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4日,“春節(jié)——中國人慶祝傳統(tǒng)新年的社會實踐”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河南浚縣正月古廟會作為年市、社火、廟會、燈會等特色民俗活動舉辦地,被寫入春節(jié)申報文本,成為其中的精彩篇章之一。
講好非遺故事,弘揚黃河精神。2025年2月13日15:00,“黃河岸邊話非遺”系列活動第七期——浚縣正月古廟會主題直播將與廣大網友見面。
“黃河岸邊話非遺”系列活動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主辦,黃河流域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弘揚協(xié)同機制秘書處、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承辦,沿黃九省(自治區(qū))文化和旅游廳協(xié)辦,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智慧化中心作為執(zhí)行單位舉辦。
活動通過邀請沿黃九省(自治區(qū))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做客河南非遺直播間,進行不同地區(qū)間文化交流互鑒,深入挖掘黃河文化的時代價值,聚焦黃河流域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數(shù)字化傳播,加強區(qū)域合作與文化交流,弘揚黃河流域優(yōu)秀非遺項目和保護傳承精神。
本期直播將以春節(jié)申遺成功為契機,以河南浚縣正月古廟會為主題,對廟會期間的社火、年市、燈會等特色民俗活動及地方特色美食、非遺好物等進行現(xiàn)場直播,展現(xiàn)春節(jié)期間浚縣廟會的濃濃年味,并特別邀請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社火(浚縣民間社火)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孫書林、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泥塑(浚縣泥咕咕)市級代表性傳承人宋楷戰(zhàn)、鶴壁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二級調研員王中文、浚縣人民文化館副館長張福彬進行對話和交流,為我們講述浚縣正月古廟會的歷史淵源和豐富內涵,帶領觀眾近距離感受千年古廟會的獨特魅力。
浚縣正月古廟會是黃河流域極具代表性的民俗,更是民間文化藝術活動集中展示的大舞臺,正月初九和正月十六為其“出會日”,至今已傳承了近兩千年,擁有厚重的歷史內涵與鮮明的地域特色。其表演形式主要有舞獅、高蹺、秧歌、旱船、竹馬、龍燈、抬閣和背閣、抬老四、頂燈、大頭舞、散河燈等。浚縣正月古廟會保存了文化的生態(tài)性與多樣性,是黃河流域特色文化的集中展示,與山東泰山廟會、山西白云山廟會、北京妙峰山廟會并稱華北地區(qū)四大廟會。
本次直播將通過鏡頭行進式來拍攝、展現(xiàn)浚縣古城熱鬧歡樂的春節(jié)氛圍,全方位展示浚縣民間社火精彩紛呈的表演,帶領觀眾沉浸式體驗這場延續(xù)千年的文化狂歡和濃郁的非遺年味兒。
直播將聚焦線上新媒體平臺開展宣傳,聯(lián)合中國文化報、河南日報、鄭州日報等20多家支持媒體助力宣推,還有老家河南新媒體矩陣,河南廣播電視臺大象新聞、都市頻道、民生頻道,大河報、大河網、搜狐、百度、華人頭條等10余家媒體通過抖音、快手、視頻號、B站等多平臺賬號公益直播支持,推動非遺融入現(xiàn)代生活,帶動全民共同參與保護傳承,共繪中華民族文化傳承發(fā)展新篇章,讓黃河流域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新時代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彩!
千年廟會傳非遺,濃郁年味兒鬧元宵。2025年2月13日15:00,讓我們相約河南非遺直播間,共赴千年古廟會的狂歡盛宴!
來源: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智慧化中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