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8日 總第778期
本期編輯:張正陽 葉維杰
審核:葉維杰 關云逸
執行主編:陳卓
*閱讀今日日報,請關注“南亞問題研究小組”微信公眾號
圖源網絡
《印度時報》2月7日報道,印國防部以“含有自華進口零件”為由取消與國內制造商簽訂的400架無人機訂購合同。2023年,印國防部與金奈一私企簽訂了包括200架中空無人機、100架重型無人機、100架輕型后勤無人機的采購合同,或悉數部署在中印邊境地區以應對“潛在軍事對抗”。目前,該訂單因使用自華進口零件被取消。消息人士稱,自華進口零件或存在“惡意代碼”等網絡安全威脅,這將加大印軍方的數據和運營安全風險。因此,印國防部將“本土企業生產軍用無人機時使用中國零部件和電子設備”視為重大安全隱患,正在建立更為嚴格的審查機制確保所采購的軍用無人機不含任何中國零部件、電子設備、“惡意代碼”。值得注意的是,印國防部已向印工商聯合會(FICCI)、工業聯合會(CII)、工商聯會(Assocham)等行業組織施壓,要求其提醒并警告本土企業遵守審查要求。
NEWS
圖源:新德里電視臺
新德里電視臺、《印度時報》2月7日報道,美驅逐印非法移民引發在美印度留學生群體強烈擔憂。據印留學生透露,近期美執法機構加大對留學生群體的審查力度,“‘穿制服的官員’經常隨機抽查他們的身份證和‘選擇性實踐培訓’(OPT)證件”。OPT是美國F-1簽證持有者在完成學業后,允許其在美從事與專業相關工作的臨時工作許可,通常為期12個月,但在美留學生經常在許可到期后仍在美工作。對此,有專家建議印留學生應避免從事超出許可和簽證限制外的工作。值得注意的是,在印在野黨不滿“美以非人道方式遣返印非法移民”之際,印外長蘇杰生稱“美驅逐印非法移民的做法‘早有先例’”,2009年以來美累計遣返15756名印非法移民。蘇杰生強調,美印的工作重點應該是“在打擊非法移民的同時確保被遣返者的權益”。
NEWS
圖源:《印度快報》
《印度快報》、路透社2月7日報道,孟外交部2月7日向印駐孟高級專員公署遞交抗議函,要求印方阻止孟前總理哈西娜發表“虛假、煽動性”言論。據悉,哈西娜2月5日發表線上講話,指責孟臨時政府以不符合憲法的方式奪取政權,呼吁其支持者抵制孟臨時政府。同日,孟部分民眾發起抗議并毀壞哈西娜之父、孟加拉國“國父”謝赫·拉赫曼(Sheikh Mujibur Rahman)故居。對此,印外交部稱孟民眾毀壞拉赫曼故居是“破壞行為”,孟臨時政府則表示這是對哈西娜“暴力行為”的回應。孟外交部2月7日表示,哈西娜的不實言論嚴重傷害孟民眾情感、破壞孟國家穩定,是“敵對行為”,這嚴重不利印孟兩國關系發展。為回應孟外交部關切,莫迪政府召見孟駐印特使,稱哈西娜以個人身份發表言論,不應將哈西娜的個人言論與印外交立場混為一談。
NEWS
圖源:“夢回糊涂”微信公眾號
The Wire網站2月6日報道,緬甸民地武“庫基國民軍”(KNA-B)“人民國防軍”(PDF)同印曼尼普爾邦的“山谷叛亂組織”(VBIG,梅泰“叛亂”組織,由“曼邦人民解放軍”領導)在印緬邊境激烈交戰,造成至少20人死亡。據悉,在此次交戰中,親緬軍政府的印方叛亂勢力VBIG、聯合解放陣線(Koireng派)(UNLF-Koireng)成員出現傷亡,上述組織已在曼邦首府因帕爾為其舉行“象征性葬禮”。一直以來,緬方面持續為印“叛亂”組織提供庇護,這些組織正直接或間接參與緬甸戰事。另據悉,印緬邊境沖突不斷導致大批緬村民逃往叢林深處尋求安全。此外,近期已有超260名緬居民越過邊界進入印一側。
NEWS
圖源網絡
《印刷報》2月7日報道,莫迪2月10日-12日擬赴法國會見法國總統馬克龍,或重點關注印法在“印度-中東-歐洲經濟走廊(IMEC)”項目、核能、人工智能、國防等領域合作。IMEC建設方面,鑒于印法系IMEC項目的兩個端點,兩國擬重點關注推進IMEC的進程。目前,法國已任命熱拉爾·梅斯特雷特(Gérard Mestrallet)為總統特使協調項目合作。但受中東局勢不穩定影響,IMEC項目進展一直慢于預期。核合作方面,印法有望簽訂小型模塊化核反應堆(SMR)協議,助力印清潔能源轉型,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2023年,印法推出《地平線2047》,同意建立小型和先進模塊化反應堆伙伴關系。人工智能方面,印法擬將2026年設為法國-印度創新年,馬克龍或訪印并出席該計劃啟動儀式。莫迪將前往巴黎參加人工智能峰會。國防合作方面,印法或關注飛機、發動機、潛艇等技術和軍備交易。目前,印法已經完成“采購26架陣風戰斗機”的談判,雙方正推進“印加購三艘法鲉魚級潛艇”的談判,有消息稱這筆交易有望順利達成。
NEWS
印度越南都有良好發展預期 圖源:彭博社
《越南投資評論》2月8日報道,印度-越南經貿關系正不斷升溫,或在2025年成全球經濟新亮點。2024年,印越經濟均表現強勁,雙方也正進一步推動經貿合作。2024年12月,印駐越南大使館組織印越雙邊貿易和投資合作活動,評估了化學、制藥、農業、服裝和紡織品、電力、銀行業等領域的發展趨勢和未來機遇,印越貿易合作熱度有望更上一層樓。越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14-2024年,兩國貿易額年均增長率為11%,2024年或達150億美元($15 billion)。此外,印對越出口額年均增長7.2%,而越對印出口額年均增長14.8%。2024年7月,越總理范明政赴印參與雙邊商業論壇,單獨會見眾多印專業公司負責人。分析人士指出,此舉表明雙方在數字應用、電信、金融科技、半導體、人工智能、生物技術、稀土等新興科技領域存在廣泛的共同興趣與合作空間,預計2025年雙方或推動更多投資合作。此外,2009年“東盟-印度貨物貿易協議”審查預計在2025年底完成,這或進一步推動印同東盟國家的經貿合作。
NEWS
全球經濟增長面臨巨大不確定性。圖源:《每日簡報》
美“Substack”知識平臺2月3日發表題為《印經濟的重大啟示》的評論文章指出,2025年印面臨金融過度擴張、資本流入萎縮、通脹結構性失衡、地緣經濟重構、人工智能沖擊五大挑戰。
1月31日,印財政部發布的《2024-25年經濟調查》指出,當前國際形勢不確定性進一步加劇,嚴重影響印經濟發展前景,印國家發展正處于“生死攸關”時刻。一是經濟金融化風險積聚。近年來,印資本市場快速發展,企業融資渠道“去銀行化”趨勢明顯。印金融過度擴張已成既定事實,而金融業的資源虹吸效應正擠壓實體經濟發展空間。對此,印有必要采取構建智能監管框架控制金融業影響力、推進數字金融基礎設施建設等措施確保金融業適度發展。
二是投資吸引力顯著弱化。數據顯示,2024年 3 月至 11 月期間,印凈 FDI 流入量從 2023 年同期的 85 億美元暴跌至僅 4.8 億美元。雖然總FDI 流入實際上增長了 17.9%,但更多的投資正在被匯回其來源地。FDI流入量銳減的原因一是商業監管過度形成市場壁壘,將眾多投資者拒之門外;二是印產業基礎薄弱、結構性問題顯著導致競爭力下降。以紡織業為例,碎片化的生產結構導致印國內難以出現能夠實現“從纖維到時尚”的大型企業,疊加監管系統程序繁復、官僚主義色彩濃厚,進一步削弱印產業競爭力。對此,印有必要采取“引資+放寬管制”雙重策略,提升資本利用效率。
三是通脹機制出現結構性失衡。印2024年通脹走勢與全球趨勢形成鮮明對比,其中食品價格對印整體通脹的影響最為顯著。數據顯示,僅占消費者價格指數(CPI)權重8%的蔬菜與豆類卻在2024-25財年貢獻了近三分之一的通脹壓力。據分析,盡管氣候變化、極端天氣是印蔬菜價格上漲的重要誘因,但特定品類食品價格異動表明印食品供應鏈系統存在系統性缺陷。對此,莫迪政府需采取應急價格干預措施,同時考慮啟動改革確保農業穩定發展。
四是地緣經濟碎片化。當前,全球經濟正經歷從超全球化向“地緣經濟碎片化”的根本性轉變,其中中國是核心變量。例如,中國掌控全球80%以上的光伏組件、60%的風能發電能力、80%的電池產能。而印75%的鋰離子電池依賴中國進口,關鍵綠色技術的本土制造能力近乎空白。為實現能源轉型目標,印需將投資率從GDP的31%提升至35%。然而,在日益碎片化的全球經濟中,印平衡放松監管與保護本土產業發展的難題將長期存在。
五是勞動力市場面臨人工智能沖擊。為滿足不斷增長的勞動力就業需求,2030年前印需每年創造785萬個非農崗位,但這一時段內印38%的勞動者將遭遇“技能斷層危機”(即勞動力技能需求快速轉變)。其根源在于印畸形的“服務業主導”發展模式——相比制造業主導的經濟體,印IT從業人員多集中于低端服務領域,而這些崗位恰恰是人工智能替代的重災區。對此,印需立即建立勞動力培訓機構、就業安全保障服務機構以及為調整未來人工智能部署的管理機構,以應對潛在挑戰。
*閱讀今日日報,請關注“南亞問題研究小組”微信公眾號
本期編輯:賈麗豪
本期審核:江怡
*前往公眾號后臺發送“編譯”,即可查看往期編譯合集
▲政報·102期 | 為保2024大選,印人黨打算收割這個群體的選票了.....
▲經報·96期 | 印落后中國16.5年,但正在快速縮小差距!
更多內容請見↓
評論區留下寶貴的意見或建議,但請務必保持友善和尊重,任何帶有攻擊性和侮辱性語言的留言(例如“阿三”)都不會被采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