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淮,原名寧守玉,1916年2月出生于河南省信陽縣邢集鄉一個農民家庭。
1937年8月,寧淮參加地方抗日武裝。1938年春,加入中國共產黨,在信北、信中地區,宣傳發動群眾,進行抗日救亡運動。1939年1月李先念率部南下途經平昌關時,寧淮參加新四軍,跟隨李先念進入四望山,轉戰豫鄂邊,任新四軍副中隊長、連長、作戰科科長等職。1944年春前后,寧淮數次從鄂東第一軍分區帶領教導隊的干部,回到信陽為新四軍第五師擴軍,出色地完成組織上交給的任務。組建中共信(陽)桐(柏)工委和信桐游擊支隊后,寧淮任信桐工委書記兼支隊政委。3月,寧淮將信確總隊第七連、兩個軍分區來河南擴軍的部隊集中到尖山整頓,改編為信桐游擊支隊,隨后率領信桐游擊支隊在短短幾個月時間內,擴大了抗日根據地。1945年四五月間,寧淮帶領游擊支隊先后奔襲桐柏毛集擊潰地方土匪,攻打李田消滅國民黨頑軍部隊。同年5月信桐工委及游擊支隊奉命撤銷,原信確行政委員會改為信確縣政府,寧淮任信確縣總隊總隊長。
1946年6月29日,為配合中原突圍,寧淮遵照黨的指示率信確游擊總隊200余人破壞了黃山坡至信陽間的鐵路。送走突圍主力部隊后,寧淮奉命與張波等領導信隨、信桐、信應、信確等五縣黨和武裝堅持斗爭,組成中共豫鄂路西工委,寧淮任工委副書記、豫鄂游擊支隊隊長。8月,路西工委及游擊支隊跳出包圍圈,從信陽柳林進入九里關三里城,在轉戰中尋找鄂東軍區獨立第二旅張體學部。準備返回信陽時,被國民黨鄂東地方武裝及正規部隊當做張體學部隊“圍剿”,寧淮帶領游擊支隊殺出重圍,歷盡艱辛進入經扶縣境,與羅(山)禮(山)經(扶)光(山)中心縣委書記劉名榜匯合,根據斗爭形勢需要,劉名榜要寧淮率部返回四望山老區。返回途中,在顧家棚、稻場崗一帶被圍,寧淮指揮3個連輪換戰斗、互相掩護,終于甩掉了敵人。11月21日,豫鄂游擊支隊與襄河獨立團在楓家沖會合,兩支部隊改名為襄東獨立團,寧淮任政委,部隊在隨(縣)、棗(陽)、桐柏山、天目山等地開展游擊戰爭。1947年5月,中原游擊縱隊成立,豫鄂游擊支隊編入第一支隊,寧淮任政委。此后,寧淮隨部隊轉戰鄂西北、桐柏山、豫南等地。1948年春,根據江漢區黨委、軍區決定,派寧淮往京(山)、安(陸)、應(城)地區開展工作。從6月至1949年12月間,寧淮任京(山)應(城)縣民主政府縣長兼京應縣軍事指揮部指揮長,應城縣民主政府縣長、應城縣人民政府縣長兼應城縣指揮部指揮長等職。
新中國成立后,寧淮調入空軍工作。1951年,參加抗美援朝戰爭。后被選送到蘇聯學習,回國后任空軍某師副師長。1956年,寧淮負責籌建空軍學院,任空軍學院院務部副部長、部長。1975年9月,任空軍第十一軍副軍長。
寧淮榮獲了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三級解放勛章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三級國旗勛章。
1980年,寧淮離職休養。
1985年,寧淮在北京逝世,享年69歲。(據童來喜等主編《從新四軍中走出來的未授將銜的軍以上干部》改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