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9月初,為紀念抗戰勝利四十周年,淮南市抗日史料征集小組在全市范圍內征集、搜集地方抗日革命史料。其中,有一位名叫俞步門的離休老干部,回憶起了自己當年在抗戰之時的幾段經歷,其中一段抓鬼子的情節頗為精彩。
“在當年,據點里的鬼子兵出來,總是喜歡帶上幾個日偽軍,來給自己作勢、壯膽。殊不知,一旦真正遇到突發情況,他們身旁的那些日偽軍,根本靠不住,那些人跑起來,跑得比誰都快!”俞老爺子回想起這段往事,不由地大笑起來。
事情還要從1941年6月底說起。
當時,俞步門是新四軍七師巢湖支隊的一名班長,支隊首長派人將俞步門叫到支隊部,對他說:
“上級指示,近期要抓一些活的日本俘虜,我與幾名負責的同志們商量了一下,決定將這項特殊的任務,交給你這個“摸瓜隊長”來做?!?/p>
這個“摸瓜隊長”倒不是當時巢湖支隊所設的一個職能分管,而是因為當年俞步門年輕力壯,在游擊隊里面,打仗憑著一股沖勁兒,腦子又特別好使,經?;b摸到敵人據點之內偵察情況。而且,他在執行偵察任務的時候,往往會順便抓回來一兩個“舌頭”,這種抓“舌頭”的情況,在部隊里面俗稱“摸瓜”。俞步門經常出去,“摸”的“瓜”最多,因此,久而久之,也就被同志們戲稱為了“摸瓜隊長”。
支隊首長指了指俞步門,語氣鄭重地說道:
“俞步門同志,你必須在幾天內抓到活的鬼子兵,將之送到支隊來,你有信心嗎?”
當時的俞步門,年輕力壯,渾身干勁兒十足,打仗不怕死,遇到困難自然是迎頭而上,更何況,“摸瓜”這種事兒對他來說,壓根就不算什么困難。
因此,俞步門當即雙腳一并,立正,向著首長大聲回答:
“保證完成任務!”
接到任務之后的俞步門立馬開始行動,他隨即在游擊隊里挑選了張杰、張純相兩名精干的人員,準備一番之后,第二天便開始領著這倆人,悄悄來到了下塘集火車站(現淮南市長豐縣下塘集火車站一帶)附近,進行偵察。
下塘集火車站處,經常有鬼子兵來回巡道,對方戰斗力不強,而且人數也不太多,比較適合下手。
經過一番仔細的偵察之后,俞步門他們掌握了巡道日軍的活動規律。
隨后,在一天的后半夜里,俞步門領著張杰、張純相兩人,每人帶了一支短槍,兩枚手榴彈,化裝成趕集做生意的農民模樣,趕在天亮之前,來到了預定的目的地處。
清晨之時,暑氣尚未騰起,青草之上,掛滿了晶瑩的露珠,眾人伏在草叢之內,嗅著那股混著泥土、雜草,微微發苦的味道,目光直視前方不遠處的那段鐵軌。
不多時,便看到兩名鬼子兵扛著上了刺刀的步槍,身后跟著兩名日偽軍,幾人沿著鐵軌延伸的方向,一直巡邏到了近處。
俞步門站起身,走到鐵軌旁邊的田頭,彎下腰,用手拔著雜草,同時用腳不斷地摟摟土,一步步靠近著目標,草叢之中,張杰、張相純兩人掏出了槍,時刻準備著......
突然,一名大約摸三十來歲的鬼子兵,老遠向著俞步門這邊問起話來:
“你的,苦力的!什么的干活?”
俞步門聞聲,趕緊直起身,上前湊近幾步,彎腰亮起小拇指回答道:
“我的,種地的干活,大大的良民!”
說話間,那倆鬼子兵與日偽軍來到近前,先前問話的鬼子兵點了點頭,“嗯”了聲,“種地的頂好!”
此時,兩人距離不過三步,趁著對方不注意的檔口,俞步門猛地躥過去,大喊一聲,一把奪過了對方肩扛的步槍,隨之將之甩到了一旁,緊接著,一個掃膛腿將對方摔倒一旁。
那鬼子兵倒地后,一面掙扎著想要起身,一面扭頭向后面,想要招呼同伴過來,就在這時,俞步門撲了上去,跟地上的鬼子兵扭打起來,而一旁的張杰、張純相兩人則飛一般躥了出來,直接扭住了另外一名年輕的鬼子兵。
倒在地上的鬼子兵本想拼死掙扎,為后面的那倆偽軍爭取一些機會,然而,扭打之中,當他向著偽軍站著的方向看去之時,頓時動作一僵,被俞步門瞅準機會,猛地揍了好幾拳,再也沒有掙扎的氣力了。
原來,當俞步門他們沖過來的那一刻,后面的那倆偽軍壓根就沒有想過要幫忙,而是直接轉身,撒丫子跑路開溜了。
隨后,俞步門與另兩位同志們將這兩個鬼子兵捆綁結實,然后用毛巾堵住嘴巴,拉著倆人向著附近的村莊走去。
“那個年輕的小鬼子,還算老實,默默地跟著我們走。那個大鬼子就很頑固,怎么也不肯走,賴在原地就是不抬腳。當時時間緊迫,又要抓活口,不能打死他,沒辦法,我們只好求助旁邊地里干活的老鄉們,大活兒找了個杠子,把他像是抬豬一樣,綁在杠上,抬到了根據地?!倍嗌倌旰?,俞老爺子再想起當年抬鬼子的情況,不禁莞爾。
感謝閱讀,我是青史如煙,聊小眾歷史,不一樣的草根故事,本文是革命珍聞錄(第三輯)——第694篇,歡迎大家關注,翻閱下面合集內的往期精彩內容,歡迎評論、轉發,共同弘揚正能量,謝謝大家。
參考資料:《淮南黨史資料》,俞步門回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