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時代,什么是稀缺能力?提出好問題的能力,就是一種稀缺能力。當然提問能力,不僅是在與ChatGPT或DeepSeek等交互中很重要,在日常生活中也至關重要。
一個強而有力的好問題,就像一座橋梁,一把鑰匙,可以帶我們通向未知的領域。什么是好問題?我舉個例子,仔細聽好,比如你在跟下屬探討項目問題,或者在跟孩子溝通學習問題,在談話的最后,你問了一個問題,有三種問法,你看看哪一種問法更好?
第一種:你將要做什么?第二種:你打算怎么做?第三種:你能夠做什么?
這三種問法,你覺得哪一個更好,為什么?好像看起來沒什么區別,但是其實區別很大,給你三秒鐘思考一下,你將要做什么,你打算做什么,你能夠做什么。其實,第一個問題更好,為什么?因為一個問題就是一座橋梁,它引導對方的思維指向行動,尤其是接下來的起手行動。
相比之下,第二個問題(你打算做什么),有2個不足,第一個是它讓對方還是停留在思維層面,聚焦于發散的方法論和規劃的思考,無法聚焦接下來的行動,第二個是它給對方帶來了更多的自證和責任的心理壓力。
第三個問題“你能夠做什么”,這是一個帶有封閉性和局限性的問題,一方面它限制了對方的思維拓展,一方面它強化了對方能力與職責的關聯。
第二個和第三個問題,都可能引發對方解釋自己的方法和能力,進而引發更多不必要的對話,而相比之下,第一個問法,更加簡潔有力,被稱之為:強而有力的問題。
我們把這個問題帶入具體場景,你感受一下不同問法的差異。假設你的團隊在負責一個校園活動策劃,在活動籌備前,你問成員小王:“接下來,你將要做什么”:小王回答 “我要聯系場地負責人,確定活動當天的場地使用時間和注意事項”,直接給出具體行動。而如果你問“你打算做什么”:小王可能說 “我打算先制定一份活動當天的流程安排表,和各環節負責人溝通確認”等等,小王可能滔滔不絕講一堆他的“打算”,最后也無法落地執行。而你問:“你能夠做什么”:小王回答 “我可以用我的設計技能,制作活動宣傳海報” 小王可能聚焦于自己能力和職責范圍內的工作,而不會去設想其他可能的,但對項目更有幫助的事情。相比之下第一種問法:你將要做什么,更加聚集接下來的行動,而不是方法論和能力問題,而且降低了對方心理壓力。
好的問題就像一座橋梁,一把鑰匙,它能在思維與行為、自我與他者、現狀與目標、現象與本質、行為與意圖、已知與未知之間建立聯系,要么激發對方深入思考、打開更廣闊的思考空間,要么把談話引向你的目的與意圖。不要小看一個問題,問題本身可能體現了你的身份、前提假設、目的意圖、思考視角等等因素在其中,只是我們大多數時候并不自知。
蘇格拉底說,“真正的智慧是知道該問什么。” 蘇格拉底時常在雅典街頭向人提問,引發他人思考,啟迪他人智慧。蘇格拉底把自己隱喻為精神的助產士,通過提問激發他人的內在智慧。關于如何提問,我整理了一個提問模型和具體示例的思維導圖,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留言“提問模型”,分享給你。
在人工智能時代,答案很多,但是好的問題卻很少。哲學是一門關于智慧的學問,好的問題是打開智慧的鑰匙。正如羅素說:哲學就是在那些看似習以為常的地方去發現問題。
關于更多哲學思維方法和哲學智慧,歡迎參加3月份15-16兩天,我在杭州的哲學與人生線下課,這次線下課,是在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校區內舉行,除了有兩天哲學思想盛宴,還有專業導覽美院的藝術館與博物館,讓你感受身與心的放松。這次課程我們圍繞哲學、思維、社會與人生四個模塊展開,有深刻的哲理智慧,也有通俗易懂的案例解析,幫助你用哲學思維洞察生活、事業、情感和人生的本質。這次我們采用的是小班制,名額有限,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留言給我咨詢報名,我們杭州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