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感受非遺文化的磅礴活力?想體驗生態產業的勃勃生機?來溧水和鳳鎮駱山村!國家級非遺駱山大龍年創千萬客流,千畝鱸塘成就富民產業;而湖畔民宿、星空驛站與天鵝倩影,始終守護著綠水青山的生態本底……駱山村正以“非遺+生態”的雙重產業驅動,在石臼湖畔實踐著鄉村振興的“江南樣本”。
非遺大龍耀古今
駱山大龍,起源于明朝萬歷年間,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因其龍身巨大,體長近百米,參與者達五百人之多,故有“江南第一大龍”之稱。
近百年來,駱山大龍幾經沉浮。2005年,在各方支持下,駱山大龍再度興起并一直持續至今。
2008年,駱山大龍入選國家級非遺名錄。“臘月、正月到駱山看龍”,成為周邊群眾喜聞樂見的重要習俗。
村中有一處亮眼的地標——用于擺放龍頭、龍身的駱山大龍陳列館。“這是十幾年前全村人出錢出力建設的,給大龍安個‘家’。”
今年,駱山村對駱山大龍陳列館進行了升級,不僅還原了扎龍、刺繡等古老工藝,還創新開設非遺課堂,吸引越來越多年輕人參與,成功打造出一個集展覽、體驗、研學于一體的活態空間。
“臘月舞龍,是全村人的集結號。”駱山村黨總支書記王建輝表示,借此契機,村里大力發展民宿、農家樂、水上游玩等項目,全村有近200人投身旅游相關產業。2024年春節期間,駱山村接待游客超10萬人次,文旅收入突破800萬元,非遺成功變現。
鱸魚躍浪興產業
今年,江蘇創贏水產養殖有限公司負責人劉紅飛在駱山投建了溧水最大的鱸魚養殖基地(1100畝)。“這里的水質媲美石臼湖,政府支持力度大。”他指著30個標準化養殖池介紹,基地主養鱸魚,搭配白魚、黃辣丁,預計2025年產量達325萬斤,帶動15名村民就業。
發展千畝養殖基地只是第一步,劉紅飛還有著長遠的打算:“接下來,我們計劃打造淡水養殖產業園,進一步壯大產業。”
水產業的崛起,讓駱山村找到“靠水吃水”的新路徑。村民王大姐在基地負責投喂工作,月收入超3000元,“以前靠打零工,現在家門口就能掙錢。”劉紅飛算了一筆賬:基地年產值預計超千萬元,村集體通過土地流轉每年增收20萬元,實現了企業、村民、集體三贏。
湖韻生金繪新景
春看龍騰,夏住湖景,秋觀星空,冬賞天鵝——四季更迭中,駱山村將石臼湖的生態本底轉化為文旅IP。
臼這里民宿的14間客房,夏季湖景房一房難求;駱山花火露營公園里,游客圍爐煮茶,看天鵝在落日中翩躚;慧澤星空驛站的望遠鏡,則將浩瀚宇宙變成親子研學的“第二課堂”。
2024年,駱山村文旅收入突破1500萬元,水產產值超1.2億元,帶動村民人均增收2.3萬元。更難得的是,這份發展始終“守著綠水青山”。
從龍燈繡片到魚塘波光,從星空驛站到天鵝倩影,駱山村正以文化為魂、生態為基,開啟一場根植鄉土的振興實踐。正如駱山村黨總支書記王建輝所說:“龍要騰,魚要躍,但根,永遠扎在石臼湖的泥土里。”
記者 | 韋蔣 楊國棟
素材來源 | 和鳳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