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想智界R7剛上市的時候,很多人說它太貴了,甚至也因為智界先前的那款S7遭遇碰壁,導致R7也被不看好。而在智界R7上市100天,卻收獲了58000臺大定。
這說明,當時說它貴的,根本不是它的群體。與此同時,不覺得它貴并且真想買它的,大有人在。
雖然,真想買智界R7的人可能完全不屑于看我們這篇內容來權衡要不要買,但基于我之前試過智界S7覺得那是一輛不錯的車,同時我也認為智界R7紙面上的硬件基礎夠高級,并且SUV的屬性意味著這是一款比智界S7更合理的車型,再加上,我現在也是一位新能源車的用戶,所以我自己對智界R7也挺感興趣的。
標配標配還是標配
可能正是因為之前智界S7遭受到了毒打,智界R7在底盤方面的誠意給得很足,不僅是前雙叉臂后五連桿的結構,還全系標配了空懸和連續可變阻尼減震器,并且帶有路面預瞄的功能,也就是傳說中的“滿血途靈平臺”。同價位的車型確實好像沒別的車能這么給,那么問題來了,滿血途靈它到底靈不靈?
試駕下來,我覺得智界R7的底盤還不錯,它跟同樣配備空懸以及連續可變阻尼懸架的頂配智界S7風格是不同的,頂配智界S7明顯偏運動,整體表現跟同級標桿小米SU7(參數丨圖片)相比也能達到八九成的功力。
而智界R7比起智界S7要舒適一些,所以它就不再是智界S7那種既運動又高級的路子了,智界R7整體的風格軟了一些,沒有了那種“吸”在地面上的感覺,有一說一,我覺得這么一來它也少了一些高級感。
不過這都是相對頂配智界S7來說的,單論智界R7的話,我推薦你用運動模式,或者把懸架高度調到比標準狀態要低一級的高度,那么它的濾振質感,大起伏之后的車身姿態控制,還有左右相繼通過減速帶的車身搖晃程度,其實都做得挺好的,比我的樂道L60要好。
當然了,智界R7比樂道L60還是貴了一截的。
而在轉向方面,智界R7倒是延續了S7那種又輕又靈敏的風格,乃至享界S9,轉向系統的特性都是一脈相承的。當初我覺得智界S7一整套操控性格還是比較一致的,但是對于懸架設定軟和更軟的智界R7和享界S9來說,就有那么一點點奇怪了。
再有是動力系統,我試駕的是頂配Ultra版,雙電機,前150kW后215kW,3.9秒的破百時間意味著它的動力儲備絕對是充沛的,實際上我認為單電機版本的動力儲備應該也很夠了,畢竟5.9秒破百也挺快的了。倒是智界R7后來追加的增程版,雖然只提供單電機版本,但驅動電機功率也有200kW,只是可能因為電池的放電倍率以及重量的原因,零百要7.4秒,這動力夠不夠就要閣下親自去試駕一下了。
除了動力儲備之外,在關乎動力的其他方面,智界R7做得都不夠好,第一個是動能回收,H系的幾款車好像都沒有提供多個分級的動能回收力度,就一個“標準”和“強”,而且如果你要用強動能回收,就會發現它的臨界點來得并不是很平滑,這方面可以說是跟比亞迪打了個平手。但如果你不追求這些“高階開法”,只需要正常開的時候它能有正常的動力響應以及慣性滑行表現,那倒是沒問題。
還有一個是聲音,現在是2025年了,我覺得要求一輛30萬左右的電動車,在運轉的時候幾乎聽不見電機的聲音,不算過分吧?反正智界R7的電機聲是有點明顯的。當然,這個問題在H系的產品序列當中也不只是智界R7有。其他方面的噪音控制倒是能達到這個價位的中上水平。
綜合來說,我認為智界R7在動態方面的表現,在同價位的車型里,屬于是中上的水平了,尤其是“滿血途靈平臺”的底盤部分,確實還挺靈的。
合理且好使
接下來說說設計,審美這東西確實是見仁見智的,不過我確實覺得智界R7這車大大小小的設計是很合理的。
雖然你可以把智界R7歸到轎跑SUV這個類型,而轎跑SUV又是一個容易被群起而攻之的發明,但,我真的認為智界R7,還挺好看。其實大家不必因為它是個轎跑SUV就提前把有色眼鏡戴上。
從整體的車身比例,再到很多細節的處理,智界R7都做得挺好的。就比如說轎跑SUV爭議最大的尾部造型,我覺得智界R7的尾部弧線就比奔馳寶馬的轎跑SUV都要好看,飽滿流暢且協調,同時又沒有出現國內品牌容易出現的設計過度問題。說白了就是,既沒有過于激進,又不土,真的挺好的。
而且智界R7在細節功能上也有創新,有一個新功能——KK前備箱,KK就是Knock Knock,敲敲的意思,你只要在指定區域敲兩下,前備箱就解鎖彈開了。這個新功能雖然好像只是個噱頭,但其實對于前備箱的使用體驗帶來了很大的提升,因為以往你要用前備箱的話都得到車里面去把它打開,用起來不如后備箱方便?,F在智界R7的前備箱非常方便打開,而且關閉還帶電吸,你有這車的話,前備箱的使用率應該會很高。
前備箱的出現就是因為電動車不需要在原本的“引擎艙”布置引擎等部件而騰出了空間,跟前備箱類似的儲物空間,智界R7身上還有一個,后排座椅下方設有兩個容積不小的抽屜。這個位置原本是油箱的位置,智界R7可以說是高效地利用上了這些電動車機械部件已經不需要使用的空間,這一點我挺欣賞的。
當然了,如果你買的是增程版智界R7,就沒有這兩個體驗很好的儲物空間了。
智界R7的內飾設計整體上跟智界S7是沒什么區別的,從大概念到小細節幾乎都如出一轍。但是之前我們在智界S7上會覺得坐姿有點高,但是來到智界R7這里就沒這個問題了,因為它本身就是一輛SUV,所以坐上去之后,無論是視野,還是各種交互操作的過程,都會更協調自然。
至于空間,這個尺寸的純電SUV空間都不會是問題,我認為智界R7最合適的車廂配色是米色,雖然它一共有四種配色可選,但其他兩種淺棕和深棕好像都不太搭這種年輕簡約的風格,而黑紅配色嘛,可能是我心目中有很多很不錯的黑紅內飾,所以我覺得智界R7的黑紅內飾效果并不是特別好。
那么智界R7到底貴不貴?
增程版24.98萬起,純電版25.98萬起,單看這個起售價格,確實比同期推出的好幾款同類新車都要貴了那么一點,比如極氪7X、智己LS6,阿維塔07等,比我的樂道L60就貴得更多了,甚至已經不在一個價位區間了。
但怎么說呢,這幾款車在大方面的使用體驗上,比如說空間、動力,甚至到行駛質感這些方面,都是沒有拉開很大差距的,算是屬于同一梯隊吧,只是各款車型都有各自的亮點,比如樂道可以換電,而智界R7的最大優勢……你懂的。
另外就是各自的產品策略也不同,像剛才所說,智界R7全系標配空懸和連續可變阻尼懸架,所以盡管起售價貴一點,但實際上卻沒那么貴。
再大膽一點,把智界R7拿來跟鴻蒙智行體系內的同價位車型對比一下,比如問界M5、M7,你細品一下就肯定不會覺得智界R7貴了,甚至還會發現智界R7就是鴻蒙智行這些車里面性價比最高的那款,沒有之一。
有鴻蒙智行的群眾基礎,又有不錯且合理的產品力和價格競爭力,這就已經足以讓智界R7在市場上得有一席之地了。
但我還是有一些疑惑的,就是在于它的配置排布方面。在我看來,入門的Pro版當然是最值得買的,因為往上一個配置級的Max版,比Pro版要貴4萬,多出來的配置大致是城區高階智駕的硬件(激光雷達等)以及座椅方面的配置,后者可以通過總價為2.5萬的選裝包獲得,換句話說,城區高階智駕硬件價值1.5萬。
當然了,不少鴻蒙智行的消費群體都是沖著智駕去的,所以實際上Max版可能更受歡迎,但你買了Max版的車,它也只是有了城區高階智駕的硬件,你還得花1萬去開通城區高階智駕的軟件,否則你買Max版的意義就不大了。
還有電池容量方面,Pro和Max給的都是82度電池,但Max可以花2萬選裝100度,續航從667km升級到802km,Pro則不提供選裝。也就是說,如果你要100度的電池,至少要從29.98萬的Max版再加2萬,然后你又會覺得如果不開通城區高階智駕的話,你那套價值1.5萬的城區高階智駕硬件也就白買了,所以你可能會選擇多花1萬開通軟件。說到這里,我已經不知道這算是止損還是反向止損了,反正這樣買的話,智界R7就確實不便宜了。
結論就是,如果你像我這樣,覺得82度電池夠用,同時對城區高階智駕完全沒有剛需,那么直接買Pro版,它就挺有性價比的。說白了,我還是認為現階段沒必要花費太多的代價去使用一套高階智駕,各位也真的不要過于依賴這東西,即便它是遙遙領先的那套。
在我寫完這篇文章的這一天,特斯拉正好發布了Model Y煥新版。這幾年Model Y可以說是統治了20多萬的純電SUV市場,并且銷量上的優勢非常大。但我覺得Model Y今年不會那么輕松了,因為現在我們有很多中國品牌的純電SUV可以選了,甚至也可以說它們每一款都比Model Y更適合中國消費者去選擇。
雖然不是每一款中國品牌的20多萬的純電SUV都能對Model Y帶來壓力,但總有那么兩三款三四款,會成為這場圍攻Model Y大戰中的主力,智界R7就有這樣的潛質。
總第2132期
作者:陳厚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