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山東省鄒平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孫鎮龍燈,被網絡博主制作成短視頻,引起很多網友的關注,但也引起了很大爭議。
為了“復活非遺”,孫鎮龍燈傳承人孫道亮賣了車,花光了家里所有的錢,給剛出生的孩子喝9.9元包郵的劣質奶粉。孩子生病后,縣醫院就在他家幾十米遠的地方,但他因承擔不起醫藥費而不能帶孩子去醫院治療,導致孩子出生后一百天就去世了。
在網上搜到的正規媒體發布的新聞,無論是2014年3月份濱州日報發表的《孫鎮村“火龍燈”沉寂三十年后復活》,
還是2025年1月26日閃電新聞發表的《鄒平:龍燈傳人的新年心愿》,雖然都提到了孫道亮為了復活孫鎮龍燈做出了很多工作,但在2014年的報道中,根本沒提他為了制作孫鎮龍燈賣掉自己的私家車一事。直到20125年閃電新聞的報道,才提到孫道亮賣了自家的車。這兩則公開報道的新聞里,都沒有提到他因為沒錢而讓孩子喝劣質奶粉從而導致不足百日的孩子去世這件事。
不知為何,網上的短視頻里,卻都在說他為了繼承這項非遺,花了很多錢,賣了車,借了債,孩子只能喝劣質奶粉,生病無錢看病而去世。目前,B站上,2025年2月7日發表的,題目為《身為孫鎮龍燈最后一名傳承人,他為了保護傳統文化,自己坐汽車,讓孩子吃9.9元的劣質奶粉,導致孩子生病去世》的短視頻,明確提出不足百日的孩子去世,視頻里,孫道亮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淚。究竟是怎樣的龍燈,讓他甘愿搭上孩子的生命?
在短視頻里,孫鎮龍燈精髓是在龍身里放置蠟燭的滾燈。滾燈類似于不倒翁,無論怎么翻滾,蠟燭始終向上,不會傾倒。這項看似高深的技藝,其實就是陀螺儀的原始版,早在我國漢代就出現了。這種陀螺儀不僅沒有失傳,而且早就廣泛應用在各個方面了,甚至幾塊錢都能買一個類似的玩具,比孫道亮給孩子買的9.9元奶粉還便宜。
為了復活孫鎮龍燈,孫道亮負債20萬。最終,孫鎮龍燈獲得了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如果網上流傳的視頻是真實的,這種為了一項縣級非遺把自己孩子的命都丟了做法,是否值得傳頌?
據統計,截至2024年,國家、省、市、縣四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總數超過10萬項,其中國家級項目1557項,省級項目約2.1萬項,市級和縣級非遺,加起來8萬多項。為了這8萬分之一,失去了一條嬰兒的生命,這樣的非遺,還是遺了吧。
更何況,從視頻上來看,被復活的孫鎮龍燈,有多少美感,很難說。全國各地到處都有非遺龍燈,很多都比孫鎮龍燈更美。最重要的是,就算是再精美的龍燈,和一條鮮活的生命比,相信但凡有點人性的,都會選擇生命。
孫道亮的故事,像一出精心編排的悲情劇。為了“復活”孫鎮龍燈,他傾家蕩產,甚至不惜犧牲剛出生孩子的生命。這種“非遺傳承”的敘事,看似感人至深,實則令人不寒而栗。非遺傳承,本應是文化的延續,而非生命的代價。當“傳承”成為一種偏執,甚至凌駕于生命之上,它是否已經背離了文化的初衷?
非遺的價值,在于它承載了歷史的記憶與文化的智慧。然而,文化的傳承不應以犧牲生命為代價。老孫的孩子,因劣質奶粉和無力醫治而夭折,這是對生命尊嚴的踐踏。非遺的“偉大事業”,若建立在生命的廢墟上,它的意義何在?文化的傳承,不應成為漠視生命的借口。這種“為傳承而傳承”的做法,是否已經偏離了非遺保護的本意?
非遺傳承,需要理性與溫度。社會不應將非遺神化,更不應將其凌駕于生命之上。非遺的保護,應立足于文化的真實價值,而非空洞的“偉大事業”。同時,非遺傳承應與社會發展相結合,讓文化在創新中煥發生機,而非在偏執中走向消亡。
非遺的價值,在于它承載了歷史的記憶與文化的智慧,而非生命的代價。非遺傳承,需要理性與溫度,需要尊重生命的尊嚴。唯有如此,非遺才能真正成為文化的瑰寶,而非生命的墓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