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之前開啟的WTT事件仍然在升級,WTT給出了新的規則改動之后,中國隊做出了回應,之后吳敬平教練和尹霄指導也分別下場表態。考慮到這篇發出來的時間,我假設各位都大概清楚時間的前因后果,而這里更多側重于提供一些沒被注意到的角度。這里也格外歡迎各位給出自己的意見,補充接下來的各種疏漏。
這篇主要提一下WTT的所謂“優化”本身,下一篇討論兩位教練的看法。
首先,WTT的回應。撈最干的說,WTT這一波的“優化”基本上是這么幾條:
所有大滿貫賽事取消強制參賽,改為球員受邀參加;WTT冠軍賽有兩次豁免參加的機會;奧運冠軍有直接參加四站大滿貫和六項冠軍賽的參賽資格;增加了50萬獎金到三項雙打上,這之外增加50萬美元獎金到總決賽獎池,把WTT單打冠軍的獎金增加到獎金池的15%;增加臨時雙打配對,增加七局四勝場次等等。
(注意WTT說的是優化,也就是好上更好;生怕說改革都是承認之前有錯處)
先不看詳細條文,只問一個事:這些改動都影響誰?
答案很直接:基本上都是頭部選手。換句話說,這些所謂改革中的大部分,是精準針對世界上最頂尖那三五個人的。這個整個改革,是一個針對性非常明顯的補丁式操作,壓根沒考慮過任何結構性的調整。對于WTT來說,他們最大的資產是整個職業圈子金字塔頂部的少部分選手,所以他們沒什么心思考慮下邊的大部分人。另一方面,WTT甚至連打的補丁都是象征性的:一個最直接的例子,奧運冠軍的豁免其實只在樊振東陳夢這種情況下有效,奧運會冠軍沒資格參加大滿貫賽事的可能性之低,基本上屬于邊界情況,是例外中的例外。
而WTT修正這個極端情況的方式,本質上只是一種向圍觀群眾示好。大家都清楚目前WTT規則的核心矛盾是運動員強制參賽,違規罰款。然后WTT給出的改革方式是……針對那兩個不想參賽的奧運會冠軍,我們允許你們參賽。
for real bro?
WTT試圖解決樊振東陳夢問題的方式是允許他們參賽,但是有沒有可能他們如果想參賽當初就不會簽那個退役文件?
這個所謂規則更新本身也不太經得起盤問:大滿貫賽事變成受邀參加,那么選手不參加的后果是什么?如果所有的大滿貫賽事都可以不參加,加上可以選擇豁免的兩站冠軍戰,那么是不是運動員在這十站比賽中,最少可以只參加四站?那問題來了,如果一個原本有資格參加全部十站頂尖水平比賽的選手現在只參加四站,那么ta的排名積分勢必受影響。而積分一旦降低,是不是就要按照這個改革之前的規則,繼續強制參加低級別的賽事了?——要知道,只有大滿貫和冠軍賽變成了受邀和豁免,其他級別的比賽一切照舊啊。
換句話說,選手可以選擇不打WTT頂級賽事,但是積分下來了,就又要強制參加低一檔級別的WTT賽事了?
這個所謂改革其實充滿了這種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臨時措施味道。它本壓根不打算觸碰本質問題,重點在展示姿態。
此外,即便是獎金增加,也是極大向潛在冠軍級別的選手增加,對大部分選手沒有任何改變。同時,所有人心里的都清楚,WTT增加的這些獎池規模,對于那些真正能影響它票房底線的選手來說,意義并沒有那么大。
所以這就回到了之前的問題上:WTT強制大部分選手必須參加自己的比賽,又無法給他們足夠的動機去放棄其他機會只參加自己的比賽。而對于那些能左右WTT票房的少部分人,這個規則調整表達的是,允許本來就不想打比賽的人打比賽,給不差錢的那幾個人加點不改變什么的獎金。
這么拆解下來之后,我們發現:WTT全年無休的賽制,并不能讓這個體制里的大部分選手有足夠的財務動機去負擔這個繁重的比賽任務,而WTT手握世界排名的現實又強制它們必須參加。——這不就又回來了嗎?
在這個循環有任何改變之前,WTT會做的只有各種閃轉騰挪,表演之后一切照舊。
對于整個優化,中國隊的回復一如既往的官方:如果只看回應本身,大部分的回應原文甚至并不指向具體的規則改動。這里微妙,甚至合理的地方在于:WTT這次的改動,本質上屬于對樊振東陳夢呈現一個友善的姿態——給輿論看。中國隊其實被劃分在了這個對話之外,所以中國隊象征性的用罐頭話術給與回應,走完這個媒體流程,也屬于合理。
下一篇我們會延續到兩位教練的觀點,位置和看法上,敬請期待。
所以關于WTT的規則更改,你怎么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