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太原市迎澤區青年路小學教育集團舉辦了“從師德師風說開去”專題講座,拉開了新學期的序幕。此次講座特別邀請了前山西省教育科學研究院郭晚盛院長,為全集團教師帶來了一場關于師德師風建設的精彩分享。
郭院長指出,教育工作必須立足于學生心理,否則便是無的放矢。他強調,心理學是教育學的科學支撐,只有精準把握學生的人性特點,才能實現精準施教,達成教育目標。他提到,教師應以教育科研的視角培養仁愛之心,借鑒蘇霍姆林斯基“讓教師感到幸福,就把他引上一條科研的道路”的理念,指出此類課題源于教學實際需求,旨在解決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具體問題。在實踐過程中,教師需嘗試多種手段,若方法無效,則通過讀書、向其他教師請教等方式尋求突破。這一過程不僅為教師提供了明確的工作目標,還能讓教師在學生取得哪怕微小進步時獲得成就感,進而培養仁愛之心。
郭院長明確指出,師德師風建設的首要目的是促進教師自身發展。德行修養是教師職業的內在要求,不僅推動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提升教育質量,還對教師自身的進步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他提到,在日常教學實踐中,教師需不斷反思自身行為是否符合師德規范,通過持續的自我修正,塑造良好的教師形象,促進個人在品德、心智等多方面成長。例如,在面對學生的問題與困惑時,以耐心、愛心去引導,這一過程既是教育學生,也是錘煉自己的耐心與包容心。
他還提到,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要求教師聚焦師德、師風修養的關鍵要點,圍繞“四有好老師”標準,探討“仁愛”這一教師職業核心特質,及其在教育實踐中的價值體現與落實方式。2024年全國教育大會提出,要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屬性、人民屬性、戰略屬性,這是對教育本質與規律的科學認識,也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規律的準確判斷,對于建成教育強國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最后,郭院長著重講解了教師師德師風修養的重點。一方面,教師要持續自我修煉,提升共情能力,設身處地感受學生的心境;另一方面,學校應搭建平臺,組織師德培訓、交流分享活動,讓教師相互學習借鑒“仁愛”實踐經驗,將“仁愛”從理念轉化為每一堂課、每一次師生互動中的切實行動,以“仁愛”鑄就新時代教師風范,培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王校長強調,師德師風涵蓋了教師的責任意識、職業操守、以及公正品質。優良的師德師風是學生全面成長的關鍵因素。在新學期之際,王校長寄望全體教師恪守教育初心,致力于成為新時代的優秀教育工作者。
講座結束后,學校隨即開展了“校園消防安全”主題講座,由山西省太原市消防安全安全管理中心進行宣講。消防知識宣講員結合校園環境特點,詳細講解了校園火災的成因、危害以及日常管理中的關鍵要點。針對校園日常消防安全管理,耐心解答了參訓人員在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遇到的疑惑,從消防設施的正確使用方法到日常防火巡查的重點內容,從火災發生時的應急處置流程到如何組織人員疏散逃生,每一個環節都進行了細致入微的講解與指導。
在日常教學實踐中,教師需不斷反思自身行為是否符合師德規范,通過持續的自我修正,塑造良好的教師形象,促進個人在品德、心智等多方面成長。同時,教師還需在今后的工作中履行消防安全工作職責,全力以赴做好校園消防安全工作,確保師生的生命安全和校園的穩定發展。
(責編 郗艷 通訊員 孫雅菲 助編 祁佳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