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種層面上,思特威也是中國半導體產業升級的縮影——既有憑借技術突破搶占市場的銳氣,也不得不面對規模擴張中的陣痛。
文/每日資本論
這家國內本土芯片企業的業績令人眼紅。
近日,中國CMOS圖像傳感器(CIS)廠商思特威(上海)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思特威)發布了一份令市場震驚的年度業績預告:凈利潤3.71億元至4.17億元,同比增長2512%到2830%。預扣非凈利潤為3.64億元到4.10億元,同比大增59796%到67244%。暫居目前滬深兩市A股中已預告年報業績公司第一名的位置。
這一數字足以讓任何投資者側目。在消息公布的次日思特威-W股價開盤后一度飆升15%。而且經過一段時間橫盤整理后,2月6日,以一根接近10%漲幅的大陽線確定了升勢,短線已經沖破所有歷史高點并創出了98.5元/股的歷史新高,上升空間完全打開。
但在這份“爆炸式增長”的財報背后,存貨高企、現金流壓力、股東減持等問題同樣引人關注。這家曾被貼上“安防CIS龍頭”標簽的企業,究竟是二級市場的下一個黑馬,還是曇花一現的數字魔術?
思特威的業績增長絕非偶然。作為一家專注于高性能CIS芯片設計的企業,其核心驅動力來自智能手機、汽車電子和智慧安防三大領域的同步爆發。2024年,思特威營收預計達58億至61億元,同比增長103%-113%,遠超行業平均水平。這一增長背后,是技術突破與市場需求的深度綁定。
在智能手機領域,思特威抓住了“多攝化”與“高像素化”的行業趨勢。其5000萬像素產品不僅進入高端旗艦機型的主攝、廣角和長焦鏡頭,還通過高性價比方案滲透至中低端市場。
財報顯示,2024年第三季度,思特威在智能手機業務收入同比增幅超過150%,市場份額從2023年的不足5%躍升至10%以上。而在汽車電子領域,隨著智能駕駛滲透率提升,其環視、周視和前視攝像頭芯片出貨量增長超過200%,首次躋身全球車載CIS市場前四。
技術層面,思特威的研發投入在三季度達到3.21億元,占營收比例7.6%,雖低于國際龍頭索尼(約12%),但在國內廠商中位居前列。其獨有的SFCPixel?專利技術和近紅外感度NIR+技術,使其在低光照環境下的成像性能顯著優于競品,成為安防監控市場的“殺手锏”。
但亮眼的凈利潤數據背后,思特威的財務報表中也潛藏著不容忽視的風險信號。
存貨規模的急劇膨脹是比較明顯的問題。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思特威存貨賬面價值達30.2億元,較年初增長68%,占流動資產比例升至42%。這一數字甚至超過2022年庫存高峰期的28億元,而同期營收增幅僅為137%。
高庫存的背后,既有思特威為應對供應鏈波動采取的“主動備貨”,也暴露出銷售預測與市場需求之間的偏差。特別是在智能手機領域,行業庫存周期已從2023年的45天延長至60天,若終端需求不及預期,存貨減值風險將顯著上升。
更嚴峻的是現金流問題。2024年前三季度,盡管凈利潤達到2.73億元,但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凈額僅為-0.77元/股,同比暴跌144%。這主要源于存貨占用資金規模擴大,以及應收賬款周轉天數從2023年的78天延長至92天。這種“紙面利潤”與“真實現金流”的背離,凸顯出公司對上下游議價能力的薄弱。
短債壓頂也不容小覷。思特威的財報顯示,2024年三季度,其貨幣資金為8.5億元,但短期借款就高達驚人的25.27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6225.16萬元。顯然,其貨幣資金遠遠無法覆蓋短期債務,資金鏈壓力絕大。
值得一提的是,其股東減持的陰云始終未散。2024年7月,思特威第三大股東通過大宗交易減持1.2%股份,套現約3.8億元;同年10月業績公布后,又有機構投資者通過ETF換購變相減持。盡管公司以回購股份(3000萬至5000萬元)試圖穩定市場信心,但與減持規模相比仍顯杯水車薪。
當然,要判斷思特威能否成為長期黑馬,需穿透財務數據的表層,審視其商業模式的核心競爭力。
從銷售毛利率變化可見端倪。思特威2024年前三季度銷售毛利率為21.13%,雖較2023年的19.96%有所回升,但仍遠低于2021年峰值期的29.12%。這反映出公司在規模擴張過程中,或面臨“量增價跌”的問題。淺顯的道理,在價格敏感的中低端市場,“以價換量”策略雖能快速提升份額,卻可能損害長期盈利能力,需要引起一定的重視。
更深層的挑戰來自技術壁壘。盡管思特威在安防領域保持優勢,但在高端智能手機和汽車電子市場,索尼、三星等國際巨頭仍占據主導地位。在車規級芯片領域,思特威多款產品通過AEC-Q100 Grade 2認證,但還需沖擊條件更高的Grade 1標準。這也是行業頂流企業需要具備的護城河,若不能突破這些技術門檻,公司的“第二增長曲線”或將遭遇天花板。
或基于此,二級市場對思特威的價值判斷呈現明顯分化。
部分機構投資者持樂觀態度。中銀證券在2024年7月研報中給出“買入”評級,預測2024年凈利潤4.62億元(實際預告中值為3.94億元),并認為其市盈率有望從49倍降至28倍。景順長城基金經理楊銳文更是連續三個季度加倉,將其列為電子信息產業基金的核心持倉。
但散戶投資者的態度則更為復雜。在股吧等平臺,關于“存貨減值風險”“大股東套現”的討論熱度居高不下。這種討論在某種程度上,也恰恰體現了市場對其“高增長高風險”特質的糾結。
敲黑板!未來需重點關注三大變量:首先是其技術迭代速度。思特威計劃在2025年量產1億像素手機CIS芯片,并推進3D堆疊技術的車規級產品研發。若這些技術如期落地,將顯著提升其在高端市場的議價能力。
庫存周轉這是另外一個重點。2024年四季度存貨周轉天數能否從三季度的226.23天繼續明顯下降,將是檢驗其供應鏈管理能力的關鍵指標。更為重要的是,其現金流修復進展。若2025年上半年經營性現金流轉正,且短期債務得到有效控制,則財務健康度將大幅改善。
簡而言之,在某種層面上,思特威也是中國半導體產業升級的縮影——既有憑借技術突破搶占市場的銳氣,也不得不面對規模擴張中的陣痛。其59796%的凈利潤增長,既是行業復蘇與自身努力的成果,也帶有低基數效應的放大效應。
對于投資者而言,這家公司的魅力與風險同樣鮮明:它可能成為國產替代浪潮中的領軍者,也可能因技術卡脖子或庫存危機跌落神壇。因此,黑馬從來不只是財務數據的勝利,更是商業模式、技術護城河與戰略定力的綜合較量。
【文章只供交流,并非投資建議,請注意投資風險。碼字不易,若您手機還有電,請幫忙點贊、轉發。非常感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