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這個情節人,最開心的人一定包括大京子。
據航空信息網站“flight radar 24”顯示,
一架美軍的C-37B美國馬里蘭州的安德魯斯空軍基地起飛,在短暫經停荷蘭鹿特丹后,于2月13日晚間10點抵達莫斯科國際機場。
C-37A/B是負責特種空運任務的飛機,主要職責是接送美國外交代表團、國防部高官出訪。
果不其然,后續就有消息傳來,美俄將就俄烏問題進行和談,條件對俄方非常有利,
本來要24小時結束戰斗、結果卻在戰場上苦熬了1088天、挨了一萬多項制裁的京子,
終于收到了最深情的玫瑰。
在情人節還有消息的,是馬老師,
繼2月11日他現身阿里杭州園區之后,
情人節又閃現到長沙的盒馬生鮮,在C位和員工們合了影。
這兩件事看似無關,
卻意味著一個全新周期的悄然破冰。
02
大王曾在《 》的第一條,就預測過俄烏可能?;?,
美俄談判意味著,世界主要大國的代理人戰爭和沖突擴散,將迎來一個平靜期,
搖搖欲墜的“后雅爾塔體系”得以保全,戰爭的陰霾逐漸散去。
而俄烏,是影響東大環境和經濟的主要“外因”。
因為戰爭意味著商路斷絕和貿易沖擊,而東大是140多個國家的第一大貿易伙伴,外貿也是拉動大國的經濟的 第一駕馬車,
不管你情感上站誰,雖然有其他諸多因素的影響,
但有一個數據是無法否認的。
2021年,中歐貿易額的 增速是+27.5%,戰爭爆發后的22、23年,增速跌到了+2.3%,-7.6%。
同期中美貿易額的增速是+28.7%,俄烏后,則變成+0.5%,-12.5%。
做外貿的小伙伴們都知道,歐美單子信用好,利潤高,付款快,至于中亞和大毛么,呵呵。
同時,東大還是全球第一大制造國,諸多大宗商品來自海外采購,戰爭一開,立刻暴漲。
戰爭爆發后的22、23年,僅原油一項,東大就多支了1150億美元、600億美元。
沖突爆發那一天,大A股市是3430點,隨后趨勢破壞一路下跌到2635點,直到去年的924喊話拉了起來,但迄今也未能收復當日點位。
原因并不復雜,東大是吃百家飯的,和,對東大有利,亂,對東大不利。
硝煙沉寂,意味著外因遠去。
03
開年之后,以deepseek、宇樹機器為代表的硬科技井噴爆發,
幾乎瞬間拉平了和美帝的差距。
杭州六小龍的出現,實際是那幾年調控的必然結果,
即:去地產化、去金融化、去壟斷化。
梁文峰是浙大畢業,王興興是二本出身,餃子導演干脆是學醫半路出家的,
寒門不斷崛起,得益于我們“防范資本無序擴張”,全民對產業升級的高度共識。
那些本來的炒房團,拿著錢去當LP投了硬科技,
本來要賣身大公司的人才,想想還不如單干。
但經濟發展僅靠草根也不行,巨頭們看清趨勢,整改完畢后,同樣是“創新共同體”的重要一員。
于是,馬老師回來了, 騰訊90億美元收購芬蘭游戲公司在凍結26個月后獲批,
對于平臺經濟的價值,
上面不吝寄予厚望:
“擴內需、穩就業、惠民生,賦能實體經濟、發展新質生產力”。
內因的問題,逐步冰消瓦解。
04
這幾天,外媒發了一張圖片,是中國科技公司和美國巨頭的對比,
發現很多公司嚴重低估,
這其實就是大王一再講的,
中國資產,尤其是科技資產的修復,必然會迎來自己的時期。
就這,還未加上中國安全穩定的定價,更未加上統一大市場的溢價。
區別是,我們講的時候,局勢還很朦朧,是“察于未萌”,
等到形勢稍見明朗,阿里已漲了快30%了。
人性的弱點,
往往是低位的時候不敢買,盤整的時候又害怕,漲高了才開始重倉,調整的時候又開始不相信產業了。
而大王從年初一直到上周末都堅定的告訴大家,要鉚住主線不放松,
我們在星球中給大家上帝視角的分析,埋伏和搶灘各有效果。
那么,在目前明牌后的這個關鍵的調整期,
低位的領域還有哪些,沒上車的資金去會選誰,哪些板塊是被錯殺的,誰是將來的真命天子?
那必須是《低位補漲,多點開花》。
真正的利潤,
不是靠 K 線那些紅紅綠綠, 而是你深刻把握產業邏輯和主線板塊的認知變現,
我們圈子的最與眾不同之處,是團隊本身就從事產業投資本身,掌握第一手的信息和趨勢。
這一輪的AI革命中,左手應用,右手財經,才是發掘紅利的正確姿勢,
對有些不是理工和經濟類出身的同學,我們的進階課以二百多節專業的課程、幾十節語音讀書會等,幫大家把復雜深奧的術語和專業說明白,
0基礎加入,90分畢業,小白進去,專業出來,駕馭AI,跟上時代。
一個是實戰攻略,一個是專業課堂,兩個星球都加入,我們有附贈的雙會員群,
群里有溫暖的戰友,有有趣的搭子,有潛伏的高手和大佬,找到組織的快樂,是人生最為寶貴的社交資產。
人生發財靠康波,AI普惠化、機器人平民化、數字人民幣國際化、人類未來星計劃,這新的“四化”才剛剛開始,
這波瀾壯闊的時代不參與下,人生又多么無趣啊。
05
2008年,馬老師花費重金,力邀馬微軟亞洲研究院副院長王堅加入阿里巴巴,王堅說來可以,但必須搞云計算,
否則阿里活不過21世紀第二個十年。
當時,
阿里技術團隊90%以上反對,很多人連云是什么都沒聽過,亞馬遜都開始剛剛布局,憑啥咱們能搞出來?
阿里的營銷諸侯幾乎全部反對,公司當年凈利潤僅10.7億元,每年要花10億去砸云計算,王堅是不是個騙子?
然而,馬老師就敢在管理層會議上拍桌:“誰再反對云計算,就是反對我!
現在呢?阿里云已是亞洲第一,全球第四,估值超1000億美元,成為東大的“數字三峽”。
馬老師本次歸來,阿里云也功不可沒,
它使得阿里一直保持著一個技術公司的本色,在AI時代拿住了沒有被擠下牌桌的籌碼。
當年,在馬老師要求每年集團利潤中劃撥20%支持云計算研發時,早就預料到了,真正顛覆性機會在早期必然伴隨巨大爭議,
但這是每一個企業與個人都必須經歷的階段。
如今,馬老師都要快到陜北了,
對各位有什么啟迪?
買云。
歡迎各位朋友們星標關注,第一時間獲得干貨和推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