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智軍
雖然說花無百日紅,但貴州茅臺在白酒行業“一路飄紅”的時間已經太久,其市場地位至今無人能夠超越。
在未來,面對政府、企業、商家所共同期待的業績增長,貴州茅臺需要走出若干個“陷阱”,才能獲得良性且高質量發展。
茅臺的流動性和確定性
在2024年,面對提不起氣來的房地產,號稱“宇宙第一白酒”的貴州茅臺,雖然遭遇了酒價、股價雙殺,但是在張德芹回歸掌門之位、張旭執掌銷售公司牛耳后,當前卻依然是一款擁有很高確定性的產品。
至少,貴州茅臺的業績依然在穩定增長,而且在老酒收藏市場上,只要你不太計較價格上相差的那一二十塊錢的差價,手中持有的茅臺酒還是很容易變現的——能變現,送禮就有市場。
這說明,即便是遭遇了價格下跌的考驗,面對出廠價與市場價之間高達千元的利潤空間,茅臺在藏酒市場上的流動性依然存在,茅臺在未來的業績成長性依然可期!
這種流動性和成長性,就是茅臺的確定性。只是,面對未來的業績增長,貴州茅臺需要走出競品、圈層、稀缺性、金融屬性、政策監管、國際化、數字轉型等方面的N個陷阱。
五糧液會反超茅臺嗎?
當前,已經成為本土人工智能龍頭的Deep seek,其熱度居高不下,很多人將之用于辦公、寫作、制圖、翻譯、信息收集、分析預測、智能客服等不同的應用場景。
也有人用它,來給別人“算命”!
最近有人用Deep seek對白酒行業的兩大巨頭——茅臺和五糧液,做了個“智能預測”,結論是:茅臺短期仍領先,五糧液長期潛力更大!十年后,五糧液將反超茅臺成為白酒第一!
以前,五糧液厲害到領跑行業的時候,頭上頂著一個“中國酒業大王”的頭銜,無論是產能、銷售收入還是利潤,又無論是經銷商數量、品牌影響還是市場占有率,都遠遠超過茅臺一大截。
大家都知道的一個事實是,后來茅臺反超了五糧液,從追趕者變身為領跑者,正應了那句屢遭應驗的“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古訓。白酒行業的不確定性是,在未來,也并非不存在五糧液反超茅臺的可能——至少,在這一點上,今年春節期間五糧液的開瓶率出現了看漲趨勢,是一種市場信號。
未來三年,茅臺或將“降速”
2024年,酒行業雖然面臨諸多困境,但貴州茅臺依然可以取得兩位數的增長業績。
根據貴州茅臺發布的業績預告,在2024年度,貴州茅臺預計實現營業收入約1738億元,同比增長15.44%;預計實現凈利潤約857億元,同比增長14.67%。生產茅臺酒基酒約5.63萬噸,系列酒基酒約4.81萬噸。
信息顯示,過去三年,茅臺均實現了15%-20%的高速增長。不過,對于未來三年貴州茅臺的業績走勢,權圖醬酒工作室在最新發布的醬酒產業年度報告中給出了如下判斷——
未來三年,茅臺繼續保持15%-20%的高速發展既不現實,也無必要。理由是,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比2-3年內的短期業績爆發更為重要。
根據權圖醬酒工作室預測,經過2024年換帥之后,貴州茅臺形成了張德芹與王莉搭檔的專業組合,在新一屆領導班子更強專業力、更低調、更務實的工作作風下,穩健穿越市場周期將成為茅臺發展的重心,因此給出了“茅臺未來三年繼續保持5-10%年化增長”的結論。
很顯然,根據權圖醬酒工作室的這一預測,相比過去三年的增長數據,貴州茅臺在未來三年會進入“降速期”。
茅臺超越五糧液,用了10年
依照發展過往看,從凈利潤超過五糧液,到實現對五糧液的全面反超,茅臺用了大概10年時間。
信息顯示,2004年,茅臺的凈利潤首次超過五糧液;2005年,茅臺的市值超過五糧液;2007年,茅臺的重點零售價和品牌價值超過五糧液。在這幾項指標上,茅臺超過五糧液,用了4年時間。
在營收方面,茅臺實現對五糧液的反超,則曾經出現過一場拉鋸戰,到最終茅臺穩步占據領先地位,這一過程用了6年。
茅臺營收首次超過五糧液,是在2008年;2009年,五糧液營收再次超越茅臺,隨后領先了數年;2013年,茅臺再次實現營收反超,并在此之后一直保持著領先優勢。
茅臺的業績增長“陷阱”
面對茅臺業績持續增長這種確定性,五糧液在未來十年能否反超茅臺則成了一種不確定性。為了保持自身的確定性,避免被五糧液反超這種“不確定性”的出現,貴州茅臺需要避開業績增長中的各種“陷阱”。
陷阱1:量增價跌。
大家都知道,影響茅臺酒價格漲跌的關鍵因素是供求關系。根據權圖醬酒工作室的分析,茅臺在2021年-2023年期間生產的基酒,2025年-2027年期間大部分將轉化為成品酒,導致可供市場銷售的供應量將提升12-14%。
另有信息顯示,從2022年開始,茅臺酒1.98萬噸的擴產項目已經啟動,這就意味著,在未來5年中茅臺酒的產量會持續增長。
那么問題來了,屆時,在供應量增加的情況下,雖然茅臺酒依然存在提升出廠價以增厚公司業績的空間,但這種增量會不會打破市場平衡,茅臺酒的市場價格會不會在某個時間節點再次出現像2024年一樣的大幅下跌?這是個未知數。
陷阱2:消費力不能形成強支撐。
很多人都在探討引發茅臺酒2024年價格暴跌的原因,其實,無外乎如下幾點:房地產熄火,影響了上下游幾百個行業的飯碗;三年口罩行情,引發了消費降級;持續反腐力度加碼,消滅了部分茅臺酒的消費場景。
茅臺的業績增長,必然要依靠強大消費力帶來的強支撐,在失去這種強支撐的情況下,茅臺依然能實現廠家、經銷商、消費者利益兼顧下的穩健增長,才是真增長。
陷阱3:遭遇“指標殺”和“政策殺”。
在每年應該確定多少增長指標上,有人說“茅臺決定不了自己的命運,董事長更無法左右”。數據顯示,貴州一半的財政收入來自于茅臺,作為當地的“錢袋子”,可見其地位舉足輕重。
所以,既然定下了增長百分之多少的任務指標,董事長就算把雞殺了也得完成啊。至于茅臺會遭遇到什么樣的“政策殺”,可以回顧一下,看2012年的“八項規定”和2013年的“禁酒令”曾經給茅臺帶來過什么樣的影響就知道了。
陷阱4:稀缺性遭遇“稀釋”。
在人們心目中,茅臺酒長期以來的稀缺性,為它樹立了“喝的人不買,買的人不喝”這樣的品牌調性,一旦稀缺性被“稀釋”,茅臺或將不再是人們心目中的那個“茅臺”。在未來,無法繼續保持稀缺性的茅臺酒,無異于殺雞取卵。
此外,貴州茅臺還需要走出高端競品“三國殺”、圈層消費“輿論殺”、金融屬性“跌價殺”、數字轉型“滯后殺”等方面的多個陷阱。最近有人發圈,內容是:據說全中國14億人中,有13.5億人沒喝過茅臺酒,而正是這13.5億人,為自己的祖國有茅臺酒而倍感自豪!不得不說,這種表述,很接近茅臺酒的消費真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