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壞事變好事?
作者:大鵬
編輯:一晨
風品:俊逸
來源:首財——首條財經研究院
“嚴把入口,企業IPO上市絕不能以圈錢為目的,更不允許造假、欺詐上市。”去年三月,吳清履新“首秀”時的發言依然擲地有聲。
強監管下,裸泳者浮出水面。2025年1月13日,北交所IPO欺詐發行第一案“落戶”高德信。公司在四年里連續披露虛假財務數據,還將其用做上市,涉嫌欺詐發行。深圳證監局決定,對公司予以警告、責令改正,并處1000萬元罰款;對相關高管予以警告并合計處以2270萬元罰款;對實控人兼總經理黃永權采取5年證券市場禁入措施。
執法力度著實不小,也為上市準上市公司們敲響了警鐘。不禁疑問,監管利劍高懸仍鋌而走險,且造假跨度這么長,高德信何以如此任性、又有啥難言之隱?
1
財務造假+欺詐發行
信譽金身崩塌
資本市場,信譽重于泰山。
通過深圳市圳通通信有限公司、深圳市昊銘陽網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等7家公司虛構商企互聯網接入、數字電路等服務業務。2018年至2021年,高德信分別虛增營收1318.29萬元、5651.01萬元、7593.02萬元、6865.57萬元。通過偽造用戶數據等方式虛增家庭寬帶業務收入,同期分別虛增營收4689.07萬元、6735.58萬元、6173.02萬元、6084.96萬元。
兩方合計,高德信上述期間分別虛增收入6007.36萬元、1.24億元、1.38億元、1.30億元,合計虛增收入4.5億元,占當期披露營收比達38.11%、59.77%、75.26%、63.27%。
如此連續造假、大規模造假,可謂罕見。2021年11月3日,高德信向新三板申請并在精選層掛牌。當年11月9日公開披露《向不特定合格投資者公開發行股票說明書(申報稿)》等文件,所涉報告期為2018年至2021年6月。
但僅過半月,2021年11月24日和12月10日,高德信召開董事會會議和臨時股東大會,決議將發行申請變更為在北交所。此時申請文件中,仍引用2018年至2021年報的虛假財務數據。
2021年12月起,高德信接連收到北交所兩輪審核問詢。第一輪問詢涉及募投項目的合理性問題,包括“募投項目覆蓋區域是否存在市場空間不足風險”“新增固定資產和發行人生產經營規模是否匹配”等方面;
第二輪涉及資產核算準確性及減值計提充分性、客戶供應商重合情形下交易的公允性、收入確認合規性、應收賬款壞賬計提是否充分、合作商模式下交易的真實性和公允性等。
可以看到,高德信存在的質疑點不算少,此后公司雖進行了相關回復,并更新2021年報數據,但2022年4月1日突然撤回上市申請,并于同年4月12日終止審核。
彼時公告中,高德信解釋稱因近期資本市場的變化及政策導向,基于公司現狀及戰略發展的需要,審慎考慮決定調整募集資金投資項目。
一直到2024年3月18日,因涉嫌信披違法違規,證監會決定立案,高德信涉嫌財務造假案正式浮出水面,此時距離撤回北交所IPO申請已過去2年多。
違法操作最終害人害己。伴隨造假實錘,高德信的信譽金身崩塌。股價已從2021年10月25日高點14.38元/股跌至2025年1月13日停牌價0.14元/股,區間累計最大跌幅達99%,總市值僅剩0.14億元。
相比高管的千萬罰單,受傷害更大的無疑是眾多股民。業內律師表示,凡于2019年3月28日至2023年6月27日期間買入高德信股票,并在2023年6月27日收盤時仍持有該股票的受損投資者,或可向公司索賠。2025年1月14日,黃永權提出離職。高德信表示這對公司經營造成重大影響。
換言之,除了千萬罰單、終止IPO,高德信后續還有煩心事。如何修復信譽金身,是一個靈魂考題。
2
保薦券商追問
一個疑問在于,申請上市過程中,高德信引用了長達四年、且占比極高的造假數據,保薦人難道沒發現?
公開資料顯示,高德信的主辦券商兼IPO保薦券商為華安證券。雙方合作已多年,如2015年6月高德信在全國股轉系統掛牌并公開轉讓,主辦券商就是華安證券。
從被證實參與造假的主要供應商和客戶看,操作用法并不多高明,存在一些較明顯疑點。
以圳通通信為例,據申報材料顯示,其是高德信2019年至2021年第一大供應商,采購金額分別為11289.46萬元、10405.68萬元、5190.42萬元,占高德信當年采購總額比51.19%、46.64%、24.86%。同時,圳通通信還曾是高德信大客戶,2018年向后者采購了543.40萬元的商品服務。供應商與客戶重疊,容易引發利益輸送、財報不真實、內幕交易等風險質疑,常是監管審查的重點,但華安證券未進行過說明。
再者,高德信向圳通通信采購的項目包括帶寬資源、工程施工以及軟硬件。并沒從三大運營商直接采購寬帶資源,其中,高德信向圳通通信采購的大部分光纜產品,也是圳通通信從湖南中銳光通信設備有限公司、深圳市福田區佐博歐電子商行等采購。那么問題來了,本就位于深圳的高德信為何要通過圳通通信“繞道”采購?
此外,高德信存在與圳通通信簽訂光纜采購合同但報告期前已確認相應資產的情形,同時存在所簽光纜采購合同簽訂日期晚于合同履行截止日期的情形。無獨有偶,2019-2021年高德信在與第二大寬帶資源供應商的盟邦科技合作中,同樣存繞道三大運營商的現象。2019年至2021年,高德信從昊銘陽網絡采購的寬帶資源金額分別為1143.08萬元、951.7萬元、842.82萬元。
據新浪證券上市研究院,目前參與高德信財務造假的7家供應商、客戶,有5家注銷,盟邦科技處于清算狀態,經營異常比例較高。而回顧華安證券過往,2024年上半年其被安徽證監局采取責令改正措施,一個原因即是在開展投資銀行業務過程中,個別項目盡職調查不充分,質控、內核把關不嚴,持續督導不到位。
聚焦此番高得信造假案,華安證券有無失職失察瑕疵,不做評價等待時間作答。但據高得信2025年1月22日公告,公司已累計 2 年未按協議約定向華安證券支付持續督導費用。后者擬單方解除高德信的持續督導協議。
若華安證券單方解除持續督導協議后滿三月后,如果無其他主辦券商承接公司的持續督導工作,根據相關規定全國股轉公司將可能終止高得信股票掛牌。
3
鋌而走險背后 業績過山車
廣東業務占比超九成
偷雞不成蝕把米,實在有些得不償失。不過看看歷年基本面,或會對這番鋌而走險多份理解。
2020年起,高德信業績猶如坐上“過山車”、起伏加大。2018年至2020年營收分別為1.58億元、2.07億元、1.83億元,同比增速28.42%、31.47%、-11.74%。同期凈利為4,154.33萬元、5,714.45萬元、6,060.92萬元,增速73.48%、37.55%、6.06%。
2021年至2023年,營收2.05億元、1.62億元、1.65億元,同比增速11.91%、-20.70%、1.58%;扣非凈利7018.71萬元、-1.20億元、1707.77萬元,增速18.99%、-270.32%、114.29%。
值得一提的是,近兩年年報發布也不乏坎坷。2023年4月末,高德信發布預計無法按期披露的公告。次月又發布擬變更會計師事務所的公告;直到2023年6月28日,2022年報才姍姍來遲。2024年4月在被證監會立案調查的情況下,審計機構——深圳皇嘉會計師事務所又對2023年報出具保留意見報告。
截止目前,高德信還未披露2024年三季報,據2024半年報,公司上半年營收9026.62萬元,同比增長18.48%,凈利961.12萬,同比下滑20.45%,每股收益0.1元,凈資產收益率3.01%,每股經營現金流量僅0.2505元,
公開信息顯示,高德信是一家專業的增值電信運營商及服務商,主要為用戶提供互聯網接入和專線組網等服務。
雖是線上業務,市場卻主要集中在廣東省內。以2021年為例,證監會首輪問詢中公司回復顯示,當年上半年,高德信分布在廣東、其他地區的業務占比分別為97.05%、2.95%。
高德信也坦言,公司根據業務資質許可的經營范圍,主要在廣東省內開展增值電信業務,導致報告期內來自廣東省的主營業務收入占比均在90%以上,區域集中度較為明顯。若公司未來不能有效開拓廣東省以外市場,仍將面臨市場區域集中的風險。
行業分析師王彥博表示,區域集中有利企業更高效匹配資源、降低成本、贏者通吃,然若過度依賴易帶來成長天花板,尤其市場出現波動或突發不確定性,對企業業績影響也會很大。
從行業視角看,賽道正處洗牌調整期。據工信部發布的2024年1—11月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運行情況。1—11月互聯網業務收入增長放緩,利潤總額降幅收窄。規模以上互聯網和相關服務企業完成互聯網業務收入16186億元,同比增長0.1%,增速較1—10月回落2.2個百分點。實現利潤總額1434億元,同比下降0.3%。
4
輕裝上陣、壞事變好事?
從上市監管看,此番造假翻車也反映出IPO難度加大、查處力度不斷加大。
實際上,財務造一直是打擊重點。證監會披露數據顯示,2021-2023年共辦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違法案件397件,其中造假案件203起,占比超五成。證監會表示,案件查辦情況中,欺詐造假的上市公司只是少數,但一定程度上損害上市公司群體形象、動搖投資者信心。
2024年初,證監會明確表態,讓造假者“傾家蕩產、牢底坐穿”。當年11月,證監會主席吳清在第三屆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上再次強調,針對財務造假頑疾,證監會加強部際協調和央地協同,加快構建綜合懲防體系,開展打擊上市公司財務造假專項行動,強化立體化追責。
據財聯社,2024年前10月查辦相關案件658件,罰沒款金額110億元,已超去年全年。
同頻上“緊箍咒”的還有第三方監管,如2024年7月,證監會等六部門發文明確指出,堅持“追首惡”與“打幫兇”并舉,強化對造假責任人及配合造假方的追責。密切跟進系統性、團伙型財務造假特征及演變趨勢,依法從嚴打擊通過偽造變造憑證、利用關聯方虛構交易或第三方配合等方式實施系統性造假的行為。全面懲處財務造假的策劃者、組織者、實施者、配合者以及專業化配合造假的職業犯罪團伙,堅決破除造假“生態圈”。
2024年10月,中金公司因在思爾芯科創板IPO保薦業務中未勤勉盡責,被責令改正、給予警告,并罰沒800萬元。
在首財看來,長牙帶刺的強監管對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提振投資者長期信心大有裨益。比如申報即擔責,對涉嫌重大違法違規行為的發行人,即使撤回發行上市申請,仍難逃追查和懲處。進而有助從根本上整治“一查就撤”現象,阻斷發行上市“帶病闖關”,從源頭上重塑良幣生態、保護投資者權益,讓違規零容忍落到實處。
世間事往往禍福相倚。對高德信而言,此番處罰“靴子”落地也非完全壞事。若能以此痛定思痛、沉下心補短板、打補丁,坐透業務精進的冷板凳,未來卷土重來、再戰IPO江湖也未可知。
隨著黃永權辭職,下一接棒人是誰?能否輕裝上陣、守正創新、重振雄風,把壞事變好事?告別高德信、迎接高德信,一切剛剛結束、一切剛剛開始!
本文為首財原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