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嘉豪
(武漢大學社會學院)
過年期間,我陪同父母前往家鄉的一座城郊游樂場玩樂。這座城郊游樂場已開了近十年,因其游樂設施完善、價格合理,在當地積累了不小的人氣,每逢節假日我們一家都會為這家游樂場貢獻營業額。我很喜歡游樂場的氛圍,里面的游客臉上寫滿了快樂:孩童們在旋轉木馬上開懷大笑、年輕人在海盜船上肆意狂呼、中年人駕駛著碰碰車較勁、還有鬼屋里的驚聲尖叫。
可是今年故地重游,我卻高興不起來。這座城郊游樂場已不復往日的盛況,原本的熱鬧被蕭條所取代:旋轉木馬呆立在原地、海盜船銹跡斑斑、碰碰車成了僵尸車、鬼屋里靜得像圖書館一樣……這座城郊游樂場頹勢盡顯。在游樂場里逛了一圈,我遇到了游樂場的老板,曾經意氣風發的他如今眼里滿是落寞,看到我這個老顧客,他強顏歡笑打了個招呼:“好久不見,又過來玩啦?”我則是好奇問道:“老板,這里這么不熱鬧了?”“唉,現在生意不好做?!庇谑俏议_始和老板攀談起來,從老板口中,我得知這座游樂場這幾年一直在走下坡路,也對其面臨的困境有了一些思考。
一、資本齒輪絞碎游樂場的空間詩學
傳統游樂場作為20世紀工業化進程中的“快樂烏托邦”,其空間生產曾承載集體歡騰功能。但在城市更新中,土地資本增值需求催生“迪士尼化”商業綜合體,標準化、可復制的主題樂園成為資本新寵,傳統游樂場淪為“空間剩余價值洼地”。
資本邏輯下的城市空間生產,本質是將空間使用價值置換為交換價值的煉金術。當城郊游樂場所在區域因城市擴張被納入新規劃版圖,鋼筋混凝土的增殖欲望開始碾壓旋轉木馬的懷舊美學。資本為降低風險偏好可復制的空間模板,量產大IP的主題樂園,而后憑借資本優勢碾壓本土游樂場。這種空間生產往往遵循“安全而乏味”的商業法則:空間同質化、消費捆綁策略以及流量虹吸效應。
“我們游樂場是這個片區最早建起的游樂場,那時候周邊的居民都選擇來這里玩。后來方特建起來了,游客就全都被吸引過去了,他們才不會因為我們這是老牌游樂場所以對我們這里有所眷戀。我們是一個家族合力投資的游樂場,但人家方特一臺跳樓機的成本就抵得上我們這里所有游樂設施的價值了?!崩习蹇嘈Φ?,“我們這種中小型游樂場怎么跟人家那種巨型主題樂園比嘛?!?/p>
城郊游樂場的木質海盜船與褪色旋轉木馬,在資本巨獸面前成為格格不入的“空間刺點”。
二、 消費主義 重新編碼游客的快樂基因
傳統游樂場之所以能吸引廣大游客,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它能夠在短時間內為游玩者提供情緒滿足。但現在,消費社會的欲望機制已進化出超頻刺激-瞬時滿足的新型快感生產線,碰碰車的機械震顫在抖音15秒快感轟炸面前,如同蒸汽機車對陣磁懸浮列車;過山車3分鐘的高潮體驗,不及手游連續抽卡帶來的概率刺激(《原神》卡池機制使玩家每37秒產生一次期待);VR設備已實現4ms延遲的沉浸體驗,旋轉木馬5km/h的物理位移淪為“低幀率快樂”。
鮑德里亞預言的“符號消費”在元宇宙前夜全面顯形,游樂場的實體空間被分解為可流通的符號碎片,快樂商品的價值也受到重構:場所精神的消融使得摩天輪不再是愛情地標,而是淪為小紅書九宮格中的#氛圍感背景#;而代排服務、打卡代拍等黑產業鏈,將游樂場體驗拆解為可交易的數據包;海盜船僅有的“刺激”標簽在劇本殺提供的176種情緒標簽面前不值一提……當“在游樂場游玩”變成“擁有游樂場體驗”,實體空間的存在必要性發生根本動搖。
“我感覺我們真的是落伍了吧,年輕人喜歡玩的密室、劇本殺在我們看來簡直難以置信。現在的小孩來游樂場后寧愿抱著個手機玩游戲,也不愿意游玩項目?!崩习鍩o奈地說道,他很清楚Z世代的喜好正在全面攻占游樂場曾經辛辛苦苦打下的年輕江山。
在消費主義重構的欲望生態中,我們越是精準捕獲快樂,越是失去快樂的能力。
三、集體記憶成為游樂場的過期門票
大擺錘轉動的轟鳴聲,過山車墜落的刺激感,炸彈搖擺的悸動感,這些震撼人心的場景,在一代又一代人的記憶中成為了城市青春最鮮活的印記。傳統游樂場它不僅是城市建筑群落中的一個個物質載體,更是承載著無數人共享的情感和記憶圖景。
哈布瓦赫的集體記憶理論強調,人類的記憶需要特定的物質載體作為錨點。傳統游樂場就像一塊巨大的情感軟盤,它以其震撼的視覺效果、刺激的物理體驗和濃厚的群體感染力,為人們構建起共同的情感坐標。在這個物質載體中,人們的情感被定格成永恒的記憶印記,親情、友情與愛情在摩天輪上升降之間得到升華,城市敘事通過過山車的轟鳴聲得到了傳承。
然而,在數字原住民的世界里,這些載有集體記憶的情感軟盤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斷裂。一代人習慣了虛擬世界的即時滿足,習慣了通過屏幕獲取刺激與快感。在虛擬世界中,人們可以輕易地與陌生人建立聯系,集體記憶能以更抽象的方式被保留,情感在網絡硬盤中若隱若現,那種面對面的歡笑、手拉手的陪伴越來越少。
“做了這么多年游樂場,我有個發現。就是游客們來游樂場基本都不是一個人來的,他們可能會跟自己的同學、朋友、家人、愛人等等一起來玩。對于他們來說,跟自己的熟人一起來游樂場玩才能創造更難忘的回憶?!?/p>
當我們主動將集體記憶上傳至云端,那些銹跡斑斑的旋轉飛椅就成了文明進化中的闌尾。
四、結語
告別了老板,離開了游樂場,我的心情很沉重。其實這座城郊游樂場的式微與老板的經營理念、周邊廠區的搬遷等現實因素也脫不開干系,或許對于這座游樂場來說這些就是最大的敗因。但這座城郊游樂場只是許許多多中小型游樂場的一個縮影,大型主題樂園的流行正在蠶食傳統游樂場的生存空間,而消費娛樂的浪潮又在沖擊著整個游樂行業。
在時代的洪流中,傳統游樂場的衰落似乎是一種難以抗拒的命運。它們曾經是城市歡樂的象征,是無數人童年回憶的起點,如今卻在現代化的進程中逐漸被邊緣化。這不禁讓人反思:我們是否在追求更宏大、更刺激的娛樂體驗時,忽略了那些曾經帶給我們簡單快樂的地方?游樂場的衰落不僅僅是商業的失敗,更是我們對過去情感連接的一種割裂。那些曾經在旋轉木馬上歡笑的孩子們,如今是否還記得那份純粹的快樂?
或許,這座游樂場的消失只是一個開始。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我們似乎總是急于向前奔跑,卻很少停下腳步去回望那些被我們拋在身后的美好。傳統游樂場的式微提醒我們,有些東西雖然看似微不足道,但卻承載著我們共同的記憶與情感。它們的消失,不僅僅是物理空間的改變,更是我們心靈家園的一部分的消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