略定位清晰,才能引爆全網和美國的點名針對。
大國博弈方面,一方認為DeepSeek引發資本市場炒作帶崩美股,只會讓美國聯手盟友,用更狠辣的手段打壓中國的AI產業和宏觀經濟;另一方則認為,中美大博弈既然避無可避,不如扛住壓力、自力更生,該慶幸DeepSeek為中國AI帶來了勝利曙光。
在柏年看來,目前DeepSeek的確存在炒作過度的問題。比如成本問題,一方面在DeepSeek成立之前,它的母公司幻方量化已經是中國金融行業,量化投資領域的絕對龍頭,資產管理規模超千億。
量化投資的核心技術就是機器學習、人工智能,幻方這家2015年就成立的量化機構,過往在人工智能技術上的投入,已遠大于網絡上提及的550萬美元人工智能開發成本。
而且,盡管DeepSeek具有成本優勢,但它并不是終局,美國的AI大模型仍在不斷進化之中。作為全球AI的發源地,美國資金體量龐大,雖然5000億美元的“星際之門”計劃被外界貽笑大方,但回看歷史,過往任何一輪科技浪潮,無不依靠龐大的資本支持。
DeepSeek的技術突破有目共睹,它是中美AI爭奪戰進入新階段的關鍵一局。但客觀而言我們仍舊是跟隨者,只是跟上了這個階段美國AI的步伐,難言超越。而且,對于中國AI產業的快速崛起,美國絕不可能坐以待斃。
二、美國的殺招
就在大家還在爭論DeepSeek的技術突破究竟價值幾何的時候?美國人已經開始著手準備針對中國AI新勢力的4大殺招。
殺招一,算力封鎖。
不管DeepSeek是不是真的手握5萬張顯卡,美國都已在調查傳說中的“新加坡顯卡走私中心”,并打算讓臺積電在出口芯片植入性能衰減程序,離開特定地理區域后算力每月下降8%,堵上芯片禁售這個漏洞。
甚至還可以通過法令來鎖定未來三年全球60%的AI芯片供應,通過動態降級芯片算力造成算力短缺,影響中國AI模型的訓練升級,讓頭部企業產品迭代速度大大降低,讓初創企業難以存活。
殺招二,數據管制。
AI模型的訓練升級離不開數據語料、技術文檔,美國可以將類似GitHub等關鍵信息平臺的技術文檔,列入出口管制清單,還可以分裂開源社區、阻止數據分享,讓中國科技企業獲取的信息質量與時效性大大降低。
目前R1的訓練數據截止日期是2023年10月,如果兩三年后這個截止日期還沒有變,那R1就很難繼續進化,甚至會因為落后而被市場淘汰了。
殺招三,資金限制。
性價比再高的AI技術也需要大量資金投入,美國可以一方面加大類似“星際之門”等專項發展計劃的資金投入,繼續提高AI軍備賽的門檻,通過資金優勢籠絡頂級人才,爭取率先突破下一階段AI發展的堡壘。
另一方面限制國際資本投資中國AI企業、購買中國AI服務,特朗普在此前的競選方案當中,明確提出會約束美國資本來華投資,中國AI產業極有可能成為下階段美國投資黑名單上的關鍵領域。
殺招四,陣營對立。
在美國的“AI新冷戰”劇本里,當然少不了“AI新北約”,而且前幾個殺招有盟友配合肯定會更好使。聯合其他國家對中國AI企業開展禁用、禁售、安全調查、人才抓捕,就像美國曾經對華為、Tik Tok做過的一樣,讓中國的AI新力量不死也要脫層皮。
柏年之前在私密粉絲圈子里詳細分析過,為什么“AI產業”成了中美兩國都不能輸的戰場。未來,在互聯網、通信、軍事、金融、機械制造、智能交通等諸多領域,人工智能都將成為影響這些行業發展和迭代的關鍵所在。
隨著時間的推移,美國人的“殺招”很可能也會不斷進化,但在中美AI爭奪戰分出勝負之前,美國對中國AI產業的圍堵將不會停止。
三、中國式AI的崛起
面對美國在AI領域對中國的圍堵,我們又該如何應對呢?
在柏年看來,盡管高端芯片受制于人、AI產業起步也略晚于美國,但我們一體兩翼的“AI產業生態”已然成型,美國已再難在AI領域對我國形成代際領先。未來,在AI領域,全球將長期演繹“中美雙強”的格局。
首先,這“一體兩翼”中的一體,就是目前已經初具規模的AI大模型集群。在AI領域,我們可不只有DeepSeek一家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公司。就以杭州為例,除了,DeepSeek之外,杭州還盤踞著AI六小龍(包括曠視、商湯、寒武紀等等),卡位細分產業的人工智能機會。
此外,全國范圍內,互聯網巨頭旗下的AI大模型也是群雄逐鹿,字節系的豆包、阿里的KIMI、百度的文心一言等,也已經發展迭代多輪。與此同時,華為更是在美國傳出要對華進一步進行芯片限制之后,公開宣布與DeepSeek深度合作,國內企業通力合作,在芯片和數據信息層面,進一步筑起國產大模型軍團的護城河。
其次,“兩翼”則是政府支持與人才儲備。
我在去年12月詳細分析“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文章當中說過,當時的會議公報中,唯一提及要重點發展的產業就是“人工智能”,強調要大力開展“人工智能+”行動。
當中央政府把人工智能放在如此高度之后,可以預見,后續各地政府、企業、高校力量都會被動員起來,支持AI產業發展。
就在剛剛過去的1月份,中國銀行就表示,后續要圍繞“AI”產業,投放1萬億人民幣的貸款進行支持。目前,地方政府層面,多個城市都相繼出臺支持AI發展的政策。比如,24年深圳市政府就出臺了《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先鋒城市行動方案》,通過多項政策舉措支持AI的發展。
在政府政策大力支持的同時,中國的人才優勢也是人工智能發展的重要保障。
有美國媒體就曾調侃,目前全球AI技術人才的競爭,更像是在中國的中國人和在美國的中國人之間的競爭。打造AI集群,離不開人才儲備。單就高階程序員、架構師而言,以中國的人口基數和教育普及程度,絕不會輸給美國。
AI的技術迭代,某種程度也是一場智力密度的比拼。也正因如此,美國人限制我們的高端芯片,我們就通過本土工程師們的創新軟件架構,解決了硬件上的缺失。未來當美國人進一步限制我們芯片進口的時候,我們會不會化壓力為動力,反而迭代出能耗更低、效率更高的AI模型,也非常值得期待。
四、結語
目前,中國舞動著應用場景與工業產能的"屠龍刀",美國則握緊算力壁壘與陣營對抗的“倚天劍”,在算法迭代、模型升級之間試探著勝負的天平。美國原本占據優勢,但DeepSeek的出現讓中國又增添了幾分勝算。
中美的AI爭奪戰,鹿死誰手,猶未可知。但柏年相信,決定最終勝負的并非單純的算力軍備競賽,而在于誰能利用人工智能這個工具,真正給經濟發展和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工作帶來益處,給文明以科技,給科技以文明。
當DeepSeek讓OpenAI再次開始開源,當中國的AI讓全球不發達地區的孩子們也能學到美國藤校級別的知識教育,當人們在AI的幫助下遨游星辰大海、邁入科幻作品都不曾描繪過的新紀元,再笑著回顧這場中美AI之戰——這樣美好的畫面,或許才是我們奮戰的意義所在。
后續,關于AI產業的最新進展,以及它將給我們的工作、創業以及投資帶來哪些新的變化、新的機會,柏年也會在私密粉絲圈子里做詳細分享,歡迎感興趣的粉絲朋友加入。
感興趣的請加:tides20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